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目前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忽略了家庭開支, 造成稅負不公平。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稅前可扣除的費用分為自動扣除部分和通過申請才能扣除的部分,以及可獲得雙倍扣除額的捐款。新加坡個人所得稅費用制度的特色在于家庭成員同住贍養(yǎng)扣除,而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中并無這方面的內容規(guī)定。為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制度,應借鑒新加坡相應規(guī)定,增加我國對退休人員、殘障者的個人所得費用扣除的“傾斜”規(guī)定的可操作性,明確將自愿存入的公積金納入免稅范圍,實行家庭成員同住贍養(yǎng)扣除,給予“雙倍扣除額”鼓勵捐款。
關鍵詞:新加坡 個人所得稅 費用扣除 借鑒意義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7-072-02
一、我國目前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存在的主要問題
伴隨社會公眾對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日益關注,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改革則不可避免地成為個人所得稅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對個人所得稅起征點2006年1月1日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3月1日提高到2000元,到2011年5月31日提高到3500元,現(xiàn)行的工薪收入9級稅率調至7級,第一級超額累進稅率由5%降到3%。但納稅人普遍把目光聚焦在提高起征點上,70%的人認為起征點還是過低。個人所得稅既是籌集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又是調節(jié)個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我國稅收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筆者認為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提高幅度,除了要保證居民生活不受影響外,還必須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第三次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提高,使個稅年財政總收入下降約1200億元以上。如果在現(xiàn)有的起征點基礎上增加合理的扣除范圍,既可以解決起征點過低的問題,也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幫貧救困、鼓勵教育、穩(wěn)定社會等優(yōu)點,使稅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當前CPI高起,人們在實際收入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因通貨膨脹而降低了購買力,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的大幅上揚,對于工薪階層的影響很大。工薪階層繳納的個稅達到了個稅總收入的50%。以美國為例,50%的工薪階層只承擔個稅的5%,。以上數(shù)據可以看出,我國個人所得稅基本是由工薪階層貢獻的,高收入階層納稅較少。而工薪階層負擔較重,除了個人基本支出,更多來自家庭開支。在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大方向上,逐步實現(xiàn)以家庭人均收入為計稅依據的稅收制度,積極實施個人所得稅走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是改革必由之路。優(yōu)化社會的再分配機制,也將降低國人總體的“稅收痛苦指數(shù)”。越是低收入階層,實際的稅收痛苦程度越高,他在個人或家庭收入100%的盤子里,可能有80%甚至更高的比重要用于基本消費品的支出,而不得不承受這里面所含的“饅頭稅”的負擔。與之相反,高收入階層花銷中購買更多的是發(fā)展資料和享受資料,實際的稅收負擔“痛苦程度”就要低很多。
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雖然也有一定的調節(jié)收入的作用,但只考慮個人的日常開支,忽略了家庭開支??紤]到家庭支出,比如教育支出,國家用在困難學生的伙食補助和國家助學金,每年都在增加,但惠及面不及學生總數(shù)的20%。如果以家庭為單位對孩子的教育撫養(yǎng)支出給于一定的稅前扣除,可以使每個家庭受益,以這種惠及面更廣的方式結合國家給困難家庭的學生資助,既反映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也減輕了家庭的賦稅。筆者借鑒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方案的思路,在個人的生活基本費用扣除基礎上引入家庭費用具體扣除方法,分析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不考慮納稅人的婚姻、贍養(yǎng)人口、家庭總收入等情況,一律實行分項定額、定率扣除,而且分月或分項計算征收,很容易造成稅負不公平,提出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新模式及實現(xiàn)路徑。
二、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稅前費用扣除的有關內容
新加坡個人所得稅法扣除制度的制定不僅考慮個人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成本,而且全面考慮了家庭支出、子女教育、個人繼續(xù)教育、贍養(yǎng)老人等問題,并且更多考慮政府所要實現(xiàn)的特定社會目標,如鼓勵勞動、維系家庭、撫育和教育未婚子女、贍養(yǎng)老人、提高工作技能、鼓勵個人養(yǎng)老儲蓄、鼓勵個人為國家服務等社會目標。我國現(xiàn)在推行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房改模式正是借鑒了新加坡的住房管理經驗,在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面也值得借鑒。
