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宇
【摘要】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出現(xiàn)課堂上熱鬧非凡卻收效甚微、語文課被上成其他課、語文教學越來越功利化且越發(fā)不受重視等現(xiàn)象。語文教學中語文因素的逐漸迷失、語文味變得越來越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有對新教改的誤讀、對考試制度的迷失等因素。因此,加強教師集體備課來確定語文因素、給學生更多的原始閱讀時間并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能夠較好的讓語文教學充滿語文味。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文因素;語文味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評價一堂語文課上得是否成功,我們往往就會談到這堂課是否具有較多的語文因素,是否具有濃濃的語文味。那么何為語文因素,如何去界定呢,對于這個抽象的概念至今沒有固定的說法。有的學者認為語文因素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宗旨;[1]有的學者認為動情誦讀、靜心默讀、圈點批注、摘抄書作、品詞品句,咬文嚼字能夠較好地把握語文因素。[2]筆者認為,挖掘語文因素要找出課文中可以用來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點。讓學生學會準確地表情達意,不斷地感悟語言、熟讀精思。正如一位特級教師所說:“只有著力研讀課文中的語文因素和語文特性,才能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盵3]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出現(xiàn)課堂上熱鬧非凡卻收效甚微、語文課被上成其他課、語文教學越來越功利化且越發(fā)不受重視等現(xiàn)象。從這些現(xiàn)象中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中語文因素的逐漸迷失、語文味也變得越來越淡,針對目前語文因素的迷失情況,筆者總結幾點原因,如下:
一、對新課改的誤讀
語文課出現(xiàn)的走樣緣于對新課改理念的誤讀,新課改的理念是對傳統(tǒng)課程理念的揚棄,有所繼承,才有創(chuàng)新。可不少人把新課改理解成一個完全新生的事物,不再接受傳統(tǒng)方式教學了、不教字詞了、不講字義了,讓語文課變成了表演課或是教育課等。不講枯燥的語文課文,也不深入挖掘課文中的內涵,學生當然很樂意,但是這樣下去語文教育該何去何從呢?也有很多人認為似乎只有教學方法新、形式新才是新課改。有的課堂甚至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里,一會兒提問、一會兒討論、一會兒表演、一會兒誦讀、一會兒鑒賞、一會兒又合作探究等等,如此變幻的形式,學生忙于應付,即使跟上教師的步調,估計也沒有多少深入思考的時間。
二、在考試制度下的迷失
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團團轉。特別是初、高中的畢業(yè)班,教科書內容被壓縮得早早地教完,剩下幾個月或最后一個學期的時間專門用來復習。為了提高分數(shù),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大量做題、背作文范文、牢記各類文體的考點和不同題型的答題模式與套話,致使不少學生誤以為語文的學習方法就是記要點與做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含有大量語文因素的語文課堂被極具功利性的教學所取代,孰不知充滿語文因素的語文教學恰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捷徑,通過對文本的細讀以及對文中的字、詞、句、段、篇的閱讀、體會、研習和感悟來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然而老師們在考試制度的逼迫下并不在意語文因素對語文成績的幫助,一味的強調眼前利益,舍本逐末,忽視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課堂中的語文味自然逐漸缺少,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以及成績的提高必然沒有好處。
三、語文教師素質不高
語文因素常寄存于文本的每個部分中,而且存在的方式有所不同。語文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之間最重要的中介,就要不斷挖掘課文中的語文因素,使語文課充分體現(xiàn)語文味。可許多語文教師的語文因素感不強,不知道如何發(fā)現(xiàn)并挖掘語文因素,往往是自己擅長什么就教什么,或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甚至參考書里寫什么就教什么。這種教學內容的隨意取舍,造成了很多該教的沒教,一些不該教的卻在教;把非重點當成重點,重點內容卻一帶而過。契訶夫曾說過:“再好的劇本,從平庸的演員口中念出,也會變得干癟無味,毫無創(chuàng)造;而優(yōu)秀演員哪怕是你給他一個菜譜,他也能念得催人淚下?!痹囅?,一個自身語言都貧瘠干涸,安于就事論事,墨守成規(guī)照本宣科的語文教師是無論如何也難把課堂變得有滋有味的。要使課堂煥發(fā)出語文味,教師自身就應該要有濃厚的語文味,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充滿語文因素的課堂里,學生會沉浸于語言的世界里,積極地與文本對話、與自己對話,課堂上可能有熱烈地討論、安靜地思考,也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以及頓悟后豁然開朗的會心一笑。充分挖掘了語文因素的課堂就像一個磁場,吸引著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生會有提高自己表情達意能力的需求,在課堂上積極地參與、主動地學習,課堂上會呈現(xiàn)濃厚的學習氣氛、思考氣氛。因此面對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語文因素迷失的現(xiàn)象,提出相應策略就顯得十分必要。
