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祥元
編者按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學校建設日新月異,然而學校食堂建設嚴重滯后,這引發(fā)了不少問題。2011年,國家正式推出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但在不少地方,特別是農村小學和偏遠地區(qū)的教學點上,營養(yǎng)改善計劃因為學校沒有食堂,實施起來非常困難,或因食堂的硬件條件差而問題重重。在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后,一大批寄宿制學校建成后,學校食堂建設滯后的問題更加暴露了出來,一時間,學生無處就餐或輪流就餐的事例頻頻出現。在我省廣大農村地區(qū),農村學校食堂,特別是偏遠地區(qū)學校食堂的現狀如何呢?
溫馨食堂:山區(qū)孩子的幸福家園
在農村地區(qū),隨著教育資源的整合,不少學校都成為寄宿制學校。
涼州區(qū)張義鎮(zhèn)山大溝深、交通不便,這里的寄宿學生對學校食堂的依賴比其他地方都更為迫切。記者來到學校時,已近中午。
張義鎮(zhèn)上泉九年制學校校長陳泰向記者介紹說:“學?,F有558個孩子,193人離家太遠,在學校住宿?!?/p>
記者在學校食堂看到,食堂操作間內壓面機、食品留樣柜、消毒柜、冷藏柜、滅蠅燈、全套不銹鋼灶具、不銹鋼洗菜池等食堂用品、用具一應俱全,一位廚師正在案板前切面條,爐灶前熱氣騰騰,另有一人在整理餐具。這是食堂最忙碌的時候。
負責學生食堂食品采購和炊事員管理的康永老師告訴記者說:“我們確保每天飯菜從出鍋到孩子吃進嘴,不超過一小時?!?/p>
中午12點整,學校放學鈴聲響過后,先是走讀生井然有序地走出校門,等回家吃飯的學生走完了,住校生才進入食堂,按照班級定位就餐。
午餐結束后,記者就飯菜質量隨機采訪了一位九年級的男孩,他說:“自從學校有了餐廳后,我覺得飯菜非常好吃,我的飯量也比以前大了?!?/p>
投入保障:食堂建設適應時代發(fā)展
陳泰校長介紹說,學生餐廳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其中就餐的地方有268平方米,操作間有56平方米。2009年,區(qū)教育局投資98萬余元,建成了這個標準化學生餐廳,徹底改變了住校生就餐條件,解決了露天就餐的困境。
近年來,涼州區(qū)不斷推進學校食堂標準化建設,改善學生就餐環(huán)境。但是,由于政府財力有限,學校食堂建設仍然跟不上學校發(fā)展的實際需求。
記者了解到,張義鎮(zhèn)上泉九年制學校的學生食堂在全區(qū)農村學校食堂中算是條件較好的。陳泰校長說,辦好學校食堂,我們不等不靠。這幾年,學校通過多方努力,改善學生就餐條件,2010年,深圳海外游子交流團為學校捐資一萬元,購置了學生餐桌50套,可容納200名學生同時就餐。
近幾年,學校先后累計投入資金15萬元,用于學校食堂硬件建設, 2010年投資1萬多元,鋪設了上下水管道,創(chuàng)造了山區(qū)學校用上自來水的歷史,現在,所有食堂用品、用具一應俱全。
張義鎮(zhèn)上泉九年制學校學生食堂有餐飲從業(yè)人員6人,其中專職廚師3人,專職管理員1人,兼職采購員1人,兼職保管員1人,為確保飲食安全,學校每年都會出資讓所有食堂從業(yè)人員參加武威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組織的培訓,并對所有食堂從業(yè)人員進行體檢,讓食堂從業(yè)人員持證上崗。
管理有序:多種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為了讓學生吃得“幸?!薄⒊缘冒踩?,學校在管理上下足了工夫。記者在餐廳一張公示板上看到:校長陳泰,全面負責學生食堂管理;馬忠,負責管理食堂衛(wèi)生安全;張金國,負責財務收支;康永,負責食品采購和炊事員管理……
“這樣的分工,責任到人,事務明確?!标愄┬iL說,為了加強食堂管理,規(guī)范從業(yè)人員行為,學校結合涼州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和區(qū)教育局相關文件精神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堂炊事人員管理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實規(guī)范了食堂管理,使食堂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根據分工,學校嚴把購物渠道關,對大宗物品,采購小組實行“貨比三家”集體定點采購,少量物品也要兩人一起采購。采購食品時要索取《營業(yè)執(zhí)照》《衛(wèi)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并履行驗收監(jiān)督手續(xù)和食堂采購憑證有經辦人的簽名,建立了食品原料采購臺賬,做到查有實據。