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稅前可扣除的費用分為自動扣除部分和通過申請才能扣除的部分以及可獲得雙倍扣除額的捐款。
1.自動扣除部分。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稅前自動扣除部分,等同于我國的起征點,其包括以下具體項目:
(1)勞動所得扣除。在新加坡按年齡段不同設不同的扣除金額。為了鼓勵人們參加勞動,在稅收上給予適當?shù)臏p免。55歲以下的勞動者每年可在其稅前享受5000新元的費用扣除,55~59歲的為10000新元,高于60歲的為20000新元。對殘障者勞動所得扣除額是同年齡段的近兩倍的稅前扣除。
(2)公積金扣除:在新加坡公積金分為強制性公積金與自愿性公積金。用人單位給雇工存的公積金不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最高限額的自動獲得扣除。如果單位給雇工存的公積金低于國家要求的存入比例,自己又存入(限額以內的數(shù)額)到退休或特別戶口的也將自動獲得扣除。在公積金最低存款要求內,為填補父母、祖父母、無業(yè)配偶、或兄弟姐妹的退休或特別戶口,所填補的數(shù)額也每年可以一定限額的自動扣除。
2.需申請才能扣除部分。在新加坡以下項目不是自動納入扣除項目,需要提出申請獲批后都可在稅前扣除。
(1)妻子和殘障配偶的扣除:妻子或殘障配偶與納稅人同住或由納稅人贍養(yǎng),只要她的收入(包括免稅收入:如銀行利息,股息、養(yǎng)老金等)不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金額,納稅人可以申請一定金額的扣除。
(2)子女扣除:納稅人可按照納稅人與配偶雙方同意的比例申請合法子女的扣除。16歲以下未婚子女或16歲以上還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子女,只要他的收入(包括免稅收入:如銀行利息,股息、養(yǎng)老金等)不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金額,納稅人可以申請一定金額的扣除。如果是身體或智力殘障的未婚子女可申請比正常孩子的2倍以上扣除額。
(3)父母、殘障父母扣除:滿足一定條件,自己及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與納稅人同住,可獲得每位國家規(guī)定的金額的扣除;不同住只能獲得每位少于同住的扣除額,但納稅人奉養(yǎng)他們每人的開支需是至少每位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金額。受奉一位殘障父母,除了可獲得父母扣除之外,還可享有額外的國家規(guī)定金額的扣除額。
(4)殘障兄弟姐妹扣除:如果納稅人在扣除期間贍養(yǎng)自己或配偶在新加坡居住的身體或智力殘障的兄弟姐妹,符合一定條件,納稅人可獲得每名國家規(guī)定的金額的扣除額。
(5)人壽保險扣除:納稅人可以申請扣除自己或納稅人的妻子的不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限定數(shù)額人壽保險費。
(6)進修課程費扣除:在新加坡納稅人根據一定條件,可以申請國家規(guī)定的金額的進修課程費用扣除。如果是在扣除當年完成的進修課程,而且當年應計稅收入不超過規(guī)定的上限,可以申請在下一個估稅年度或完成進修課程的兩個估稅年期限內申請扣除??煽鄢倪M修課程費包括報名費、考試費、學費及考級費。
(7)配偶之間剩余的合格扣除額/租金與凈年值虧損額的轉讓。如果在應納稅年度里,已婚夫婦在經過抵消自己的收入后,還有任何剩余的合格扣除額,可以相互轉讓合格扣除的余額。剩余的合格扣除可依序:資產耗損扣減,貿易虧損和捐款轉讓給配偶,在轉讓前,接受者必須有應稅收入,轉讓數(shù)額局限于接受者的應稅收入。
3.捐款。所有給予新加坡捐款豁免繳稅的公共團體和其他批準受益者的現(xiàn)金或指定捐款和通過獲準慈善組織捐給捐款豁免繳稅的公共團體的現(xiàn)金捐款,可獲得雙倍的扣除額(捐款的兩倍)?;砻饫U稅捐款的收據,必須有“免稅”的字樣。任何未被用完的捐款余額將可以帶入下一年度,用來抵消長達5年的收入。
三、新加坡個人所得稅費扣除對完善我國相關制度的借鑒意義
1.借鑒新加坡相應規(guī)定,增加我國對退休人員、殘障者的個人所得費用扣除的“傾斜”規(guī)定的可操作性。中、新勞動所得扣除制度有相似性,但新加坡規(guī)定更為詳細。
我國有對退休人員、殘障者的個人所得費用扣除的“傾斜”規(guī)定。例如,2011年6月30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guī)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七、按照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發(fā)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第五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準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這些規(guī)定,顯然沒有對退休人員、殘障者的個人所得費用進行單列,而且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筆者認為,應該像新加坡那樣,按不同年齡段設定不同的扣除額,對殘障者勞動所得扣除額也應該是同年齡段的近兩倍的稅前扣除。唯有如此,才能增加我國對退休人員、殘障者的個人所得費用扣除的“傾斜”規(guī)定的可操作性,避免人為的操作彈性。
在我國退休(含內退)人員的年齡在50歲左右,往往有能力的退休人員還會再就業(yè)。由此獲得的收入也應該按優(yōu)惠個稅申報個人所得稅。我國鼓勵殘障者自食其力,在個人所得稅的繳納給予較高的勞動所得扣除,既反映了國家對殘障者就業(yè)的扶持,也反映了一種納稅平等的理念,更反映了對殘障者的一種社會認可。
