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花
【摘 要】孕婦的營養(yǎng)對胎兒的發(fā)育是不可缺少的,而在整個孕期,為使孕婦避免各種感染疾病,需依靠機體強大的抵抗力,而構成抵抗力的基礎是營養(yǎng)。本文通過孕婦的生理特點、營養(yǎng)需要、營養(yǎng)不良對胎兒影響及合理膳食等方面對孕婦妊娠期間的營養(yǎng)情況進行了綜述,為臨床醫(yī)生和孕婦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孕婦;營養(yǎng)良好;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配餐
婦女自妊娠期開始直到產后哺乳期均為需要加強營養(yǎng)的特殊生理過程,因胎兒發(fā)育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素均來自母體,孕婦本身也須為分娩和分泌乳汁儲備營養(yǎng)素[ 1 ]。通常營養(yǎng)狀況良好的婦女,通過孕期體內系列生理和代謝調整,能夠提供胎兒生長和乳汁分泌所需要的營養(yǎng);而對于營養(yǎng)不良婦女,則可能出現孕婦和胎兒營養(yǎng)缺乏及某些并發(fā)癥,故孕婦營養(yǎng)狀況,對于妊娠過程、胎兒及嬰兒生長發(fā)育,均起極為重要的作用。
1 孕婦的生理特點
妊娠是復雜的生理過程,孕婦在妊娠期間進行系列調整,以適應胎兒在體內生長發(fā)育、吸收母體營養(yǎng)和排泄廢物。具體特點如下:
1.1 內分泌懷孕以后,機體內分泌系統發(fā)生顯著變化,表現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絨毛膜生長素、雌激素、孕酮等分泌的大量增加,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子宮內膜、胎盤、乳房等組織器官的生長發(fā)育。
1.2 基礎代謝率妊娠早期基礎代謝率略有下降,妊娠中期則開始逐漸升高。妊娠晚期基礎代謝率增高15%~20%。
1.3 體重妊娠期間母體體重不斷增加,尤其是在中晚期。體重增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胎盤、羊水和胎兒;二是母體血液、子宮、乳腺等。
1.4 血液妊娠婦女自懷孕6~8周開始,血容量出現增長,一直維持到分娩。血容量增長包括血漿容積和紅細胞數量的增加,而且,血漿容積的增加大于紅細胞數量的增加。與妊娠前比較,血漿容積增加為45%~50%,紅細胞數量增加為15%~20%,由于二者增加比例的不同,血液出現稀釋現象。
1.5 腎臟由于妊娠期間需要同時排出母體和胎兒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導致腎臟負擔的加重,表現為腎血漿流量、腎小球濾過率顯著增加,尿中尿素、尿酸、肌酸、肌酐等的排泄增多。同時,由于腎小管吸收能力沒有相應提高,尿中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維生素的排出量也增加[2]。
1.6 消化懷孕以后消化功能出現下降的變化,如胃腸平滑肌張力下降,消化液分泌減少、胃排空時間延長、腸蠕動減弱等,出現惡心、嘔吐、反酸、便秘、消化不良等妊娠反應。但是,妊娠以后對某些營養(yǎng)素的吸收卻出現增強的變化,如對鈣、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的吸收都較妊娠前有所增加。
2 孕婦的營養(yǎng)需要
由于同時需要滿足母體和胎兒的營養(yǎng)需要,妊娠前后的營養(yǎng)需要變化很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 能量妊娠期間需要增加能量供給,以滿足母體相關組織的增長與代謝變化、胎兒的生長發(fā)育等需要。但是,過多增加能量供給對孕婦并無益處。中國營養(yǎng)學會2000年修訂的膳食參考攝入量自妊娠4個月開始,孕婦每日需要增加能量攝入0.84MJ。
2.2 蛋白質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需要足夠的蛋白質,同時,妊娠母體也需要蛋白質以滿足子宮、胎盤、乳房發(fā)育的需要。中國營養(yǎng)學會2000年修訂的膳食參考攝入量自妊娠早期(開始3個月)每天需要增加蛋白質5g,妊娠中期(第二個3個月)每天需要增加蛋白質15g,妊娠晚期(最后3個月)每天需要增加蛋白質20g,其中優(yōu)質蛋白質攝入至少在1/3以上。
