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
【摘 要】教育是什么,簡單的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一些不良思想品行已蔓延到無知的孩子身上,對一個小學生而言,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進而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其實要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很多。在長期從事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小學階段是人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良好習慣形成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學校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改變學生不良習慣,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任。本文就從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談些自己的做法與體會。
【關鍵詞】良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榜樣引導;加強監(jiān)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币簿褪钦f,從小培養(yǎng)怎樣的習慣,成人后就會形成怎樣的品性。近代教育家葉圣陶也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養(yǎng)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我們應重視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嘗試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習慣,促進其終生發(fā)展。
1.注重細節(jié),從點滴做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别B(yǎng)成教育需要著眼細節(jié),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生活習慣抓起,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坐立姿勢、作業(yè)、書寫的規(guī)范到升旗、進出門的禮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訓練,培養(yǎng)他們從小養(yǎng)成文明禮貌、儀表端莊的品質。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的行走,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
2.情境體驗
在思品課、班隊活動以及其他課外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培育學生對父母、老師、伙伴、他人,對集體、祖國、社會、自然的愛心,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使學生的道德認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勵下不斷提升,進而變?yōu)樾袆拥膭恿Α?/p>
二、積極發(fā)揮榜樣的作用,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引導孩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那么兒童身上所有的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chuàng)傷的,不覺得難受地逐漸消失?!睂τ诹晳T于形象思維的孩子來說,最生動的教育是形象教育,形象教育是其他各項思想教育的基礎。孩子們對于社會,社會活動和社會思想的認識,是以直觀的人的活動形象為起點的。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發(fā)揮榜樣示范的重大作用,使其充分地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
首先,榜樣的樹立一定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才能收到實效。我所帶的班級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善于模仿,但個人主義強烈,怕吃苦頭,意志力薄弱。針對他們的特點,我有的放矢地通過多方面榜樣人物的樹立進行教育。比如:號召他們學習雷鋒精神,心中有他人;學習周恩來總理艱苦奮斗的高尚品質,學會珍惜學習用品;學習科學家愛迪生刻苦鉆研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習毅力。不同時期還有不同的側重點。有段時間班級學生吃零食現象嚴重,特別是中午午餐時間,更是零食大會,不少孩子向家長要零花錢,買零食吃。為此,我向他們講述了別的班級的同學節(jié)省零花錢,捐助給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的真實事情。由于來源于身邊,學生感到真實親切,可信度高,也使他們受到了觸動,紛紛表示要向這些同學學習。有了榜樣的驅動力,學生行動自覺多了。他們常興奮地告訴了攢了多少錢。板上吃零食的現象漸漸消失了,這正是榜樣發(fā)揮的魔力。
其次,少年兒童認識有限,但模仿性極強,有強烈的上進心,因此,樹立的榜樣千萬不可讓他們覺得距離千里,高不可攀,而應力求真實易學,讓他們知道榜樣也是人,同樣有優(yōu)點和缺點。。在每周的主題班會上,老師和學生都會共同推選出一位班上的“小明星”。他不一定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只要在生活習慣或者文明禮貌等方面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他就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斑@樣做可以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成為別人的榜樣。一方面,可以促進他們的自我監(jiān)督;另一方面,可以激勵他們全面進步?!边@些“小明星”其實就是其他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對于小學生來說,身邊的榜樣更能激勵他們成長在學習過程中,我適時啟發(fā)學生發(fā)掘班級里的榜樣,在班級推優(yōu)選優(yōu),讓近在咫尺的榜樣浮在同學們的眼前,有目共睹,讓學生信服,便于他們追趕,果然取得滿意的教育效果。
三、加強監(jiān)督,強化行為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尤其是對小學生,他們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為習慣易產生也容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不斷地鞏固。
1.嚴格訓練、逐步內化
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的訓練,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而其中“導之以行”尤為重要。為此,需強化學生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的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化訓練時,我采用了以下幾種訓練方法:每周都提出明確可行的要求,并堅持:①反復強調、訓練,隨時檢查,經常講評,直至形成良好習慣;②認真執(zhí)行,持之以恒,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緊抓下去,有一種不厭其煩、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③注意抓好典型,反復強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
2.反饋評價、矯正強化
有計劃,反復抓,確實能促進好習慣養(yǎng)成,但相應的評價機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學們養(yǎng)成好習慣。于是我又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在班級一直利用“紅旗”和“警示”欄目進行反饋,這一舉措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具體做法是:班級設有值日班長記錄表。根據每周提出的好習慣具體要求,進行檢查評比。每天值日班長進行檢查并記錄,我進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評比一次,誰達到了評比的要求,就張貼在班級紅旗欄目中。我在表揚的同時,我對一些經常要違規(guī)的同學也進行一些小小的“處罰”。比如:排隊不能做到快靜齊,就留下來進行單獨訓練;還有不能按要求做到離開教室桌面整齊的,及時指出讓其改正……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長年累月,使養(yǎng)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yǎng)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