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趙文輝是位優(yōu)秀的小小說作家,他立足于河南,擅長豫北鄉(xiāng)村風土人情的描寫,其小小說集《豫北鄉(xiāng)下》堪稱其小小說的代表作。《豫北鄉(xiāng)下》最大的特點是:藝術而本色地勾勒出豫北鄉(xiāng)村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豫北鄉(xiāng)下具有獨特地域特點的風俗人情并充滿激情地贊美了豫北人古道熱腸的人性之美。
關鍵詞:人物 人情 人性 方言
趙文輝,男,漢族,1969年生,河南新鄉(xiāng)輝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文學院簽約作家。中專畢業(yè)后做過多種職業(yè):紡織廠棉檢員、行政單位秘書、連鎖超市經(jīng)理、報紙副刊編輯、酒樓經(jīng)理等。
趙文輝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始于小小說創(chuàng)作,爾后是中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至今已出版小說集七部。而筆者認為最能充分體現(xiàn)趙文光輝小小說創(chuàng)作個性特點的應數(shù)《豫北鄉(xiāng)下》這部小小說作品文集,此文集于2005年獲第二屆鄭州小小說學會獎的優(yōu)秀文集獎。
《豫北鄉(xiāng)下》最大的特點是:藝術而本色地勾勒出豫北鄉(xiāng)村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豫北鄉(xiāng)下具有獨特地域特點的風俗人情并充滿激情地贊美了豫北人古道熱腸的人性之美。
先說第一點:藝術而本色地勾勒出豫北鄉(xiāng)村具有典型特點的人物形象。
《豫北鄉(xiāng)下》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即為“人物”篇,共有15篇小小說,寫了15個豫北鄉(xiāng)下人。
這里有因說話結巴而遭人嘲笑的勝利,有因腦膜炎后遺癥而半傻不精的成色,有做生意誠信不欺的小叔,也有倒買倒賣棉花的黑商販劉棉花;有不識字卻干了三十年村廣播員的四叔,也有敲詐勒索耍無賴阻擋村里修公路的三叔;有好出風頭好勾引大閨女小媳婦的張木匠,也有俊俏出眾作風正派一塊香胰子打動芳心許終身的好姑娘三菊……
作者在確定寫作對象的時候,并不是從傳統(tǒng)的是非善惡的道德標準出發(fā),而是從真實出發(fā),精心選擇并寫下了15個曾經(jīng)以至現(xiàn)在仍然生活在豫北鄉(xiāng)村里的鮮活的人物形象。這15篇有關人物的小小說,如15幅素描,其人物因本色而格外真實,其畫面因藝術手法的運用而格外靈動自然有生氣。
比較有代表性的當數(shù)《張木匠》一篇。
小說開頭就很吸引人:“張木匠是我爹,豫北鄉(xiāng)下一木匠”,“張木匠掙錢卻不掙臉,大人小孩都不把他當回事。我們弟兄幾個也瞧不起他,當著面叫爹,轉過臉喚他老小子。”
往下,小說簡潔利落地寫了四幅生活場景:
張木匠手藝精,活稠,但外出一冬天干活,過年回家卻拿不出錢——在外勾引大閨女被逮被罰。
張木匠會翻跟頭耍大叉,社火會上出風頭——一場下來總能敲定一兩個相好的,白天耍大叉,晚上跟相好的鉆機井房。
張木匠上梁時扔“剽梁糕”——和小媳婦們調笑。
娘貼心貼肺近他——他罵娘打娘。
后來,兒子們長大了,因他名聲不好而疏遠他,因他對娘不好要打他,他蔫了不少,甚至開始巴結兒子們,小說最后寫了一個場景:
有一回,大哥家瓦房漏了,雨后張木匠竟一個人搬著梯子爬上一丈多高的房坡,一手提灰一手拿瓦刀,顫顫微微踩著長滿青苔的房脊。我們趕到時正看到這一幕,一個個嚇得氣都不敢出。
