【摘 要】任務型教學法從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fā)展起來,現在在歐洲和美國大學教育中被各學科教師廣泛運用。作者從一位在巴黎留學的前同事的電子郵件了解到她攻讀的教育學學位課題就是關于任務型教學的,于是在逐步了解和嘗試運用中越發(fā)感覺到這種教學法值得在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理論加實踐的類型課程中進行介紹和推廣,希望能為職業(yè)學院的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yè)競爭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高職教學 創(chuàng)造力
一、任務型教學法簡介
任務型教學法是從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fā)展起來,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在“干”中學,“用”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目的。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此原則是指在任務設計中,任務所使用的輸入材料應來源于真實生活,同時,履行任務的情景以及具體活動應盡量貼近真實生活。當然,“真實”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任務設計的真實性原則也不完全反對非真實材料出現在課堂任務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要盡量創(chuàng)造真實或接近于真實的環(huán)境,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和加工真實的信息,使他們在課堂上使用的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生活中同樣能得到有效的應用。
(二)連貫性原則
這一原則涉及任務與任務之間的關系,以及任務在課堂上的實施步驟和程序,即怎樣使設計的任務在實施過程中達到教學上和邏輯上的連貫與流暢。任務型教學并非指一堂課中穿插了一兩個活動,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動在課堂上毫無關聯的堆積。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學通過一組或一系列的任務履行來完成或達到教學目標。在任務型教學中,一堂課的若干任務或一個任務的若干子任務應是相互關聯、具有統一的教學目的或目標指向,同時在內容上相互銜接。
(三)可操作性原則
在任務設計中,應考慮到它在課堂環(huán)境中的可操作性問題,應盡量避免那些環(huán)節(jié)過多、程序過于復雜的課堂任務。必要時,要為學生提供任務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四)實用性原則
任務的設計不能僅注重形式,而不考慮它的效果。課堂任務總是服務于教學的。因此,在任務設計中,要避免為任務而設計任務。任務設計者要盡可能為學生的個體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互動和交流的機會,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趣味性原則
任務型教學法的優(yōu)點之一便是通過有趣的課堂交際活動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因此,在任務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考慮任務的趣味性。機械的、反復重復的任務類型可使學生失去參與任務的興趣,因而任務的形式應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務的趣味性除了來自任務本身之外,還可來自多個方面,如多人的參與、多向的交流和互動,任務履行中的人際交往、情感交流,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后的興奮感、成就感等。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高等職業(yè)院校對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要求,作者就自身所在的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教學和學習交流中了解到了許多專業(yè)課的教學中就引入了不少任務型教學的案例。下面選取一些典型課程案例做下介紹:
案例一: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赴美社區(qū)學院交流過程中學習到的一堂課
2012年11月份我院有三名教師參加了全國多所學院教師組團赴美一所城市學院進行為期兩周的學習交流,在美國教師給中國教師的一堂課程中,美國教授布置給中國學習的老師們一個任務:用一張A4紙,一卷普通膠帶在桌面上制作出一個能夠站立的建筑物,前提是不能用膠紙把這座建筑物粘在桌面上,并且要求做得越高越好,時間是一個小時內完成,同去的許多老師考慮到了美觀、穩(wěn)定、結構學、力學等等因素,做得謹慎而緩慢,而我院的一名專業(yè)是旅游管理方向的老師由于對建筑學、力學等專業(yè)的了解不多,反而以最快的速度做成了由一個由多個三角錐層疊搭建而成的紙質三角塔,并且獲得了在所有在場的老師們所做的建筑中最高又不倒的成績。老師在問她為什么會想到用三角錐來搭建這個建筑時,我們這位老師說正因為她不是學建筑專業(yè)的,跳出了許多固定的思維模式,導致她做這個建筑的初衷是她充分考慮了美國教授給予的條件:第一堅固——她認為三角形是建筑中最堅固和省材料的,第二時間限制——她認為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成一個建筑就必先拋棄花哨的設計,以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來完成就好,因此,三角錐就比長方體和正方體來得更快捷和便利。
