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經常性的會發(fā)現墻體滲漏的現象。如果發(fā)生這種問題的話,必然會對建筑帶來非常多的負面效益。輕時會對建筑的外觀產生負面效益,重則會對總的承受力帶來負面效益。文章重點的闡述了外墻滲漏的要素和應對方法等。
關鍵詞:建筑工程;外墻滲漏;預防措施
1 概述
由于經濟快速前進,加上墻體革新的發(fā)展和許多全新的物料的應用,外墻的一些磚體和涂料等得到了大面積的運用。不過因為建材和建設等多項要素的干擾,使得最近一段時間中,外墻漏水問題加劇,進而使得建筑的使用時間以及外在形象等受到非常大的干擾,對使用者來說非常的頭疼。通過分析最近一段時間中墻體滲漏相關的內容,闡述了其滲漏的種類和構成要素,并且簡單的講述了應對方法。
2 種類劃分
2.1 磚混結構外墻裂縫引起的滲漏
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磚砌體結構的線膨脹系數不一致,如果氣溫一樣的話,第一種結構的伸縮性通常好大于第二種,如果墻體的抗剪性不是很高的話,就容易導致縫隙現象。
2.2 墻體縫隙導致的問題
因為地基不合理的下沉或者是氣溫要素的干擾等導致混凝土出現縫隙現象,它的外層經常會有麻點等,假如不合理的應對的話,必然會導致滲漏問題。
2.3 砌體外墻縫隙引起的滲漏
框架結構的填充外墻、腳手架眼填塞不實、穿墻管線等部位塞灰不嚴密,都會留下滲水通道,造成砌體滲漏。
2.4 沒有做好裝飾區(qū)的建設工作
在建設之前的時候,認真的按照建設規(guī)定將墻的孔隙等封堵合理。未認真地進行勾縫活動。裝飾磚沒有貼緊,發(fā)生了空鼓等問題。此時就容易發(fā)生滲漏現象。
2.5 未合理的處理基層導致的問題
在對裝飾面進行抹灰處理的時候,因為大量的澆水,當基層中還存在水的時候就進行抹面活動,此時必然會導致縫隙現象。不能把水撒均勻,一些區(qū)域太干,一些區(qū)域太濕,面層就容易由于干縮不合理而發(fā)生縫隙。
3 簡述滲漏的構成要素
3.1 由于材料導致的
3.1.1 墻體材料。首先,因為用一些全新的物料,沒有有關的知識,就容易發(fā)生問題。除此之外,當前的建筑大多數是框架模式,外墻面的磚大多數只發(fā)揮填充功效的,而由于實心紅磚的溫度膨脹系數是混凝土的2倍左右,如果出現溫差的話,磚與混凝土柱之間容易出現裂縫,引起滲漏。
3.1.2 外墻裝飾材料?,F在的項目使用的裝飾磚一般都是不透水的,它的粘結物料通常是泥漿,灰漿的不飽滿或勾縫水泥漿也易形成空腔,產生非常細微的縫隙,此時由于受到風壓現象的干擾就容易進入到磚中,形成滲透現象。
3.1.3 外墻抹灰。現在外墻抹灰一般用水泥砂漿,它的強度等都比磚墻要大許多,除此之外外墻因結構垂直誤差,用抹灰厚度去調平的因素,所以經常會發(fā)生縫隙。
3.1.4 鋁合金窗鋁。鋁合金窗臺最低處沒有泄水孔,讓進了鋁材空腔的水自動流出;推拉窗底框內緣板沒高過外緣板,由于風吹的干擾,水就容易留到屋中。
3.2 設計的原因
3.2.1 現在的很多設計方案,設計者不設窗楣線和滴水線,只做鷹咀構造,窗一般置于墻中,這樣外窗楣就只有5~6cm,因此降水就會在風等的影響下,超過鷹咀線,此時問題就發(fā)生了。
3.2.2 有些設計外墻飾面磚設計成拼縫,磚之間就沒填縫材料,此時必然會導致問題發(fā)生;女兒墻根部是易開裂的部位,要想合理的應對問題,最好是布置反梁結構,將該墻設置到它的上面,這樣就能夠合理的應對滲漏現象。
3.2.3 外墻飾面為涂料的,沒有保護層,因為氣溫不固定,涂料層和抹灰層的冷縮熱脹比較頻繁而產生裂縫,但是設計中并未認真地對抗裂性做論述;外墻預留洞口沒有防水設計,這也是導致問題的一個關鍵要素。
3.3 因為建設要素而導致的
3.3.1 不合理的建設而導致的縫隙。進行砌體建設的時候,未合理的按照建設規(guī)定開展活動,砌筑不合理。強度過低或者是使用沒有濕潤的磚,此時砂漿里的水就容易被磚給吸走,使得其強度不高,進而導致分離現象發(fā)生。砌體墻面、凝土墻面等基層面的灰塵、污垢和油漬沒有清除干凈使打底砂漿與基層粘結力差;在干粘石、水刷石施工時,有時由于拍打過分出現翻漿或面層流動滑動而產生裂縫。