我看見大哥的淚流了下來。
小說不過千余字的篇幅,生活容量卻不小,而且,作者是在這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生活事件中寫人,于是就把人寫得很真實:做為鄉(xiāng)下一個木匠,張木匠有長處,手藝精,腦子活,會拳腳,擅表演;這在鄉(xiāng)下應該算個有點吸引力的人了,于是他的短處也就相伴而生了:好勾引女人。結果呢,自然是經(jīng)濟上受損,名譽上也受損。但是,父子天性啊,當他年老力衰,在兒子們歧視的目光下仍然想著兒子們,試圖討好兒子們時,當兒子的也不禁因感動而淚下。小說寫得既合生活邏輯也合情感邏輯。
第二點: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豫北鄉(xiāng)下具有獨特地域特點的風俗人情,并充滿激情地贊美了豫北人古道熱腸的人性之美。
放眼全國,以寫鄉(xiāng)土題材而聞名的作家有,以寫河南鄉(xiāng)土題材而聞名的作家也有,但專寫豫北鄉(xiāng)土題材的作家也許就不多了。像趙文輝這樣集中推出一批以濃郁的豫北風情為背景的小小說,這在小小說界應當說是首創(chuàng)。
《豫北鄉(xiāng)下》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即是“風俗”篇和“風情”篇,共30篇作品。這30篇作品涉及了近三十年間豫北鄉(xiāng)下人比較普遍的生活方式及民風民俗。如《找對象》中顯示,豫北鄉(xiāng)下男女找對象講究的是門當戶對,但也不排除自由戀愛的成分;找過對象后就是訂婚了,《瞧戲》中寫了訂婚后,已訂婚的青年男女的相處方式;訂婚后短則半年,長則一二年就要結婚,要結婚就得先蓋房,蓋房講究的是上梁那天要撒“剽梁糕”,當天工匠的宴席上要有“魚”,《借魚》寫到了上梁那天席面上沒魚,其后果的嚴重性;結婚,豫北鄉(xiāng)下叫“典禮”,典禮當天女方親屬要刁難刁難男方;新媳婦過門后,鄰里街坊都要看看新媳婦地里活能干不,家里針線活能干不,于是就有了《九月授衣》篇中所寫的秋旮旯婦女拆洗被褥縫補棉衣過程中的故事;閨女嫁過了,娘家人每到收麥后要到閨女家看看,這叫“瞧麥罷”,實際上是放心不下閨女,摸摸男方的家底。一家里弟兄幾個都娶過媳婦了,所謂樹大分枝,鳥大分窩,這時就要分家,“弟兄分家,一般是找一個老家長,再喊來老舅,說好說妥,立下字據(jù)就成了”(《分家》)。一路寫下去,就輪到了給老人送終辦喪事,主家要“丟碗”,即出殯后,負責洗碗的人要聚眾后當場宣布少了(即丟失了)多少只碗,“碗丟的多,孝子臉上就露出一絲讓人察覺不到的笑”(《丟碗》)。因為,“碗是街坊偷去的,誰家的老人年紀大無病而終,即喜喪,要是這家為人好積善積德,偷碗就是偷這家的榮光和福氣。丟的越多,主人心里自然越歡喜”(《丟碗》)。
在這淳樸敦厚的民風民俗的背景之下,作者寫了豫北人的俠肝義膽、古道熱腸。這部分作品也是15篇,集中在《豫北鄉(xiāng)下》的第三部分“古道”篇中。
這里有牛已賣出,卻專程攆上買牛人告知牛得過病,不愿要牛就退款的小順;有大雪天給沒活干的刨樹人找活干,且專門因了刨樹人而改善當天家中生活的主家;有可憐沒娘孩的“磨剪子搶菜刀”的老黃;有出于同情而放走“賊”的看莊稼人;有為選舉中自己投自己一票而心中有愧的新任村主任小星……
其中,《滑縣乞客》最為典型。小說一開始是一段對故事發(fā)生背景的敘述:
“滑縣多鹽堿地,糧食收成薄,水淹的時候又多,口糧總不夠吃。立了冬,一撥一撥的乞客開過來,在新鄉(xiāng)輝縣一帶挨門討要。這一帶民風淳樸,狗都不咬人,乞客連棍子也不用帶,任何一家,都可以長驅直入。只是不要碰上比乞客還窮的人家?!?/p>
往下,作者用了幾個生活細節(jié)來渲染有四個兒子的趙麥根一家的窮:
一鍋饃蒸好了往外揭,揭完最后一個,回頭一看,揭出的饃已經(jīng)被四個兒子吃完了;
