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楠
摘要:新課標提出將相關的文化滲透到音樂課里面,只有正確認識相關文化與音樂之間的關系,才能很好地將相關文化融入到音樂教育中。音樂和文化之間,是一種并生和反饋關連,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和社會,有不同的音樂形式與內涵。在音樂課堂中滲透的相關文化,應當注重實用性、多樣性和適度性。
關鍵詞:音樂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相關文化
一、對音樂教學改革的探討
如今,音樂教學中存在著一個問題:教學模式比較老舊,現(xiàn)在很多音樂教學還采用著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有著自身的優(yōu)點和功能,但隨著我國現(xiàn)在的基礎學生人數(shù)的增長,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再滿足音樂教學的現(xiàn)實需要了,學生所接受的方式都是直線性的,因此,音樂教學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比較單一和缺乏新穎。在音樂教學中,往往缺少有新穎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從而造成學生缺乏了積極性,由于教學模式依然是靠教師教學生的方法,使音樂教學的效率不斷下降。因此,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模式,是我們必須要探索的重要課題,是非常有價值的。在此,我提出以下幾點供參考:
(1) 更新以往的音樂教育理念,要以樹立繼承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弘揚民族音樂的文化為基本觀念,要把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理念貫穿在其中,從而來靈活運用。
(2) 培養(yǎng)教師們具有足夠豐富的多元文化知識,比如去聘請有關的專家或學者到學校開展相關講座,組織教師們一同學習;還可以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們走出校門,來的進行系統(tǒng)化學習,這種方式可以使教師們多聽多看多比較。
(3)在音樂教科書的編寫方面也要體現(xiàn)出多元文化,現(xiàn)在有些教材已經有一部分采取收錄有關多元文化素材的方式,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編寫一些更有特色的音樂素材作為課堂教材,比如歐美類型的,這些素材也可以是多元文化的表現(xiàn)題材。
總之,多元文化是珀來品,進入我國以及適應我國的國情還是得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實踐的。樹立和繼承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基本概念,體現(xiàn)以審美為核心的自身價值,這才是我們的根本所在,也是適應我國國情和需要的。
二、教學方法
音樂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形式美和藝術美,辨識不同音樂表達的信息,體會音樂里的民族文化和特征,理解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領悟音樂傳達的情感,達到修心養(yǎng)性、陶冶情操的目的。在課程改革的指引下,音樂教學需要靈活的運用多種形式,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地去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以感受體驗音樂為目的,通過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感受到音樂之美,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以擺正審美教育的地位及核心為意義,正確的處理好各個教育的關系。
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滲透
音樂與相關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音樂這門人文學科中,音樂與其相關的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通過音樂我們可以感受一種不一樣的文化。進而去了解另一種文化;相反,通過文化,我們才可以真正地去體驗音樂,整體地去了解音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方式,通過藝術來感受生活,體驗人生,對如何在音樂課中滲透其他相關文化有很大意義。一個民族的音樂內涵精神和情感,往往是它的思想、靈魂、智慧的出發(fā)點。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音樂可以反應當?shù)禺敃r的獨特文化和思想,都有著不同的民族樂器、不同的音樂風格;各地區(qū)也是不同的,北方人的性格豪爽大方,南方的民歌小調較多,婉轉悠揚。對一個民族來說,音樂是其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血脈。音樂還記載了人類的各種情感,所以說音樂能表現(xiàn)出人的生活觀與價值觀,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態(tài)度和人們的美好理想與美好夢幻。在學會音樂的同時在音樂里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中,學生也會提升自己文化素質。因此,音樂與文化這兩個概念只有在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過程中,才能夠對它們各自來進行較為完整的界說。
實際上,人們在提起音樂和文化這兩個有關聯(lián)概念的時候,也總會把它們并提,把它們合稱為“音樂文化”。“音樂文化”是在一個音樂學文論里出現(xiàn)最為普遍關聯(lián)性的復合概念詞,但是對于“音樂文化”是什么這一概念的具體意思是什么,好像還沒有人對它采取過認真的界定。盡管許多人對于“音樂文化”的具體意思可能都會有自己不成文的心理所想,但是,對于這樣如此復雜的關系這一存在的概念,只有不確定的心理認定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對它進行定義性的、學術性的解釋,它仍然將會成為一對因所指不明、意義不一而容易造成理論混亂性的模糊概念。
所以,為了澄清這一關聯(lián)性概念的模糊性,我們也可以先從基本的字面意義來分析入手,去解釋到底應該怎樣理解才能更接近“音樂文化”的正確意思,才能更清楚音樂與文化之間的復雜關系。
四、如何適度地滲透音樂課中的相關文化
在滲透相關文化的學習中,一定要做到適度,不能喧賓奪主。筆者認為在音樂課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相關文化的滲透。音樂課中滲透相關文化應該以音樂為主,滲透音樂文化不能喧賓奪主。音樂教師擔任了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首領,我們必須堅守以音樂為本體的心態(tài),其他所有的綜合都是從音樂出發(fā),再最終回歸到音樂中去的原則。所以在教學里一定要緊緊抓住“音樂”這一標題,它的相關文化應該是以音樂為主題中心的文化,滲透這些文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去理解音樂和感悟音樂,而在這個過程里所了解到的其他文化都是為了服務這一目。但音樂是個直接經驗的,具有著不確定性,它并不是其他文化都可以替換的,它只是與一些相關文化有著相通之處。因此,音樂一定要適度的拓展文化性,在滲透相關文化的時候,千萬不要派生出與其主題音樂無關的內容。
音樂是文化的一部分,音樂也是傳播文化的一種方式,音樂還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一些音樂具有民族的特色,這些特色也就是文化,這可以對外宣傳和表現(xiàn)。所以音樂與文化是部分與整體、傳播媒介和傳播內容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我們將音樂置于人類歷史文化脈絡中,研究“文化中的音樂”和“音樂中的文化”,是當今學術領域堅持的基本立場。
參考文獻:
[1]王瑤,劉紀秋.淺談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師音樂教學中的執(zhí)教原則[J].大眾文藝,2010,(01).
[2]吳躍躍.“音樂教學論”課程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音樂教育,2010,(02).
[3]李紅雨.談音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J].大舞臺,2010,(01).
[4]胡海瑛.淺談音樂教學中的情景創(chuàng)建[J].青年科學,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