3.3.2 混凝土構造柱與磚墻結合處滲水。在梁柱與磚墻交接處由于砂漿不飽滿而產生縫隙,并且鋼筋混凝土線脹系數比磚墻約大1~2倍,如果氣溫一樣時它們的形變不一樣的話,相連的地方沒有設置拉結筋,此時就容易導致問題??蚣芙Y構外墻砌磚梁底、墻體與柱之間的連接部位嵌填未密實,這個地方最容易發(fā)生滲漏現象;沒有對基層進行打毛處理,未合理的灑水等都容易導致縫隙現象出現。
3.3.3 外墻飾面磚和打底層砂漿粘結力不足。外墻面沒有留置分隔縫;穿過外墻的管道和預留沒作仔細的密封處理;外墻窗安裝沒做好防水密封處理;飾面磚縫多采用擦縫形式,灰漿難以進入飾面磚內;磚縫存在不密實,有砂眼、孔洞、開裂;外墻抹灰層一次性太厚,同時還沒有使用合理的方法來加固,就容易導致縫隙現象出現。
3.3.4 貼磚的時候,因為砂不具備合理的飽滿性特征,此時就會有很多的空腔存在,如果有雨水的話,就容易受到影響。瓷磚本身是在非常高的氣溫中形成的,它自身的密實性非常高,一般來講,不具有透水特征,不過因為勾縫不合理,降水等就容易通過縫隙處進入到建筑體重,導致部分滲漏現象出現。
4 針對滲漏現象開展的應對方法
4.1 設計層面的預防
4.1.1 外墻的設計要求具有防水概念和功能設定,并在設計圖紙上明確分隔縫留置。
4.1.2 對外墻涂料飾面要進行打底砂漿和涂料層的抗裂措施。
4.1.3 工程要有伸縮縫、變形縫的設計及其防水細部要針對施工實際的可行性確定等。
4.2 建設時期品質管控活動
4.2.1 墻體砌筑。認真地掌控砂漿比例,混合砂漿中強化使用石灰膏;加強框架柱與墻體交接處的施工;確保砌筑砂漿飽滿度;外墻磚外側需隨砌隨收縫,保證灰縫密實;砌體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8米;外墻砌體的轉角處和內外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不能采用留垂直凹槎或凸槎接口的砌筑方法。
4.2.2 抹灰層。要將基層清除好,特別是殘留的一些物質,而且應該在前一天的時候對其灑水。還要將表層打毛。各種墻體物料的聯系區(qū)域應該設置加強網,防止因為氣溫改變而導致縫隙。罩面成活后第2天澆水養(yǎng)護,要持續(xù)一周;當抹灰層總厚度不小于35mm時,認真地按照建設規(guī)定來落實活動;外墻抹灰的接槎,應留在與墻柱、墻梁、剪力墻和樓面的接縫處錯開3~5cm的部位。
4.2.3 貼磚施工階段。在抹灰之前的時候,要對墻體灑水,砂漿具有好的和易性和粘結強度,底層砂漿與中層砂漿合比應基本相同;采用防水防滲漏彩色填縫料進行外墻磚填縫;在貼的時候,應該在磚的后面鋪滿砂漿,貼好之后,使用小工具對其輕打,確保其連接緊密。貼完每一批后須將磚上口灰刮平;收縫時使用圓形器具推縫,并要求磚縫光滑平順,嚴禁有砂眼、孔洞;飾面塊材在使用前清洗干凈,要在前天泡水處理,等其干透后再用。
4.2.4 外墻涂料飾面。控制好基層的齡期、含水率及堿度,保持基層表面干凈;底層抹灰砂漿和涂料底層膩子需摻加抗裂纖維,底層膩子使用耐水膩子;不能在濕潤的氣候中開展噴涂活動。
5 結語
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發(fā)現導致外墻滲漏的要素是非常多的,一些細小的要素發(fā)生不利現象的話,就能夠導致滲漏問題。其出現幾率較高,不過在具體的建設時期,必須要認真的按照有關的規(guī)定去開展,核對所有的環(huán)節(jié),認真的分析各項物料的性質等,就可以得到應對其滲漏的方法。我們堅信,我國的建筑事業(yè)一定可以朝著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發(fā)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