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哲學與人生》是中職學校重要的德育教材之一,本文重點介紹了中職教師上好哲學與人生課的幾點經驗。
關鍵詞:哲學與人生 興趣 語言藝術 教學方法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精神,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關于“加強中等職業(yè)教育教材建設,保證教學資源基本質量”的要求,教育部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文化基礎課等必修課程和部分大類專業(yè)基礎課教材進行了統(tǒng)一規(guī)劃,其中《哲學與人生》就是中職學校重要的德育教材之一,在學生德育教育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提起德育課,學生大多認為是講大道理的課、空洞的理論說教課,跟專業(yè)課比起來,沒有什么實用性。所以,在德育課堂上很多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筆者認為不能為了講哲學而講哲學,教師要不拘泥于原有哲學的學科體系,要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把學哲學與解決做人問題、走好人生路的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因此,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運用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可以巧用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比如:拔苗助長、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紙上談兵、買櫝還珠等等。這樣學生聽起來會很感興趣,在聽了故事的同時,也學到了哲理,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教學要體現語言的藝術
抽象、深刻、理論化、系統(tǒng)化是哲學鮮明的學科特點。它雖然是最抽象、最一般的道理,但是它也是從最具體、最真實的生活經驗開始的。要把哲學應用到實踐中去,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哲學觀點解決人生的困惑,需要發(fā)現人生智慧,也需要教師借助出神入化、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句精辟的話語,常使學生于懵懂中感知其因、突悟其理;一個生動的比喻,常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一句幽默的批評,常使學生放下心靈的包袱而又自慚不已。言不在多,貴在精;語不在長,貴在適;要語不煩,達意則靈。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德育課不受學生歡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基本上只用“一言堂”“滿堂灌”的講授方法。這種單調的教學就只能是“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學生”,活躍課堂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案例教學法
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學習內容。在案例的選擇上,一定要選取學生關心的話題。例如在講哲學與人生課程中普遍聯系與人際和諧這個問題時,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了兩個案例——《一枚鉚釘與一個帝國的命運》《海鷗與水上雷達》,這些小故事通俗易懂,學生愛聽愛學。再如筆者在講到物質運動與人生運動“只有積極行動才有精彩人生”時,給學生們講了美國總統(tǒng)林肯的故事。林肯曾是撿煤屑的小伙子,乞求上帝給他一雙鞋子,結果上帝送了他一雙襪子,讓他自己去尋找夢想的鞋子。經過一番努力后,林肯拿著襪子找到了對他而言最寶貴的鞋子。教師可以多舉一些例子,運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知識,把復雜的哲理簡單化、生活化。
再如,我們常常聽到某學生因為考試考得不好而一蹶不振。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充滿著挫折,但我們在挫折中會一步一步地邁向前進、走向成功。即哲學上通常所說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們一起唱《陽光總在風雨后》,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2.情景表演教學法
情景表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情景表演一定要設置合理的表演情節(jié),需要有針對性。例如在講哲學與人生課程中“發(fā)展變化”與“順境逆境”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們根據斯賓塞·約翰遜的《誰動了我的奶酪》,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表演小話劇,學生們都積極參加。
3.實戰(zhàn)演練
德育課理論性較強,很容易被學生認為是“唱高調”“空談大道理”。為了增強吸引力,必須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讓學生真正“行動起來”。德育課堂可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加以推進。例如在講“知行統(tǒng)一”與“體驗成功”時,筆者創(chuàng)設情景,模擬招聘現場,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推銷自己。學生應聘前積極準備,在面試過程中積極展示自己,體驗了面試成功帶來的成就感,為畢業(yè)時參加面試積累了經驗。
總之,要轉變學生對德育課的認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顛覆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德育課是一門實用的學科,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作者單位:青島海洋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