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具既是日用品,也是藝術。家具它以空間形體,來展示其藝術的形象。家具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物質文明和文化藝術成就。根據人們對家具的需求觀念將不同的心理效應運用到家具的設計中去,來探討造型藝術和色彩在家具設計中心理效應的表現。
關鍵詞:家具;造型藝術;色彩;心理效應
家具是室內陳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室內設計和室內陳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家具既是日用品,也是藝術。家具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以空間的形體而展示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家具的形態(tài)多姿多樣,然而從它的各種形態(tài)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它的美,從它的造型上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物質文明和文化藝術成就。不過每一個時代,在反映這個時代的特色的任何一種潮流下都蘊藏著一種社會的審美意識和心理特征。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了知覺的特征,即完整性、恒常性和理解性。人類在對客觀實物進行認識的事物,其知覺過程不是某些視覺的片段印象或聽覺的個別印象,不是個別的感覺印象。知覺印象給我們傳遞的是一個完整而有意義的信息,這些被知覺從現實生活中攝取的一切有意義的對象信息,都是造型藝術語言的心理基礎。
要了解家具的心理特征,我們首先要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的心理活動,作為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是對各種信息的吸取、加工與傳遞、交換。家具設計師也是把這些對象篩選加工后作為創(chuàng)作的素材然后形成產品的,因此家具造型藝術的信息流程也是從這里開始的,設計師從沒有和他的產品觀賞者直接見過面,但是他們卻能通過設計出的家具產品傳遞他們的情感意識信息,然而這種信息交流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家具造型藝術特有的心理功能。
中國古代的八仙桌,就是設計師聯想到八位神仙,想到他們的逍遙生活,受到啟示而設計的,為了預示人間的幸福。我們從舊式的民間家具的雕刻裝飾中,可以看到常采用的有佛手、桃子、石榴等圖案,這些也體現了古代人希望多福、多壽、多子的傳統(tǒng)思想。從明式家具的官帽椅、掛燈椅和現代家具造型中所采用的馬蹄腳、鵝冠腳、雞腿腳等,都是模擬的官帽、掛燈、馬蹄、鵝冠、雞腳而設計的,這些都是根據一些事物的外形或形態(tài)通過比擬和聯想而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這都體現出了家具的造型藝術反映著一定的心理效應。
在當今這樣傳統(tǒng)與現代、外來與本土、民族、地域文化與國際化多元文化碰撞的信息劃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價值觀、消費觀念、審美情趣等也各不相同,對于家具消費,也是越來越顯示出個性化的需求。每一件家具都表現著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思想,凝結著社會文化意識和審美意識。我們在欣賞每一件家具的造型時,其實就是一種認知活動,這種認知活動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首先,它是一種欲望性的認知結構,其次,在欣賞的過程中,欣賞者要獲得一定得心理滿足,形成一種美感享受,最后使人完全置身于藝術作品之中,甚至達到忘我的程度,這個時候,欣賞者便會受到極大的藝術感染,從而使情緒得到共鳴產生情感上的變化,即心理變化。這就是不同的家具造型藝術所帶來的不同的心理反映。
我們要求舒適,也要求美,舒適是美的前提條件之一。在美感要求方面,現代人追求的不只是要家具好看,還要使用起來舒適方便,所以要求設計師在創(chuàng)作設計中必須強調以人為本,不但從造型上滿足使用者,而且要從色彩上滿足使用者。所謂色彩,它是整個設計中最重要的視覺傳達要素,在視覺上起著先聲奪人的效果;在家具設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色彩對家具造型、家具形態(tài)和其他方面視覺傳達方面的信息也有著影響。好的色彩搭配和設計可以給人以新穎舒適、安全可靠等視覺感受,從而加強產品的視覺感染力;反之,不恰當的色彩搭配和設計讓人們產生視疲勞、緊張、錯視覺等視覺感受,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些關于色彩的基本要素也會在家具的設計中體現出來,所以,在對家具進行色彩設計時,也要考慮到色彩這一要素的藝術效果,并且也要注意色彩給人們帶來的視覺心理作用。只有了解了人們的心理才能通過家具的設計更好的來為觀賞者和使用者服務。由于我們所處的地域、民族精神、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政治觀念、人生哲學、文化水準、個人性格、愛好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每個人的審美心理也是不同的,所以對家具造型和色彩的設計要求和看法也是五花八門的。但是,在人們的基本需求方面還是具有共性的,這種共性就是要求舒適,也是我們在設計家具時應該把握的重要元素。即要設計師做到“以人為本,為人服務”。
任何一件家具都是由材料構成的,材料是構成家具造型設計形式美,以及色彩效果的第一要素,家具自身表現出來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也可以是色彩藝術,由于人們對家具設計材料有著不同理解,便形成不同的設計思路和風格,從而形成復雜的審美心理。所以,色彩、形態(tài)和肌理的心理效應,即黑格爾所說的“感性材料的抽象統(tǒng)一的外在美”[1],是構成家具設計的自然物質材料的美。家具造型藝術美感的產生直接來源于點、線、面這些基本形態(tài)要素中,家具的造型藝術的表達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線的藝術”。日本有一位學者海老根聰朗對中國元代繪畫有所研究,他說:“對于線條的美,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深層的感悟力,它被籠罩在某種神秘的氛圍中。”“中國人對于線條的理想,是清除出其他的造型因素,將其作為純粹的形而抒寫。”[2]在設計中,即便是家具的造型設計,線總是表現出它那最活躍、最富有感情的要素。平面上的形與家具中的形態(tài),其表現出來的繁雜于單純、跳躍與靜謐、安嚴肅與活躍、定與輕巧等情感性質都與線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家具造型藝術的心理實踐活動和審美經驗都有了一些積累,通過家具造型藝術不同的審美聯想和想象中都能隱約顯現出對自然形態(tài)的模仿;對自然形態(tài)和抽象形態(tài)的概括。因而在人們心理上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審美感受。
家具設計的可視、可感的肌理美和材質感要素,都會在人們的視覺或觸覺上產生感應和刺激。因為人們感受到了這些不同程度的感應和刺激,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應,便有了人們審美心理的不同感受,即不同程度的美與不美。
好的產品,成功的產品,最重要的就是設計師能否考慮到它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心理效應。家具設計也是如此,因為現代家具造型藝術和色彩的審美意識因人而異,所以只有重視“以人為本”,更講究個性化,才能夠反映和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心理效應,才能設計出受人歡迎的產品。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商務印書館,1979:172.
[2]外國學者論中國畫[M].湖南美術出版社,1986:175176.
[3]魏浩.色彩的感性與理性[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
[4]胡景初,戴向東.家具設計概論[M].
[5]高慶年.造型藝術心理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8.
[6]周昌忠.創(chuàng)造心理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