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擁有幸福而完美的人生,是讓他們成為有用于社會之材。那么,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而和諧的教育:既重視智力開發(fā),又重視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膽、合理地開發(fā)學生的身心潛能,又使其個性得到充分而和諧的發(fā)展。所以說,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智力開發(fā),而且要重視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品質。因為這些品質、習慣和能力,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1 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學好計算機的學習動機
居里夫人稱好奇心為“科學家的第一美德”。因此,我們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富有探索性、應答性的環(huán)境,合理地保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動機是激發(fā)學生個體產生行動的內在心理動力。對中職學生來說,學生動機是直接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的內在力量。一個人的學習主要是受著兩種因素制約,一是智力,一是動機。教師不可能從外部給學生智力,更不可能代替學生學習。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給予內在的驅動和激勵。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積極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學習動機所決定。而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而且應當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激發(fā)。要使中職學生學好計算機,條件之一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動機。
如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良好動機?在基礎知識教學階段,一定要重視關于計算機技術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基礎,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之一內容的教學。雖然計算機技術的普及逐年提高,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也逐年增加,但學生的接觸面不廣,切身體會不夠,對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性,對于計算機技術是每一個生活在信息社會中的人必須掌握的技術認識是不足的。就是在高中階段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必要性,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程度的模糊認為。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在各種媒體(如報紙、網(wǎng)絡、電視、廣播等)出現(xiàn)的新材料,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合理取舍后,補充到教學中,來加深中職學生對學習計算機重要性的認識,來激發(fā)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正確動機。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充分重視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計算機是一種不斷迅速發(fā)展的工具,學好計算機基礎是將來學習目標、要求和評估,使學生能隨時了解自己的學習進步,嘗試到成功的喜悅。目標的明確,成功的喜悅,都能使中職學生產生學習的良好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中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
2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了學習動機外,非智力因素的第二個主要內容是興趣。興趣與動機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興趣是一種情感傾向,是對某種事物具有認知欲,甚至愛好意念,就形成了興趣。而有了興趣,動機也會伴隨產生,并會為體現(xiàn)這種情感而付出實踐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興趣作為一種自學的動機,是每個人學習性的起點。中職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yè),一般來說是對計算機本身有點興趣,但要把這種模糊的興趣轉化成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直接興趣,需要一個較長的轉化過程。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yè)中,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yè)課的興趣與年級成反比,年級越高興趣就越小。當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諸如社會的因素、學習環(huán)境的因素、教材相對滯后因素、教法陳舊不切學生實際等因素。
改進計算機專業(yè)陳舊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轉移到專業(yè)課程學習上來,才是當務之急。在舊的專業(yè)課教學法中,教師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他們往往注重概念的闡述,操作方法的講授,只要求學生掌握他們羅列出來的“權威性”知識,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只能洗耳恭聽。教法的呆板,使聽課的學生枯燥乏味,如坐針氈,久而久之,便沖淡了中職學生對計算機課的興趣,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對這種越來越不適應現(xiàn)代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我們必須要改革。首先要轉變觀念,專業(yè)課教學應該是以“學”為主,而不能再以“教”為主。要充分調動一切教學手段,利用實物和課件之類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學習環(huán)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計算機基礎》這門學科理論性較強,不大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們就可以利用實物,如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等實物向學生展示。我們可以到機房內,打開主機的機箱,讓學生親眼目睹主機內部的構造。如果有條件,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拆一拆,裝一裝。如果在展示的過程中再結合課件演示,這樣的課堂就會生動活潑,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學習興趣也就增加了。
我們知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的興趣能持續(xù)下去,關鍵是要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因此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時,一定要留給學生比較充裕的練習時間和充足的自學時間。鼓勵學生用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成功的體驗,這更有助于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
習慣是人們日常行為中一種生理機理上的條件反射,是一種比較固定地去完成一種程式的動作行為。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操作習慣和良好的自學習慣。
首先,要從最基本的技能操作習慣抓起。好習慣可以使人受用一生,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習慣,無論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都將使學生受益匪淺。而不良習慣,一旦養(yǎng)成,日后要改就會費時費力。
良好的自學習慣培養(yǎng)也是教學中,特別是計算機教學中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任何知識都會有落伍或過時的一天,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技術更是如此,學習計算機技術,要想一直有教師來教,恐怕是很難辦到的。要想將來能用好計算機,沒有良好自學的習慣是做不到的。所以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教程中,教師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在學生學習和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們開動腦筋,自己解決,不到萬不得已,不求助于教師。多指導學生如何通過軟件的幫助系統(tǒng)和課本,自行來解決問題。教師一般不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告訴學生可通過什么自學途徑來克服困難,達到目標。
習慣是一種心理品質,一個人習慣的養(yǎng)成,可在后天的自覺與不自覺的訓練中形成。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從點點滴滴中做起。其中有一個教育訓練的過程。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一開始就要重視學生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這樣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是大有好處的。
3 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于自信的品質
獨立與自信的是現(xiàn)代人完善人格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在操作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們不僅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還應督促他們獨立完成自己的練習,獨立解決在學習和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培養(yǎng)他們獨立與自信的品質。一旦他們獨立地解決了某個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后,他們便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便會增添幾分信心。這對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正確的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與自信的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在計算機專業(yè)課教學中都應得到重視。它們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而且和智力因素一起,在計算機教學中相互輝映,在學生的知識建構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