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聽力障礙造成了聾生語文學習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學生,走進生活,本文從學詞識句教學的“生活化”、 閱讀教學的“生活化”、 習作教學的“生活化”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生活化;聾校;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60 【文獻標識碼】A
聾生由于聽力障礙,一般都是以手代口學習語文,而他們使用較多的手語,無論是詞匯還是語法,有很多地方不能與漢語書面語相一致。所以,聽力障礙造成了聾生語文學習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讓課程走近學生,走進生活,本文主要從學詞識句、閱讀教學、習作教學三方面分析了聾校語文課如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提高聾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和水平。
一、學詞識句教學的“生活化”
學詞識句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在學習詞句上,聾生存在學多用少,學難忘易的特點。由于聽力的障礙,沒有口語基礎,聾生在進入學校以前基本上沒有語言積累,在聾校的低年級階段讓學生盡可能多、盡可能好地掌握具有實際意義的詞語和句子,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進入閱讀階段。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币虼耍纳钊胧?,盡量讓詞句的學習貼近聾生的生活,將使聾生便于理解、記憶和使用,最終豐富聾生的語言儲備,提高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
例如組織聾生到操場上活動,可以邊活動邊學習“跳繩”、“踢毽子”、“拍皮球”等詞語,通過幾次活動后,可學習句子:“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有的跳繩,有的踢毽子,有的拍皮球?!边€可以學習句子:“他在做什么?他在跳繩。他去哪里啦?他去操場上跳繩。”等等。只要教師做有心人,抓住聾生所處的由人、事、景、物、情構成的生活環(huán)境,讓聾童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到語言。
此外,可以讓學生準備有積累語言的“采擷本”,記錄生活的“日記本”,練習對話的“交流本”,及時采集學習生活中的鮮活的詞句。對校園里的場所名稱、物品、動植物等靜止物態(tài),學?;顒?、天氣事件、校園故事等活動物態(tài),都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現(xiàn)場學習。
二、閱讀教學的“生活化”
由于聾生的情感體驗相對貧乏,在對課文情感的把握上常常陷于游離與蒼白。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聾生創(chuàng)造具體生動、引發(fā)聯(lián)想的情境,設計雙向互動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由景入情,以情觀景,啟發(fā)想象,步入情境。
例如,在教學聾校實驗教材第十冊《我愛家鄉(xiāng)》時,學生對教材中描繪的家鄉(xiāng)美景缺少體驗,朗讀的時候平淡蒼白,缺少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于是,筆者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觀看介紹家鄉(xiāng)風光物產(chǎn)的電視片,回憶自己曾經(jīng)游覽過的海門的景點,說說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風景優(yōu)美的快活林山莊,霓虹閃爍的海門夜景,一個個家鄉(xiāng)美景在學生們興奮的表述中呈現(xiàn)出來。老師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該怎樣向來海門的客人們介紹家鄉(xiāng)的美麗景色呢?學生們一個個熱情高漲,神采飛揚。在隨后的感情朗讀中,學生們都帶著一種自豪陶醉的感情,讀得真切感人,在課文的學習中更增添了一份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贊美和熱愛。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方面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另一方面也打開了學生積淀已久的情懷,在這樣的氛圍中讀書,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升華了思想感情。
三、習作教學的“生活化”
聾啞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不乏豐富,然而,實踐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貧乏,詞句混亂,表達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奇怪的是聾啞人畢業(yè)以后走上社會,往往通過文字筆談與正常人交往,時間長了以后他們的語言能力都能取得顯著效果。這一現(xiàn)象告訴我們:一旦當語言交往成為生活的工具,語言具有了生活的意義,就能調(diào)動學習者強烈的學習欲望,語言能力的提高也就順理成章了。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開始注意把習作的訓練與學生的生活需要相聯(lián)系。多年的實踐證明,這一舉措不但促進了學生的表達需求,而且顯著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如在寫《校園一景》時帶學生到校園里實地觀察,寫“一種小動物”時買來活的金魚、小兔讓學生仔細觀察、描寫,寫《拔河比賽》前,專門搞了一次拔河比賽等等。讓學生在觀察中積累經(jīng)驗,從而有話說,有話寫。在作文訓練《找春天》中,課前,老師就讓學生到大自然中找尋春天的代表事物,師生在共同活動中獲得了春天來了的種種信息:柳樹發(fā)芽、油菜花開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才啟發(fā)學生動筆描寫春天。學生正是有了生活的積累,有了豐富的感性素材,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難怪葉圣陶會這樣說:“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p>
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聾校語文教學“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 “語文教學生活化”體現(xiàn)了“教學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它把聾校語文教學還原為聾生生活實際,不但有效喚起聾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顯著提高了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語文和生活的同步發(fā)展。所以,我們認為生活化教學將使聾校語文教學徹底從封閉走向開放,從條條框框走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使聾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成為可能。讓語文與生活牽手而行,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語文生活化的實踐和努力,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能取得顯著成效,聾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生活能力一定能得到顯著提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