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萍
課前制定科學合理并有挑剔性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通過教學前測我們盡可能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有效地把握教學的起點,完成教學目標的制定。
初中化學教學前側課程目標初中化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而具體的目標,就是要改變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大運動量反復操練的學習方法,提倡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yǎng)放在首要位置。課前制定科學合理并有挑剔性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理而有效地進行教學前測,可以為自己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提供第一手材料。
一、教學前測的內容
教學前測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學的了解,同時也要對教師進行教的了解,即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教學要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要鏈接學生已有的知識,因此,了解學生的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是實施有效教學的起點。
1.從學生學的角度看
一個班級由于學生所處的個人背景不同,擁有的學習經(jīng)驗也不同,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tài)度、思維方式以及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學生在學習時的感知和觀察的主動性和精確性、學生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的強弱及特殊能力的差異。
2.從教師教的角度看
學科知識要儲備好,教學技能要準備好,教學情要醞釀好。沒有激情的教師,會變得充滿匠氣。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的情感,擁有對知識的渴求,對真理的執(zhí)著,對人類道德的崇尚,對美的由衷贊嘆。在課堂上將這些豐富的情感融入言傳身教之中,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感染學生,用真摯、溫和的語調去誘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每一個全新的45分鐘,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使他們熱愛學習,樂于學習。
二、教學前測的方法
教學前測的方法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不斷創(chuàng)新,如問卷調查法、個別談話法、活動觀察法、動手操作法等,還有一些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如課堂提問、黑板演練、習題測驗,有經(jīng)驗的老師還能從學生上課的眼神表情即一切細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學生心理面得到對學生的了解。
1.問卷調查法
通過設置不同難易的問題,在課前所授課班級走訪調查,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通過這些問題調查,了解學生已有學科知識基礎和多方面的學習習慣,為自己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提供第一手材料。
2.個別談話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談話的方式來了解情況,搜集材料的優(yōu)缺點,可以更詳細、更準確、更真實地了解有關細節(jié),深入摸清情況。
師:你們在平時上化學課的時候最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式?
生1:最喜歡化學實驗老師讓我們自己動手操作。
生2:最喜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以后讓我們一起探究解決。
師:你們覺得一節(jié)好的化學課是什么樣的?
生1:實驗成功。
生2:課堂上我們覺得特別高興的獲得了知識,沒有壓力。
生3:老師上完課了,我們覺得意猶未盡。
生4:老師的問題根本難不住我們。
通過小組訪談,老師了解了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一節(jié)好的化學課的標準,讓老師了解學生的興趣點。
3.活動觀察法
活動觀察法一般在課堂上用,教師在上課時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精神狀態(tài),不斷地調整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
《溶液濃稀的表示》教學前測。
師:出示三支裝有等量水的試管(規(guī)格相同),問你看到了什么?
生:都是無色液體。
師:在三支試管中按順序各加入1、3、5滴紅墨水,振蕩后再問:現(xiàn)在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無色液體變紅了,且顏色依次加深了。
師追問:哪個更濃?
生:顏色深的。
師:再出示三支裝有等體積水的試管(規(guī)格相同),加入1、2、3小匙白糖振蕩完全溶解后問:現(xiàn)在哪個試管中糖水更甜?
生:加白糖多的。
師追問:哪個更濃?
生1:甜的。
生2:加糖多的。
通過上面的觀察描述,了解學生對濃稀的判斷,為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形式作鋪墊。從而合理恰當?shù)恼{整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
4.動手操作法
新教材編寫提供多樣化的實驗內容,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動手操作法就是讓學生收集資料、設計并完成家庭小實驗、調查身邊化學事件等,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珍惜和保護金屬資源》教學前測。
(在金屬冶煉學完后。)
師:自然界的金屬資源豐富多彩,能無限開采嗎?
生:不行,要有計劃、合理的開采。
師追問:你能查找到各種金屬元素可供開采的年限嗎?
生:能。通過網(wǎng)絡。
師:現(xiàn)在世界上每年因銹蝕而報廢的金屬設備和材料高達產量地20%~40%,其中最容易銹蝕的是鋼鐵材料和設備。你們能設計出影響鋼鐵生銹因素的實驗嗎?
生:能。
師補充:可參照課本185頁設計。下節(jié)課比比看,誰做得好。
用激勵的辦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節(jié)約課堂時間,為下節(jié)課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通過教學前測,了解到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常識的經(jīng)驗,并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存在的問題,確定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哪些可省講或不講,需要補充和增加哪些內容,從而很好地把握教學起點,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并能科學合理地制定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
三、制定教學的目標
比如,《溶液濃稀的表示》在制定的“三維”目標時,也考慮到教學目標的“三度”——適宜度、操作度、達成度。在前面活動觀察的基礎上我制定如下目標:引導學生借助墨水的顏色、糖水的甜度,理解溶質分數(shù)的定義和運算;能過加水加糖改變甜度親身體會、掌握溶液稀釋、濃縮時各種量值的變化,突出重點,突出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樹立學習化學的信心。
同一教材的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面前,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要通過教材知識的分析,結合學生基礎差異的具體情況,提出課堂教師的具體要求,保證教學目標的合理性、科學性。
四、教學的實踐體會
綜上所述,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但我們事先想象的起點不一定就是學生的真實起點。在課堂上由學生說出自己對知識的了解以及希望研究的內容,并提出在前測預習中的幾個疑問。這樣學生們在質疑中探究知識,在合作中發(fā)現(xiàn)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知識,于是整節(jié)課學生始終是興奮的,他們的個體參與度得到了最在限度的提高,課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嘗試在課堂上了解學生的真實起點和知識經(jīng)驗基礎,在進行教學時有的放矢,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