從菜園里摘來一籃黃瓜準備拌菜配飯吃,等到吃飯時一看,黃瓜已經(jīng)全被吃完了,一家人只好吃淡飯;
過年沒錢買炮,趙麥根在院子里掄牲口鞭子作鞭炮響聲。
窮成這樣,可這一家人卻有著菩薩般好心腸。大年初一的早晨,在家門口救起凍昏的翠玲母女倆,并留下住了一整月。臨走,翠玲媽承諾將翠玲許給趙家大兒子大驢當媳婦。幾年后,翠玲真的嫁給了大驢。
在這個故事中,滑縣乞客一諾千金重義守信,趙麥根一家救危濟貧扶助弱小,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性的光輝照亮了襤褸的衣衫和低矮的草房,作者內斂而又激情地贊美了豫北人古道熱腸的人性之美。
最后,談一談作者寫作中對方言土語的獨特使用。
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在這部小小說文集的寫作中,作者為與豫北地域特色的題材相配合,嘗試著運用準方言土語寫作,這造成了整個小小說文本語言上的新鮮別致,一定程度上為文本帶來了“陌生化”的效果。
既然是豫北人,寫豫北事,繪豫北景,抒豫北情,那么,豫北方言土語入文是十分自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趙文輝并不是通篇皆用方言寫作,而是準方言寫作,即作為作者在進行客觀敘述時,趙文輝基本上不用方言,而在寫人物對話及對特定的情景事件進行描述時,作者堅持用地道的豫北方言,這使得作品讀起來新鮮別致,一定程度上為文本帶來了“陌生化”效果。筆者作為豫北人,在讀這部小小說集時,也常常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忍俊不禁?!笆煜ぁ?,是因為作為豫北人,對這樣話語再熟悉不過,在豫北它們人人皆說,人人皆懂;“陌生”是因為此時在紙上讀到,且出于讀書時的慣性,是用普通話去讀,于是會感覺是“隔了一層”“多了一道轉折和翻譯”,因“怪異”而新鮮,而陌生。
試舉數(shù)例:
小叔去了,三鄉(xiāng)五里的大娘大嬸們再提起小叔都說:恁好一個人,恁好一個人。(《小叔》)
再說咱的盆也不孬,隨便摔打都不崩,一塊錢算貴?供銷社賣一塊半呢?。ā镀吣苋恕罚?/p>
這貨,學啥像啥,跟趙本山一個球樣?。ā锻蹊F嘴》)
年輕時四叔去市里辦過一回沒成色事,現(xiàn)在提起來還臉紅。(《四叔》)
小艷媽一聽,趕緊張羅去潑雞蛋水。(《鄉(xiāng)村戀愛方式》)
姬小三正在菜園澆地,三嫂跟頭流星跑來。(《喝藥》)
付莊趙小亮家的一只母雞澀布了,正是產(chǎn)蛋高峰,卻一只蛋也不再下。(《一只澀布的雞》)
(文玉和媳婦吵架,媳婦回罵他)人沒臉樹沒皮百法難治,付莊上下幾百口,挑不出一個跟你這個樣的,臉皮比城墻還厚,炮彈都打不透……(《手勢》)
2005年,趙文光輝憑借《劉棉花》《借魚》《鄉(xiāng)村戀愛方式》等作品成功入圍第二屆金麻雀獎;2007年,趙文光輝憑借《裝大》《瞧戲》《同期聲》等作品入圍第三屆金麻雀獎;這充分說明趙文光輝在小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了豐厚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楊曉敏著.小小說是平民藝術[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6.
[2]李利君著.小小說的九十年代后[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
[3]凌煥新著.微型小說藝術探微[M].南京師范大學,2000.
(薛麗君 河南省焦作師專文學院 454001)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