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有效的課堂教學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聯(lián)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益的目的。筆者認為,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讓學生獲得較多的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悟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與發(fā)展,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得以養(yǎng)成。
1 注重課堂交流,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教育心理學認為,情緒、情感既能給人強大的精神動力,又能給人一定的壓力。課堂心理氣氛是學生學習的心理背景,它作為學習心理活動與學習個性特征之間的中介因素,通過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情感體驗與評價效應,制約學生的課堂學習的效果。在不同的課堂心理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情感體驗、學習注意力有很大差異,學習中的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也有較大區(qū)別,這些必然會影響學習效率。而積極、健康、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能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tài),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在這種心理氣氛下,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精力旺盛,學習積極主動,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并在新知識的基礎上分析、綜合、聯(lián)想等創(chuàng)新學習。消極壓抑的課堂心理氣氛使學生思路狹窄,智力活動受到壓制,注意力分散,雖然被迫接受了一定的知識,但難以獨立思考,更談不上積極探索,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
師生關系融洽,教師熱愛學生、信任學生,學生尊重、敬仰教師,可以營造積極、健康、愉快、活躍的課堂心理氣氛,促進師生在認知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課堂交流包括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與知識信息交流,這是一個復雜的交流,也是一個有趣的交流,因有了交流而使課堂成為一個可變的空間。而其間,教師的任務是什么呢?教育是一個社會性的行為,是一個復雜的關系的空間。教師作為這一關系中的一條紐帶,他的任務,必然就是通過課堂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再通過所建立的良好師生關系推動課堂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使學生在交流中始終處在喜歡教師、喜歡學習、饒有興味主動創(chuàng)新的應激狀態(tài)。
2 注重導入藝術和提問技巧
導入是打開學生求知大門的鑰匙,是架起教學目標認知領域與情感領域的橋梁。一個好的導入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心入其境,讓文中所寫的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感叩擊學生心扉,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跨越時空,豐富想象,激活思維,受到情感熏陶。根據(jù)智能類型和認知方式的不同特點,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語言渲染法、對話法、音樂渲染法、說唱法、欣賞法、想象法、圖文結合法、情境表演法、反思法、游戲法等等。
課堂提問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可謂是關系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的延伸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是大量的"問"。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使教學過程平淡無味,學生興趣索然。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提問才是成功的和有效的提問。但學生的社會閱歷、知識結構和理論修養(yǎng)都不夠豐厚,期望他們自學后對文本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獲得美的享受和知識上的教益,是有些不切實際的。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和點撥。而從教師方面來看,能有效引領學生直切文本主題和知識要領,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有觸動、在知識上有領悟、在閱讀上有提高,不是靠滔滔不絕的講解所能解決的,而是靠一些精當?shù)摹⒕哂袉l(fā)性和探索性的問題,以及答問后的討論、點撥來更好地解決。實踐證明,切合學生與文本、引人沉思的教學提問,有助于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任務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而且要有一套傳授知識的本領,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達到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方法不同,效果迥異。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特點以及資源條件進行統(tǒng)籌安排,選擇最可行的方式方法以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教學不應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課堂創(chuàng)新與開發(fā)的過程。課堂教學本是千變?nèi)f化的。我們努力追求的智慧課堂,不但要求教師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并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根據(jù)教學進程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及時調(diào)整課前的預設,給學生騰出空間,為能力生成提供條件。從學生富有個性的回答中可以窺見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究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xiàn),科學的探究方法得到培養(yǎng),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探究精神得以延續(xù)。在這種能力生成的過程中,我真正成為探索活動的促進者,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專題。
4 適時、合理使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手段
教師、學生、教學內(nèi)容、教學媒體是課堂教學的四個要素。教學媒體是傳遞教學信息的媒介,它把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化為直觀的教學信息。教師通過媒體來教,學生通過媒體來學。教學媒體包括印刷材料、模型、實物、板書、語言、幻燈、投影、錄像、錄音、計算機、網(wǎng)絡等。這一技術在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加教學容量,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上效果顯著,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這些媒體有的善于表達形象的內(nèi)容,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有的長于傳達推理,可以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形成和提高。教師在課堂上,對各種教學媒體進行重組、整合,優(yōu)化教學設計,就能提高教學效率,改變當前語文教學慢、費、差的局面,促進學生心智的發(fā)展。因此,最優(yōu)化地發(fā)揮媒體的功效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總而言之,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痼疾仍然未見明顯改善。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努力使學生享受教育所給予的新的生命力,使課堂充滿美好的理想和成功的希望。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積極探索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改善教學藝術,構筑智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