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丹萍
【關鍵詞】字理 識字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5A-0078-01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課堂上首先關注的是教學過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運用字理把一個個枯燥乏味而又蘊藏著無窮奧妙的漢字講解得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他們主動識字的欲望與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識字的樂趣,從而主動識字、樂于識字。
那么,如何講析字理,從而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呢?筆者對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以下是三點體會。
一、運用簡筆畫教學
培養(yǎng)學生認讀漢字的興趣和主動性,是我們進行漢字教學的核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低年級最先出現(xiàn)的是象形字,象形字源于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用線條符號把客觀事物的具體形狀描摹出來。例如,教學生字“日、月、水、火”時,隨著兒歌用簡筆畫畫出日、月、水、火,并用簡短的故事描述圖意,學生興趣大增。用簡筆畫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識記漢字的音、形、義,由于圖畫形象、具體,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主動畫圖,對比識字。通過將實物圖形與原始文字進行圖字對照,學生從生動形象的圖像,了解到字的字形是怎樣演變過來的。學生對象形字有了一定的認知,就會觸類旁通。如教學生字“井”,出示實物圖片和“丼”,讓學生自主觀察、探究,學生立即觀察到“井”字的兩橫一撇一豎,就像丼邊的圍欄,中間就是井口,是象形字。這樣學生很輕松地記住了井字。簡筆畫簡潔、生動且內(nèi)蘊豐富,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低年級學生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給生字配畫。如教“扔、拍、拋、提、抬”一組生字時,讓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肢體動畫,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地展開想象,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學生興趣盎然,學得輕松愉快。
二、講解有趣的構(gòu)字規(guī)律
運用漢字形與義的關系進行識字教學,使抽象的漢字變得形象、生動,有利于學生增強記憶和發(fā)展思維。教師可以運用課文中的生字,給學生講造字法。依據(jù)字理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培養(yǎng)學生識一字、明一理,從而自覺主動地去學、去記。只有讓他們在頭腦中記住生字的字理,才能形成自我識字的能力,提高識字效率。例如,《貓和老鼠》中,咪、瞇、迷、謎,它們有一部分相同,讀音也相近。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形聲字的規(guī)律,解決識字難的問題,在教學中,筆者運用遷移法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字“米”之后,再從部首上理解字義。為此,筆者創(chuàng)設了故事:米媽媽有四個孩子,過年了,四個孩子回家給媽媽拜年來了,他們都是米媽媽的孩子,所以他們的聲音都像媽媽,但四個孩子各不相同,我們來看看這四個孩子有什么不同呢!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的異同。學生自主探究掌握了“米”與嘴有關,加個“口”字,是“咪”;跟眼睛有關加上“目”字,是“瞇”;與行走有關的加個“辶”是“迷”;與口有關加個“讠”是“謎”。學生自主學習,不僅掌握了這些字的音、形、義,而且懂得怎么寫、為什么這么寫,從而掌握漢字的構(gòu)成規(guī)律,促進他們更好地識字寫字。
三、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并主動地學習。做游戲是孩子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若能將識字教學融入游戲,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猜字謎、編字謎、找朋友、闖關等游戲,學生都很感興趣,踴躍參與。例如,看圖猜字,漢字中的象形字、形聲字,都可以通過象形文字的圖片演變來進行猜字游戲。許多漢字可以編成一個個謎語,如“上看一個人,下看一個人,仔細看一看,還有許多人”,學生會很形象地感受這個字就是“眾”。再如:上小下大(尖);兩人土上蹲(坐);一人門里蹲(閃);門上畫張口(問);一只手放在眼睛上向遠處望(看);翻過兩座山就有路(出);學生在“猜”的過程中激起學習的樂趣。他們不僅記住了字形,還了解了字義。這種識字方法生動有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用順口溜、謎語等形象化的語言,能讓學生興趣盎然、輕松愉快地掌握生字。如在教學“青、清、請、情、晴、蜻、睛”這組字時,編了一句順口溜:“小草青青,河水清清,請跟我來,做些事情,晴空萬里,蜻蜓點水,眨眨眼睛?!睂W生讀來順口,又從字義和字型上區(qū)分了這組字。
總之,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漢字的欲望,感悟漢字的形象性,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激發(fā)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