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C-3“水獺”(Otter)是DHC-2的后繼機型,它的設計目標是,能夠執(zhí)行與DHC-2相同的任務,但是尺寸和重量更大。按照德哈維蘭加拿大公司的說法,“水獺”是名符其實的“一噸級卡車”,而“海貍”則是“半噸級卡車”。
DHC-3“水獺”沿用了DHC-2“海貍”的總體布局,主要區(qū)別在于前者的機身和翼展更長、并采用十字形尾翼。飛機的客艙標準布局為10或11座,而“海貍”則為6座。DHC-3的動力裝置為功率450千瓦(600馬力)的普惠Wasp星形活塞發(fā)動機。與“海貍”類似,“水獺”也可以配裝滑撬或浮筒起落裝置。
值的說明的是,德哈維蘭加拿大后來又以“水獺”為基礎,研發(fā)了極為成功的“雙水獺”飛機,它的翼下安裝兩臺普惠加拿大的PT6渦槳發(fā)動機。
回到正題,1952年11月,“水獺”飛機正式取得了加拿大民航管理部門頒發(fā)的型號合格證,之后很快投產(chǎn)。至1967年停產(chǎn)時,共生產(chǎn)了460多架。
DHC-3的主要客戶包括加拿大軍方和美國陸軍,后者乃是該機的最大客戶,軍事編號為U-1A“水獺”,共裝備184架,主要用于搜索和救援。在民用領域,主要的客戶為叢林航空公司(bush airlines)。1957年,一架“水獺”成功穿越南極,引起行業(yè)矚目。此外,“水獺”飛機還被一些跳傘組織廣泛使用,目前仍然能在世界各地的跳傘運動場地看到它的身影。
目前,一些公司提供DHC-3的升級服務,主要升級手段是換裝渦槳發(fā)動機,并對機體和系統(tǒng)進行適應性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