2.借鑒新加坡公積金自愿扣除制度,在立法上明確將公積金按一定數(shù)額自愿繳納部分,納入免稅范圍。我國對公積金采取“幅度征免”的政策。我國2011年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中,既沒有規(guī)定規(guī)定公積金要征稅,也沒有規(guī)定公積金要免稅。2006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fā)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基本醫(yī)療保險費 失業(yè)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0號)文件中規(guī)定:“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建設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建金管[2005]5號)等規(guī)定精神,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職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qū)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具體標準按照各地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單位和個人超過上述規(guī)定比例和標準繳付的住房公積金,應將超過部分并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換言之,能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的住房公積金應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以內的實際繳存額度,且基數(shù)不能超過當?shù)厣夏曷毠ぴ缕骄べY的3倍??梢姡@是一種“幅度征免”的政策。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有所養(yǎng)是國家的一項“義務”,公積金除了可以用以購置房產,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到退休后可以取出來養(yǎng)老,自己存入(限額內數(shù)額)公積金到退休或特別戶口,可以減輕國家養(yǎng)老社會金的不足部分。所以筆者認為,借鑒新加坡公積金自愿扣除制度,在立法上明確將公積金自愿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部分納入免稅范圍,最起碼對自己存入(限額內數(shù)額)公積金應按申請給予稅前扣除。
3.家庭成員同住贍養(yǎng)扣除,有利于家庭穩(wěn)定、社會和諧。如前所述,新加坡只要提出的申請獲批后,都可在自動扣除之后獲得稅前扣除部分包括:家庭成員同住贍養(yǎng)扣除,例如妻子和殘障配偶的扣除、子女扣除、父母、殘障父母扣除、殘障兄弟姐妹扣除等等,而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中并無這方面的內容規(guī)定。
筆者認為,應該借鑒新加坡相應規(guī)定,建立我國的家庭成員同住贍養(yǎng)扣除制度。這項稅前扣除,體現(xiàn)了國家鼓勵子女與父母長輩同住,也能更好地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尊老愛幼的美德,使得老有所養(yǎng)??梢愿玫胤从扯愂沼弥诿竦淖谥肌<彝ナ巧鐣慕M成元素,扶老攜幼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此項扣除反映國家支持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依托,互幫互助,既解決了老有所養(yǎng),又顧及了幼有所托,起到了穩(wěn)定社會的作用。
4.給予“雙倍扣除額”可以鼓勵捐款。在新加坡,捐款可獲得雙倍的扣除額,旨在鼓勵捐款。
在我國,2011年6月30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guī)定:“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yè)和其他公益事業(yè)捐贈的部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guī)定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逼浜髧鴦赵侯C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稅法第六條第二款所說的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yè)和其他公益事業(yè)的捐贈,是指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yè)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可見,這種捐款免稅是有嚴格的適用條件的。筆者以為,我國當下捐款特別是個人捐款不是很踴躍,跟優(yōu)惠政策跟不上有一定關系。如果能夠像新加坡那樣,給予“雙倍扣除額”鼓勵,而不是設置嚴格限制,那么通過政策強有力的支持,有志之士可將個人捐款毫無顧慮地捐到有需要的受益者身上,也體現(xiàn)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
總之,新加坡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項目覆蓋面較廣,特別是充分考慮了納稅人的家庭負擔情況,對撫養(yǎng)子女、贍養(yǎng)老人等方面給予了詳盡的優(yōu)惠政策,實現(xiàn)了課稅公平。這些規(guī)定,對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馮宇.國際個人所得稅制的借鑒與比較[J].經濟視角,2011(11)
2.張振杰.論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J].法制與經濟,201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11年6月30日修改
(作者單位:肇慶學院財務處 廣東肇慶 526061)(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