首先,要加強語文教師組集體備課能力。教師們的集體備課可以匯集智慧共同確定語文因素,這樣可以較好地避免由于個人素質差異等因素導致教學中語文因素的迷失,使得每堂語文課都有最具價值的知識供給學生。教師們可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特點選擇適合的語文因素,也可重點研討幾大問題,例如:怎樣發(fā)掘課文中的語文因素;課文中有哪些方面可提煉為語文因素;當發(fā)掘出來的語文因素過多,一節(jié)課教不完怎么辦;語文因素的學習如何轉化為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等。經(jīng)過多次集體備課,不斷研討打磨,相信老師們的備課思路會由模糊到清晰、由混沌到明朗,在語文授課中就會做到心中有“素”,有重點地將最具語文因素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會從中感受到濃厚的語文味。更為重要的是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相信每位參與者都對如何確定語文教學元素有了深入體會和把握,老師們不再是看花人,而是每個人都拿起了繡花針,在共同鋪就的教案藍本上繡上了屬于自己的色彩,同時也繡出明天的語文教學畫卷。
其次,要基于文本,還原學生原始閱讀。所謂的原始閱讀,就是在沒有外界的干擾下,學生自己閱讀,從而自發(fā)形成原始理解,這種理解也許是膚淺的、不準確的,但是它屬于學生充分理解后產(chǎn)生的個性理解。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的世界,讓其形成原始閱讀。只有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融入文本之中,和文本(作者)對話交流,產(chǎn)生感情、產(chǎn)生共鳴,甚至感同身受、心靈受到觸動和沖擊,才能真正理解文本內涵,才能真正得到感悟和收獲。原始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語文素養(yǎng)、人文情感以及審美價值內化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語文學習就會落空,而這個過程是語文教師及其他任何高科技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張志公先生曾說:“任何的延伸與拓展都應以更好地理解賞析文本為基點,不能喧賓奪主?!盵4]于漪老師也曾經(jīng)說過:“要讓學生走進語文,不是只聽客觀介紹,隔墻看花。離開文本去過度發(fā)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盵5]因此,課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親近、觸摸文本,感受文本的無窮魅力而展開的。
再次,要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第一步就要吃透教材。課前認真研讀,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語文因素,確立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正如一位語文教育專家所說,“對教材解讀有多深,語文的魅力就有多大。”除此之外,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如今網(wǎng)絡的普及,學生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新信息,有很多同學比老師了解到的都豐富。對此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要及時刷新,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做到與時俱進。所以語文教師要做一個善于讀書的人,只有讀書才會關注到漢語言文學各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語文教師也可以嘗試了解學生們喜愛的一些青少年作家的作品,否則容易與學生形成知識上的代溝,甚至變?yōu)榍楦猩系拇鷾?,以致最終影響到課堂上師生的交流效果。不僅如此,語文教師還需做一個反思者。一堂高效的、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堂,離不開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反思不僅對上一節(jié)課具有評價診斷作用,還直接影響著下一堂課教師的教學行為,及時地教學反思能讓我們意識到教學中的問題。反思課堂中學生學的行為與教師教的行為,反思每堂課的預設與生成,反思教學目標落實程度等,只有不斷進行反思才能尋找出語文課的問題所在,在每一次的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學,哪怕是同一篇課文,不照搬以往的教學設計,每次教學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做一個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者,有助于語文老師素養(yǎng)的提升,有助于語文課中語文味的保真??傊Z文教學需要語文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因素給了語文課一個新的導向,把語文課導回正軌。充滿語文味的課堂不一定是有歡笑聲的課堂,但一定是學生身心愉悅的課堂;不一定是文本拓展豐富的課堂,但一定是學生充分觸摸文本的課堂;不一定是熱烈討論的課堂,但一定是深入思考的課堂;不一定是教學形式新穎的課堂,但一定是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的課堂??傊诰蛘Z文教學中語文因素對還原語文味課堂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均有不少幫助,也只有這樣,語文教學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王月紅.讓“語文味”在語文課堂上洋溢[J].中學語文:下旬,2012(8).
[2][4][5]徐春燕.讓課堂浸潤在語文味[J].中學周刊:B,2012(9).
[3]苗玲.讓語文課堂真正充滿語文味[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08(7).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