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敏
摘要:文章首先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標點符號的基本修辭作用,然后對標點修辭研究進行了回顧,最后初步探討了標點符號修辭作用將朝著標點活用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標點符號 修辭作用 標點活用
一、引言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內(nèi)心活動、表情和說話都是豐富多彩的,寫成文字就難以再現(xiàn)生活的光彩,顯得蒼白、呆板。如能巧妙地使用標點符號就能協(xié)助文句表達感情色彩,可以使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顯得雋永、蘊藉、耐人尋味,起到不同尋常的形象表達作用,幫助我們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細膩、微妙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增添藝術色彩,起到文字難以起到的獨特的修辭效果。但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上所起的修辭作用卻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閱讀時不推敲標點符號表情達意的作用,寫文章時又不知怎樣精當?shù)厍捎脴它c符號來表情達意。如何精巧地運用標點配合文字來表情達意,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
二、標點符號基本修飾作用的體現(xiàn)
研究標點符號和修辭之間的關系,主要是研究如何使標點幫助文字起到更好的表達效果,來增強藝術的表現(xiàn)力。標點符號的修辭作用,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
第一,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的需要,使停頓時間延長或縮小,并消除歧義。這方面常常涉及到句號、逗號、頓號和分號等標點;
第二,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的需要,使語氣(包括感嘆和疑問等)增強或減弱。這方面常常用到感嘆號、問號以及句號、逗號等標點;
第三,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的需要,使某些文字有突出的位置,以引起讀者的注意,起強調(diào)作用。這方面常常涉及到逗號、引號、破折號、冒號、著重號等標點;
不僅在漢語中如此,英文中標點符號的修飾作用也極為突出,如“I darent—I dont think—it would be right—to be alone—with you,sir”Becky said,seemingly in great agitation.“Oh sir Pitt!”she said“oh,sir—I—Im married.”William Makepeace Theckeray Vanity Fair。這是某部名著的幾句話,大意是克勞萊小姐生病,利蓓日夜照料她,以博得那位小姐的歡心,克勞萊的弟弟畢脫爵士,為了得到他姐姐的遺產(chǎn),竟不顧自己的貴族身份向他的女家庭教師——他姐姐的女伴蓓加求婚。上面的話體現(xiàn)了蓓加在貴族身世的畢脫爵士面前的靦腆、膽怯和內(nèi)心矛盾,蓓加顧慮不便直說,用“——”表達得更加含蓄委婉,表現(xiàn)她說話時的態(tài)度,說而又止,斷斷續(xù)續(xù),但語言內(nèi)涵豐富,富有表現(xiàn)力。同時烘托了蓓加的人物特性。
三、標點修辭研究回顧
回顧過去對標點修辭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標點修辭功能上,本文將結(jié)合實例對標點修辭功能進行回顧。
第一,先看一個標點用作停頓消除歧義的例子,比如:下雨天留人不留,這七個字如果不加標點,則會形成兩層相反的意思,造成讀者歧義。
下雨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人?不留。
如果書本有這么一句不加標點的話,我們應當如何去理解呢?不加標點的這七個字,按兩層意思理解均合情合理,所以標點消除歧義的作用在此體現(xiàn)得異常深刻。
文章不可沒有標點。古人讀文章,不僅要會認字,而且還要會句讀。不學會句讀,即使什么字都認識,文章仍然讀不通。例如: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上面一段話出于《四書》中的《大學》篇。意思比較清楚。然而,一個地主的兩個蠢兒子,卻有著不同的標點法,哥哥是這樣斷句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他點到這里,以為印書者多排了一個“得”字,于是把這“得”字挖了下來,扔出窗外。弟弟是這樣句讀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他讀到這里,以為印書者少排了一個“得”字。這時,窗外飄飄揚揚地飛下一張張紙片。他伸手一接,拿來一看,正好是書上少了的“得”字。天賜其字,喜出望外,馬上貼了上去。
這則故事,其用意固然在于譏諷地主的兩個兒子的愚蠢。不過,從中也說明了文字中不加標點的弊病。文章必須有標點,古文是如此,現(xiàn)代文也是如此。郭沫若同志曾經(jīng)指出:標點好像一個人的五官,不能因為它不是字就看得無足重輕。他又說過:言文而無標點,在現(xiàn)今是等于人而無眉目。
第二,標點還具有增強情感,升華情感的作用,簡單的文字再和標點的有機組合,就會像鑲嵌在金項鏈上的寶,變得熾烈而鏗鏘。下面是登載于1984年5月12日《新民晚報》上的一篇散文詩:
爬山虎
陽臺。亭角。屋擔。圍墻。
哦,每個空間,都熱忱地期待著爬山虎。
爬山虎來了!怕什么高墻壁立,頭——向——上!向上爬呀,向上爬!爬到哪里,哪里就聳立起一道道綠屏,爬到哪里,哪里就蕩開一層層綠波!
莫非爬山虎真有腳么?有。在它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枝狀的六根細絲——那就是爬山虎的腳呀!