2.3 脂類孕婦妊娠過程及胎兒的發(fā)育,均需有脂肪儲備。在胎兒腦及神經系統發(fā)育時,需要適量脂肪酸構成其固體成分。妊娠期間如缺乏脂類,將推遲腦細胞的分裂與增殖,還可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但因孕婦的血脂已較非孕時增高,如供給脂肪量過多,將使非生理性體重增加,故脂肪總量還不宜過多。通常要求孕婦飲食脂肪占總能量的25%~30%為宜,必需脂肪酸至少要提供總能量的1%~2%。
2.4 糖類糖類是能量主要來源,胎兒其組織脂肪酸氧化酶活力很低,較少利用脂肪供能,葡萄糖就幾乎成為提供胎兒能量的唯一形式。妊娠期糖代謝改變,使孕婦平時血糖低于非妊娠婦女,為節(jié)省葡萄糖以滿足胎兒能量需要,母體不得不以氧化脂肪和蛋白質來供能。當孕婦糖類攝入不足,處于饑餓狀態(tài)時,脂肪動員過快氧化不完全時,易出現酮癥或酮癥酸中毒。孕期體重增加少的孕婦對酮癥更敏感。孕婦即使妊娠反應嚴重,每天至少應攝入糖類150g~250g,由糖類所提供能量以占總能量60%左右為宜[3]。
2.5 礦物質妊娠期間容易缺乏的礦物質主要有鈣、鐵、鋅、碘等。(1)鈣:孕婦鈣攝入不足將影響到胎兒的骨骼和牙齒的發(fā)育,此時,孕婦體內的骨鈣將被動員,以滿足胎兒的需要,嚴重時造成孕婦骨質軟化,影響分娩。中國營養(yǎng)學會2000年修訂的膳食參考攝入量建議妊娠中期每日鈣供給量為1000mg,妊娠晚期每日鈣供給量增加至1500mg;(2)鐵:妊娠期間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的營養(yǎng)素缺乏病之一,我國孕婦缺鐵性貧血平均發(fā)生率為30%,因此,妊娠期間補鐵十分重要,中國營養(yǎng)學會2000年修訂的膳食參考攝入量建議妊娠中期每日鐵供給量為25mg,妊娠晚期每日鐵供給量增加至35g;(3)鋅:妊娠期間鋅的營養(yǎng)狀況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充足的鋅供給有利于預防先天性出生缺陷,胎盤以主動轉運的方式,從母體將鋅提供給胎兒。中國營養(yǎng)學會2000年修訂的膳食參考攝入量建議妊娠以后每日鋅供給量應增加到20mg;(4)碘:妊娠期間缺碘可能導致胎兒甲狀腺功能低下,從而引起以嚴重的智力低下和生長發(fā)育遲緩為主要表現的呆小癥。中國營養(yǎng)學會2000年修訂的膳食參考攝入量建議妊娠以后每日碘供給量增加至175μg。
2.6 維生素在孕期許多維生素血液濃度降低,這與孕期正常生理調整有關,并不一定反映明顯地增加需要量。孕婦須特別考慮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的供給。其中,主要維生素的作用如下:(1)維生素A:攝入足夠維生素A可維持母體健康及胎兒正常生長,并使肝有一定量儲存。妊娠期間缺乏維生素A可能引起胎兒早產、發(fā)育遲緩以及低體重。但是,維生素A攝入過多可以引起中毒以及先天性畸形發(fā)生的可能。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孕婦每天的攝入標準為:孕早期為800RE,孕中、晚期均為900μgRE。孕婦每天維生素A最高攝入量為2400μgRE。FAO/WHO認為孕婦每天維生素A攝入總量應限于3000μg(視黃醇當量);(2)維生素D:孕期維生素D缺乏影響胎兒骨骼發(fā)育,也能導致新生兒低鈣血癥、手足搐搦、嬰兒牙釉質發(fā)育不良及母體骨質軟化癥。但孕期維生素D缺乏較少見。因過量攝入維生素D可致中毒,故孕期補充維生素D也應慎重。美國NRC1989年和我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孕婦每天飲食維生素D供給量均為10μg;(3)維生素B1:因維生素B1主要功能為參與糖類代謝,且不能在體內長期儲存,故足夠的攝入量十分重要。孕婦缺乏維生素B1時,母體可能沒有明顯臨床表現,但胎兒出生后可能出現先天性腳氣病。近年來我國南方某些農村地區(qū),單純食用精白米增多,致使孕婦發(fā)生維生素B1缺乏病.有所增加。我國推薦孕期飲食維生素B1供給量為每天1.5mg;(4)維生素B2:國內研究資料表明,孕期維生素B2需要量增高,若攝入不足則隨著妊娠進展可出現維生素B2缺乏。有報道從妊娠7周~42周,維生素B2缺乏率人數從20%增至40%。