主廚的李師傅告訴記者說,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我們嚴格把好“四關”:即采購關、貯存關、加工關、出售關。食物從出庫開始,堅持一擇、二洗、三切的操作程序。肉類、蔬菜分池清洗,分案切配,容器分開,固定使用,加工制作的食品必須燒熟煮透,不加工腐爛變質及“三無”產品。
記者了解到,張義鎮(zhèn)上泉九年制學校堅持陪餐和留樣制度,做熟的飯菜首先由金福生老師在學生食用前半小時品嘗,無異常反應后再提供給學生食用,學生進餐時由值周領導或值周教師陪餐,管理員康永對一日兩餐進行留樣登記,留樣食品存放在留樣柜中,保留48小時待查。
巧婦之炊:效益管理減輕學生負擔
這幾年,蔬菜、肉類等生活用品不斷漲價給學生食堂造成了很大壓力,面對日益上漲的物價和山區(qū)孩子依然貧窮的家境,張義鎮(zhèn)上泉九年制學校在如何讓學生吃到物美價廉的飯菜上動了不少心思。
為了不增添學生家庭負擔,除了國家撥付的學生生活補助金以外學校不向學生收一分錢,而且讓每一個學生吃飽、吃好。面對每位學生每天6元錢的生活補貼,學校領導認真總結經驗,已形成了“學?!笄谔帯獙9苋藛T”的管理模式,以“經濟、足量、營養(yǎng),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宗旨,對學校食堂進行了改革。
陳泰校長告訴記者:學校利用食堂用料大的實際,力爭做到常用料批量采購、直接與農戶對口采購等方法,加強對采購的控制和管理,努力降低原料成本。在原料加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根據原料特性,物盡其用,粗菜細做,細菜精做,加強廢料和邊角余料的利用,減少浪費。同時,學校還開展了減耗增效活動,嚴格控制水、電、氣的使用,優(yōu)化操作程序,確保學生伙食質量不降,分量不少,價格不漲。
記者看到,學校在餐廳醒目位置懸掛了倡導節(jié)約的名言警句,張貼了宣傳標語,營造濃郁的勤儉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氛圍,強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引導學生珍惜糧食,尊重勞動,勤儉節(jié)約。這樣的管理方法,不僅養(yǎng)成了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而且促進了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負責學生食堂財務收支的張金國老師說:“食堂財務是師生非常敏感的話題,特別是發(fā)票報銷這一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們在食堂購物報銷手續(xù)上做到規(guī)范、嚴格?!睂W校在每周的菜譜上都會注明每種用料的數量及供應者,購物之后,供應者發(fā)票報銷時首先由食堂負責人逐一核準,再送分管校長和主管校長批準。
學校還設立了學生就餐意見箱,使校領導能及時了解飯菜的價格、數量和質量,以及食堂工作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等,確保學生吃得舒心、放心。
一位姓張的學生家長說:“孩子正讀八年級,已經在學校食堂就餐3年,學校食堂的飯菜價格低廉,衛(wèi)生清潔,食物品種齊全,營養(yǎng)豐富,比自己家里吃得還要好?!?/p>
張義鎮(zhèn)上泉九年制學校每學期都有食堂開放日,每到這一天,家長都會放下手中的活,和學生一起來學校品嘗食堂飯菜,并且查看食堂運行的每一個過程。這樣的督查方式,得到了許多家長的認可,家長的有效參與也為進一步改善食堂飲食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像張義鎮(zhèn)上泉九年制學校這樣的農村學校食堂在運營管理中存在不少困難:一方面受市場用工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食堂從業(yè)人員部分工資只能從學校經費中支付,食堂聘用工作人員困難。另一方面,盡管學校采取多種措施給學生物美價廉的飯菜,但由于菜和肉蛋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飯菜的價格也需要上漲,這樣會給學生家庭增加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