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
小學教育的小班化已成為當今發(fā)達教育的一種共同趨勢。我校也進行了小班化教學的嘗試,我有幸擔任了小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認識到,小班化教學體現(xiàn)了教育內容整體化和個別化的有機結合。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小班化教學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了方便。以下是我?guī)c感受。
1 師生互動,讓合作學習"動"起來
1 以"樂"激趣,學會合作。
合作學習的主人公是小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愿意學習是學好任何本領的強大動力。一開始,學生還不善于運用合作學習這種方法來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合作學習,并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甜頭,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堂上我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時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從而明白:他們是經過合作取得了好成績,大家都要向他們學習。獲勝的孩子自然是樂不可滋,以后定會更好地合作,同時為其他孩子開了個好頭。
1.2 以"情"導行,應用合作。
著名教育學家夏丐尊先生曾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池塘里沒有水一樣。"同樣,沒有情感的合作學習也必定不會有好的效果。學生如果將自己孤立于群體之外,自我封閉,就不利于自己的進步。學習是這樣,以后的生活、工作也如此。善于合作,不僅能增強競爭實力,而且自己也會有平和輕松的心境。孩子們在平時學習中學會應用合作交流,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并促進同學間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情感。學習好的學生會停下"腳步"傾聽同伴的發(fā)言,并加以自己的評價;學習較差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借鑒學習好的同學的策略,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增強,學習興趣得以提高。課外,當他們再次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會很習慣地求助同伴展開討論,將合作這種方法運用不同類型的學習過程中。
2 潛移默化,讓合作學習"亮"起來
2.1 獨立在前,合作在后。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學習,都必須是以學生扎扎實實獨立學習為基礎。合作學習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師,中下學生作聽眾的學習方式。而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人人貢獻思維成果,人人既是小老師又是學生。
合作交流前,每個孩子應在自我學習的基礎上先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才能為下一步的合作學習打好基礎。然后在小組這個學習共同體中,每位學生各自發(fā)表各種觀點,進行辯論和對話,通過觀點的交鋒和思想的碰撞,最終達成思想上的共識。否則容易出現(xiàn)"搭便車"的情況。只有每個孩子動起來,小組討論才有意義,同時,獨立思考所形成的雛形結果往往能給合作學習帶來幫助和提示。
小組合作還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比如,小組內應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被指定擔任一種特定角色,如領導者、激勵者、檢查者、讀題者、協(xié)調者、報告者、操作者等,而且應該輪流擔任,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2.2 共同反饋,集體評價。
學生常常以"我"而不是以"我們"進行表達,這實際上與學生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技能有關。人際交往技能同認知技能、動作技能一樣,應該在中小學得到系統(tǒng)訓練。"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這句話恰恰表明,合作學習既是學習取得成功的條件,同時其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目標。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增強學習動力。有時來自學生集體的評價和鼓勵比教師更有效,如制度小組合作評價表,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評比活動,有利于強化合作意識,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教師評價時應讓學生明白,討論出來的成果是屬集體所有,每個參與的學生都有功勞,肯定的應是這個小組,而不僅僅是哪位尖子生,從而增強小組的凝聚力。
3 形式多樣,讓合作學習"變"起來
首先,形式上的變化,座位以小組化(我們以四人或五人為一個小組,組內的學生有好中差不同層次。)。在此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明確自己與小組其他成員是同舟共濟、榮辱與共的關系,每個人都要對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任,都要承擔一份任務。要讓學生學會合作的技巧,先獨立思考,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當同學發(fā)言時,要學會傾聽和接納他人的意見,學會禮貌地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學會受到表揚時表示感謝。
其次,選擇適合小組合作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趙州橋》這一課時,"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就讓學生自己在小組中完成。①生字合作,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一人講讀音、字形結構等,其他成員進行檢查、糾正;一人讀,其他成員聽寫等等。然后,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上,將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來,進行組內交流。這樣,不但可以讓教師騰出時間對困難學生進行個別指導,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合作互助的精神。②朗讀合作,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我嘗試讓學生小組合作,教師只作適當?shù)囊龑?。比如,《父親的叮囑》一文的朗讀,我先讓學生在小組中練習,然后再選擇部分小組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而教師則在一旁點撥引導。在其它一些非對話課文的朗讀中,則可以兩人一組,一個朗讀,一個仔細聽,如發(fā)現(xiàn)對方讀錯的字、句子等及時糾正,然后再互換角色,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這樣,就避免了朗讀指導的機械性、模仿性。
4 深入探索,讓合作學習"活"起來
小班化的教育方式給分層合作學習的實施提供了保障。幾年來,我班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無論是識字寫作、口語交際以及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都明顯地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班的學生。當然,我們對小班化語文教學中的分層合作學習的嘗試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還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如:孩子們在接受新知識、思考問題、組織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如何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客觀、公正和科學地把握合作教學,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實驗研究,同時也希望能與同行共同探討。
總之,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fā)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