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福
摘 要:中國繪畫藝術與器皿雕刻藝術的結合由來已久,尤其是在紫砂藝術的領域里,繪畫藝術的加入極大地提升了紫砂藝術的審美趣味。本文試圖從繪畫藝術對紫砂藝術的影響及其作用的角度,探討兩者的關系,以期積累紫砂從業(yè)經(jīng)驗,增加紫砂藝術修為。
關鍵詞:繪畫藝術;紫砂藝術;影響;作用
1 引言
時至今日,宜興紫砂已形成了自成一體的藝術領域,其藝術價值及藝術魅力已遠遠蓋過了它的實用價值。無論是紫砂泥質研究、造型裝飾研究、工藝技巧研究,還是附于紫砂壺上的書法研究、繪畫研究、雕刻研究、紫砂壺器自身蘊含的歷史文化研究都逐漸繁榮,儼然有自成一家的格局表現(xiàn)。作為耕耘紫砂行業(yè)多年的陶刻愛好者,深感紫砂文化、紫砂藝術的博大精深,心動之余也有志于繼續(xù)加深對紫砂文化、紫砂藝術的鉆研和探索。故此,從陶刻繪畫的角度淺要談談中國繪畫藝術與紫砂藝術的關系,及其對紫砂藝術的影響與作用。
2 中國繪畫藝術對紫砂藝術的影響
中國的繪畫工藝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距今至少也有七千年的歷史。最初的繪畫,是畫在陶器、地面和巖壁上,漸而發(fā)展到畫在墻壁、絹和紙上,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巖畫便是可靠的歷史證明。故而,紫砂壺器一經(jīng)誕生,繪畫藝術的滲入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而紫砂壺器因為繪畫、書法、金石等等其他藝術的涉入,更是一下子境界大開,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地位。盡管紫砂泥質的特性限制,在書畫筆力輕重、畫面布局、著色斟酌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繪畫的題材選擇、技能發(fā)揮等等并沒有質的飛躍。然而,于紫砂而言,繪畫的加入?yún)s使得紫砂壺器的面貌煥然一新,一下子突破壺器領域,上升到藝術品的范疇,成為文化藝術領域的一枝新秀。
如今,人們選擇一把好壺,除卻看重壺器本身的材質、造型、工藝等外,更看重壺器呈現(xiàn)的氣質神韻、藝術魅力。無疑,繪畫藝術對紫砂藝術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 中國繪畫藝術對紫砂藝術的作用
3.1 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宜興紫砂的泥質優(yōu)良,古來就有“富貴土”之稱。壺器經(jīng)過千百年諸多藝人精心研制,形成了許多經(jīng)典造型。紫砂工藝更是在紫砂藝人們精益求精的追求中日漸成熟。而文人藝術的加入,更是讓紫砂的藝術價值如畫龍點睛、錦上添花,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合盤壺”(見圖1)采用的是經(jīng)典“曼生合盤壺”的造型,壺身扁圓、折腹,腰線鼓出向上下收斂,流短微曲,壺把作成圓形,矮頸、平蓋、弧鈕,整把壺形制簡樸,除卻銘文、刻畫,和“曼生壺”略無差別,粗看可謂是鸚鵡學舌、毫無特色。然細看裝飾,“曼生壺”刻文:“竹里半爐火活,曼生”,壺銘切茶、切水,貼切地傳達了壺器的作用,而創(chuàng)新的“合盤壺”卻在經(jīng)典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不僅刻文變?yōu)楹啙崱吧岬谩倍?,更是刻畫為山高水遠、悠然垂釣的寫意圖,一下子讓整個“合盤壺”“天人合一”的境界得到了提升,壺器的文人氣質得到了充分顯現(xiàn)。
3.2 互為補稱,相得益彰
紫砂壺器的銘文刻畫,除卻能使拙樸的經(jīng)典壺器突然被點亮,如錦上添花,更顯現(xiàn)出壺器內蘊。一些精心的選擇和搭配,還能使壺器的內蘊得到補充,如太極之兩儀、天地之陰陽,剛柔并濟、互補互襯,使壺器意境更開闊,內蘊更豐富,更具想象力,神韻氣質、藝術魅力更具延展性。
“鼎盛壺”(見圖2)取形于鼎,壺身圓中帶方,飽滿渾厚。壺流長而直,氣質凌厲;壺把圓暢利索,于頂端作龍頭吞吐樣貌,氣勢雄渾;三足、高頸,樣貌崢嶸,壺鈕一尊神獸,不怒而威;通壺形制簡潔,氣質拙樸、威武,洋溢著青銅時代古舊渾厚的氣韻,又有新時代干凈流暢的風格,可謂不可多得之匠心。通觀整壺,氣韻厚重,堪稱“鼎盛”。然細細想來,“鼎盛”時代也并非個個要有這樣秣馬厲兵的緊繃感,譬如,盛唐時期便是兼容并蓄、風氣平和。故而,在壺身鐫刻的“老翁垂釣圖”便大受欣賞。融融晴日,闊水無邊,閑舟蕩漾,老翁一桿在手,悠然垂釣。
4 結語
中國繪畫歷經(jīng)幾千年歷史,早已風格鮮明、境界高遠。宜興紫砂,久經(jīng)爐火錘煉、藝人鉆研,也已技藝成熟,化土成“金”。兩者一經(jīng)結合便如古詩所形容:“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尤其是繪畫對紫砂的影響,可謂一日之功可抵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