有研究證明,充足的維生素B2有利于鐵吸收,我國推薦孕期飲食維生素B2供給量為每天1.7mg;(5)維生素PP;對維生素PP需要可通過飲食中色氨酸代謝轉換而獲得部分,孕期轉換率提高;即用于產生1mg尿維生素PP代謝產物所需色氨酸量降低,從懷孕前需30mg降至孕期只需要18mg,故尿中維生素PP排出量增加。維生素PP飲食供給量應與維生素B1保持合適比例,故孕婦每天飲食維生素PP供給量應為18mg;(6)維生素B6:維生素B6在體內組織經磷酸化后成為其活性性形式磷酸砒哆醛,對核酸代謝及蛋白質合成有重要作用。孕期血液中維生素B6濃度降低,對維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不同國家推薦飲食供給量大致比非孕婦女增加0.5mg,當蛋白質攝入量增多時,維生素B6供給量也應增加。我國推薦孕婦每天飲食維生素B6供給量為20mg;(7)葉酸:為滿足快速生長胎兒DNA合成,胎盤、母體組織和紅細胞增加等所需的葉酸,孕婦對葉酸需要量大大增加。葉酸增補量為400ug/d。發(fā)生是在妊娠頭28天內,即胎兒神經管形成閉合期,而此時多數孕婦并沒意識到已經懷孕,故葉酸補充時間應從孕前至少1個月到懷孕后3個月;(8)維生素B12:妊娠期間缺乏維生素B12也會發(fā)生巨幼細紅細胞貧血以及胎兒神經系統受損。美國FNB1998年提出RDA為2.4ug,為2.6ug。中國2000年修訂的孕婦推薦營養(yǎng)素攝入量維生素B12為每天2.6ug;(9)維生素C:胎兒生長發(fā)育需要大量維生素C,對胎兒骨、齒的正常發(fā)育、造血系統健全和機體抵抗力等都有促進作用,孕婦缺乏維生素C時易患貧血、出血,也可致早產、流產,新生兒有出血傾向。故我國推薦孕婦飲食維生素C供給量在2000年制訂的DRI中規(guī)定由非孕婦女每天100mg 增到130mg,以滿足母體和胎兒的需要[4]。
3 孕期營養(yǎng)不良對胎兒影響
妊娠期母體合理營養(yǎng)不僅應滿足母體自身生理需要和各類活動消耗,維持自身健康,更重要的是保證胎兒生長發(fā)育、順利分娩及產后的乳汁分泌。其中尤以孕婦營養(yǎng)與健康對胎兒的影響最為明顯。因胎兒在母體中發(fā)育成長,所需一切營養(yǎng)素均經由胎盤供給,故胎兒營養(yǎng)水平,可用母體血液中營養(yǎng)水平進行評估。其中,包括孕期營養(yǎng)不良有可能會對胎兒的造成以下影響:
3.1 低出生體重孕婦營養(yǎng)不良,胎兒在產期死亡率高,出生時體重低,智力與體格發(fā)育遲緩。低出生體重系指新生兒出生體重<2500g。孕婦補充足夠營養(yǎng),可降低死產率和嬰兒死亡率。
3.2 早產兒及小于胎齡兒早產兒系指妊娠期少于37周即出生的嬰兒。小于胎齡兒系指胎兒大小與妊娠月份不符即新生兒體重為該孕期應有體重第10百分位數以下,或低于平均體重2個標準差,為小于胎齡兒。孕期營養(yǎng)不良是造成此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能量、蛋白質攝入不足時。孕婦孕前體重<40kg,孕期增重<12kg,發(fā)生胎兒發(fā)育遲緩危險性顯著增加。
3.3 圍生期新生兒死亡率增高有資料表明,低出生體重兒圍生期死亡率明顯高于正常出生體重嬰兒,約占新生兒死亡數70%,印度低體重兒圍生期死亡率是正常體重兒5倍。
3.4 腦發(fā)育受損孕期營養(yǎng)不良影響胎兒智力發(fā)育。胎兒腦細胞數快速增殖期是從孕38周至出生后1年。是大腦發(fā)育關鍵時期,是大腦細胞增殖的激增期;此時營養(yǎng)不良,如蛋白質攝入不足,可致胎腦發(fā)生永久性生理及生化變化,影響腦成熟,以后難以彌補。故妊娠期間營養(yǎng)狀況,特別是孕后期母體蛋白質攝入量是否充足,關系到胎兒細胞增殖數量和大腦發(fā)育,并影響以后智力發(fā)育[5]。
3.5 先天畸形孕婦營養(yǎng)不良使胚胎發(fā)育受影響,孕期某些營養(yǎng)素缺乏或過多,可能導致出生嬰兒先天畸形,研究報道較多的有鋅、維生素A、葉酸等。孕早期葉酸缺乏,可造成胎兒神經管畸形,其中尤以無腦兒和脊柱裂最嚴重。此外,孕婦患嚴重缺鐵性貧血可增加早產的發(fā)生率,導致新生兒貧血乃至新生兒死亡。
4 孕婦的合理膳食
4.1 飲食結構孕期要注意吃多種多樣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要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菠菜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海產品以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還要多吃奶制品和豆制品。避免偏食,也不要暴飲暴食,以免造成肥胖;導致妊娠中毒或難產。