這位同事最后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同時也激發(fā)了她在這樣一個任務中探索美學、力學、建筑學的求知欲,她希望在以后的任務中能夠做到更完美。同時,在這次課程中我們的中國老師們了解了給學生布置一項專題任務,讓學生自己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加上探索未知知識和技能的努力,就能激發(fā)出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作出更令人驚訝的成果。
案例二:作者在課堂上親自實踐的一門任務教學課程
據說一位好的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像一件教具,例如像黑板、投影儀、電腦等一樣,屬于教學工具的一種,一位成功的老師的作用不是將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發(fā)揮到最大化,而是將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到最大化?;谶@種思想,作者在給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學生上《推銷技術》這門課程時,為讓學生了解“團購”這個新興的行業(yè),先將背景知識和學生進行了講解和討論: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fā)展,團購這種新興的促銷模式正在迅速擴張,每個團購公司需要將各個城市當地的特色消費項目的廣告服務業(yè)務盡可能多地收入囊中,那么聘用一些優(yōu)秀的團購服務銷售推銷員是許多正在擴張中的團購網站的當務之急。
接下來,就讓學生盡可能地進入實踐狀態(tài):在為期一周的專周實訓中將全班學生分為5組,每組平均6至8人,布置了一項任務,就是讓學生在當前的諸多團購網中聯絡一家需要推銷員的公司,要求免費成為一家團購公司在貴陽的實習推銷員,找尋并發(fā)掘貴陽有特色的餐館、酒店、理發(fā)店、美容院、健身房、售門票的公園、電影院、KTV等等消費場所,上門了解對方是否需要上團購網宣傳其服務項目,如果需要,對其在團購網上的圖片資料、服務項目、能夠承擔的廣告價位做一個初步了解,幫助對方制訂團購服務套餐,為對方建立消費粉絲QQ群,策劃團購推出的時間、規(guī)模、頻率等等,最終為各個需要團購服務的商家制定出一套完美的營銷方案,并最終為團購網絡公司成功獲取服務項目訂單,也為貴陽市的服務性行業(yè)商家開辟一條新的推銷渠道。
這項任務交代給學生后,他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紛紛上網了解團購這種網絡促銷模式,也篩選了可能會接受他們實習的團購商家,并將他們的簡歷發(fā)郵件到某些他們看中的團購公司,很多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是某些大型團購公司業(yè)務員已經飽和,但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中小團購網站對于有專業(yè)知識的促銷員還是相當歡迎的,于是,慢慢地有的學生得到了實習機會。由于這項實習工作將持續(xù)到今年寒假,于是對于學生們推銷業(yè)績的追蹤將持續(xù)到明年。無論學生們最終成功與否,我認為這項任務的布置,本身就具備了挑戰(zhàn)性,讓學生能夠充分融入社會的許多行業(yè),既了解了商家的需求,也關注了消費者的需要,是個需要發(fā)揮自身潛能的學習項目,比一味沉溺于書本知識的教學對學生今后走上社會的就業(yè)心態(tài)的調整和職業(yè)能力的提升會更有幫助。
結論
任務型教學法在高等職業(yè)學院的教學中有較強的適用性,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這種教學法的運用,有如下的許多優(yōu)點:
1. 完成多種多樣的任務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設計交流活動,啟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4. 在任務型教學中有大量的小組或雙人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
5. 活動內容涉及面廣,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6. 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7.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易于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我們期待更多的老師能夠了解和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并能將其運用到自身的教學實踐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尤其是職業(yè)學院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yè)競爭力。
【參考文獻】
[1]S.Enemark. The Adult Education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Rout ledger,1998.
[2]W.North Grubb. Working in the Middle: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Mid-skilled Labor Force [M]. San Francisco. Jossery—Bass Publishers,1996.
[3]袁國華. 基于顧客導向的高等教育營銷[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陶書中. 創(chuàng)建高職畢業(yè)生”就業(yè)滿意工程”[J].中國高等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