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片綠蔭!見縫插綠,鍥而不舍。綠化城市啊,就要有爬山虎那樣的虎勁。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散文詩。我們再來對其作一些標點符號運用的修辭分析。這首詩的第一、第二節(jié)語氣平實、節(jié)奏緩慢。第一節(jié)只用了四個詞,共八個字,卻用了四個句號。它像一組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把人們帶到特定的環(huán)境里。四個句號,給人們以較大的空隙時間,去想象“陽臺”、“亭角”、“屋檐”、“圍墻”,獲得了較豐富的形象,為下文描寫爬山虎提供了條件。第二節(jié),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點出了每個空間對爬山虎的熱忱期待。它由一個感嘆詞和一個陳述句組成,語氣輕柔而含熱烈。“哦”這個感嘆詞后面不用感嘆號,而是用了逗號;“每個空間”對爬山虎的期待是“熱忱”的,但句尾也沒有用感嘆號,而是用句號。標點和文字的有機結(jié)合,使人們感到這是作者發(fā)自心靈的溫柔的呼喚,形成了一個靜謐優(yōu)美的意境。
如果說第一、第二節(jié)是抑,那么第三節(jié)就是揚了,語音變得熾熱而鏗鏘,作者在此用了第一個感嘆號,它如同平地上聳起的高山顯得突兀、顯得偉岸。感嘆號加強了音量,充滿了贊美之情。破折號和感嘆號的巧妙配合,抽象的標點顯示了巨大的作用,讓讀者看到了爬山虎不畏千難萬險奮力向上的不折不撓的精神。下面的文字,句子中大多以逗號作短暫的停頓,句末都用感嘆號,使語言氣勢磅礴,猶如奔騰的江河直瀉而下,寫出了爬山虎“雄霸一切”的英雄氣概。
第三,如果講到標點的強調(diào)作用,其實很多標點都具有此功能。比如呂雷《海風輕輕吹》中:
“晶晶——你等等我!”衛(wèi)衛(wèi)痛苦地向著晶晶遠去的身影呼喊。
海濱上空響起一個女孩子響亮而清晰的聲音:
“我們從此—— 一、刀、兩、斷!”
衛(wèi)衛(wèi)的父母“開后門”做了些見不得人的事,晶晶知道后,憤怒地發(fā)出了“我們從此——一、刀、兩、斷!”這一字一頓,鏗鏘有力,強調(diào)突出了晶晶的高尚和無私無畏,體現(xiàn)了青年一代對不正之風的憤恨。
按頓號的常規(guī)用法,“一、刀、兩、斷!”中間是不應該用頓號的,但作者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特意用頓號來隔開,以表示“一刀兩斷”的決心,這是一種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的用法。又比如下面的例子,《北京青年報》的《募捐,僅僅三分鐘》中:
平海南把自己的證件交給警察。
過了一會兒,警察解釋說,前門地區(qū)搞募捐,圍觀的人太多,怕壞人乘機做案,所以把他帶走。
從平海南掛上募捐牌到被警察帶走,僅有三分鐘。
僅僅三!分!鐘!——
另一位警察送平海南出門時說:“中國人素質(zhì)太低。你募捐也沒有用!”
“僅僅三!分!鐘!,用了三個嘆號也是為了強調(diào)”僅僅三分鐘的藝術效果。
四、標點修辭研究展望
如今,標點的修辭作用研究得更加細致,標點符號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用法,而是有了更生動的用法。
第一,書面語言不像口語那樣,可以通過語氣等來表達說話人的暗含意思,語氣很容易透露出說話人的心理,但是書面語言卻在這方面顯得相形見絀,如何通過文字表情達意,是一項高超的技術,通過標點符號的修辭作用則可輔助配合完成,而傳統(tǒng)的標點符號用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人們更多的要求,有必要創(chuàng)新更能表情達意的用法?,F(xiàn)一些標點符號,尤其是標點符號的超常用法,逐漸進入人們的眼簾,這為標點符號的修辭功能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第二,逗號也能使文句增色生輝,并不像有的人認為的可有可無,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逗號增強文句感情色彩的功能是很顯著的,甚至力敵萬鈞。孫犁的《荷花淀》中有這樣的描寫:
水生嫂等幾個女人看望丈夫回來,很快忘記了沒見著丈夫面的不愉快:
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后來,她們發(fā)現(xiàn)鬼子的船追過來了:
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并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地嘩嘩,嘩嘩,嘩嘩嘩!
讀了這幾句話,讀者都十分佩服善用白描手法的語言大師孫犁。他不用濃墨重彩刻畫幾個女人的心理活動,而是巧妙地用逗號把象聲詞“嘩”按不同方式組合,加之最后的嘆號,使讀者感到槳聲不絕于耳,節(jié)奏緩急縈繞于心,幾個女人前弛后張的形象映現(xiàn)于眼前,而且將人物感情前后的變化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有著語言難以表達的韻味。
第三,運用省略號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如:
魯迅得知“我”的母親已通知閨土,閏土馬上要來看我時寫道:
我應聲說:
“這好極!他,——怎樣?……”(魯迅《故鄉(xiāng)》)
“這好極”后面的嘆號表示了“我”當時喜悅的心情。“他,——怎樣?……”里的破折號、問號表現(xiàn)了“我”對二十多年未見過面的閏土的關切和急于要了解閏土近況的心情。后而的省略號又說明有很多話要說。
五、結(jié)語
本文從標點符號的修辭作用談起,標點符號作為文字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表情達意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停頓時間延長或縮小,并消除歧義;使語氣(包括感嘆和疑問等)增強或減弱,升華或削弱情感;它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的需要,使某些文字有突出的位置,以引起讀者的注意,起強調(diào)作用;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的需要,使語音延長或者斷斷續(xù)續(xù)等。接著從回顧標點的修辭作用的方面列舉例子進行分析,最后從標點修辭展望方面進行敘述,提出了標點活用的一些新用法。
參考文獻
[1]郭俊書.標點符號的修辭作用探因[J]. 現(xiàn)代語文,2006(6).
[2]韓凝.淺談標點符號的修辭功能[J]. 讀與寫,2008(3).
[3]李墨.標點符號的修辭作用[J]. 文學教育,2011(2).
[4]李瑾.魯迅作品中標點的相似性[J]. 現(xiàn)代語文,2007(3).
[5]梅麗婭.標點符號變異修辭初探[J]. 考試(教研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