4.2 妊娠各期的營養(yǎng)搭配(1)懷孕前3個月,胎兒生長較慢,孕婦營養(yǎng)需要與平時差不多,攝入的營養(yǎng)素可以不增加或少量增加,但膳食的質量要注意改善,可適當加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牛奶、魚類,如果孕前膳食質量已很好,可以不變動,但有早孕反應,可以少量多餐;(2)懷孕4~7個月胎兒生長加快,孕婦食欲一般極好,對營養(yǎng)素的需要量明顯增加,除一日三餐外下午可加餐。要多吃富含多種營養(yǎng)素的食物,如瘦肉、豬肝、海產品、奶類和豆制品等,還需多吃新鮮黃、綠色蔬菜和水果,主食要米面雜糧搭配[4];(3)懷孕晚期是胎兒生長最快的階段,除供胎兒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素外,還要儲存一些營養(yǎng)素。這時可繼續(xù)前一段的營養(yǎng)原則,主要是增加蛋白質和鈣、鐵等的攝入,可選用體積小而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如肉、蛋、魚、奶、蔬菜、水果等,少吃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如糕點、甜食。少吃鹽,每日攝入的鹽量應少于5g,以免出現水腫。餐次可每日4~5次。
4.3 飲食衛(wèi)生不潔的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菌痢等胃腸道疾病。有些受到化學污染的食品還可誘發(fā)胎兒畸形。
4.4 飲食禁忌濃茶、咖啡、灑、辛辣食品可引起大便干燥,又可引起子宮收縮,所以妊娠晚期要避免攝入以上食品。吸煙與飲酒可能對胎兒健康有害,亦應禁止。
總之,孕婦的營養(yǎng)對胎兒及母體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生個健康的嬰兒,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母體。所以,孕婦的營養(yǎng)對胎兒的發(fā)育是不可缺少的,而在整個孕期,為使孕婦避免各種感染疾病,需依靠機體強大的抵抗力,而構成抵抗力的基礎是營養(yǎng)。更進一步說,為了準備分娩時用力,出血、產后授乳和育兒等體力和營養(yǎng)的消耗,從孕期開始蓄積營養(yǎng),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這個關鍵時期,孕婦一定要做到充分、全面、合理、科學的攝取營養(yǎng)。在此,我真心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準媽媽們切實有效的指導,幫助準媽媽輕松度過孕產期,孕育出聰明、健康寶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有關營養(yǎng)素的攝入量均應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相關數字為準。
參考文獻
[1]葛可佑.中國營養(yǎng)科學全書[M].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1236-1238.
[2]楊生秀,姚海燕.孕中期婦女營養(yǎng)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0):4755-4758.
[3]王峰,王青云,吳潔.孕婦的營養(yǎng)與膳食[J].中國乳業(yè),2012,(127),75-77.
[4]仲曉慧,李艷.合理營養(yǎng)在圍產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177-179.
[5]肖莉,殷旭東,石清明.妊娠期營養(yǎng)狀況對子代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30(3):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