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棠
摘要: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導入新課做得好,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愉快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已被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實踐所證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教學伊始的導入藝術。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新課導入;藝術
人們常說:“教師教學要講究藝術,成功的教學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边@充分說明教學藝術的重要性。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開場也即如何導入新課?以下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一、復習舊課導入
復習舊課導入又稱溫故導入。通過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明確探索的目標,這是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在傳授新知識前,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復習舊知識,進而引出新知識,這樣能使學生從已知的領域進入未知的新知識領域,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新知識的興趣,從而產生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愿望。
二、直接導入
直接導入即上課伊始,教師開門見山地直接點明課題,闡明學習目的、要求等,而進入新課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教師語言簡潔,中心突出。直接導入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讓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在短時間內把握核心,但是,它要求教師的語言必須簡潔明了,能夠吸引學生足夠的興趣和注意力。如,在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這一框題時,師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這個主要矛盾有哪些表現?”學生回答后,師繼續(xù)說:“為了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確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是什么?”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三、事例導入
事例導入即通過對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童話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的形象描述來導入新課的方法。事例有生動的情節(jié)和形象,思想品德課往往有較多抽象的概念、原理,把二者恰當地結合起來才符合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要增強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要先使學生喜歡聽,先有感性認識,然后才能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到理性認識。因而,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利用事例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好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傾向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
四、音樂導入
俗話說“樂由情起”,音樂是美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若把音樂引進,用來導入新課,對創(chuàng)造心情舒暢的環(huán)境,完成教學任務有較大的幫助。根據教材內容,在開講之前播放一首與所學內容相關并為學生所熟悉、喜愛的歌曲,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引文導入
目前,思想品德教學由于理論性較強,再加上呆板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優(yōu)秀詩文、名人名言、謎語、比喻、諺語等導入新課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理論的抽象難度,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六、熱點時事導入
我們都知道思想品德本身的特點離不開時事,經常聯系時政也是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的一個明顯不同之處。一般情況下,學生對風云變幻、紛繁復雜的世界情有獨鐘。用富有時代特色的方式,透視學生喜聞樂見的熱點,運用熱點時事來說明知識原理,會增強原理的說服力,體現思想品德課的時效性,提高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會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如,在講授“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一框時,利用在我國轟動一時的三鹿奶粉事件來說明,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積極探討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性,使我們的教學事半功倍。但是,教師必須選用與課題聯系密切的新聞,同時,不能占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影響后面的教學進程。
七、設疑導入
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發(fā)學生認識上的沖突,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思想的火花。在課堂教學的開頭巧設疑問,讓學生帶著滿腦子的疑問進入新的教學活動中,這樣既可激起學生興趣,又可啟迪學生思維。例如,在講授“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這一框時,教師設疑:“如果有一天同學們買彩票中獎了,需不需要繳納稅款?”這時學生炸開了鍋,有的學生說要繳,有的說不繳,學生興致勃勃地討論。教師沒有給出答案,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通過新知識的學習來解答要不要繳納稅款的問題。這樣就使學生始而疑之,繼而思之,終而知之。
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本人在這里只是列舉了思想品德課較為常見的幾種導入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設計每框的開場白,改變僵化、乏味、一成不變的開場白,使每框的開場白言語幽默一點、話題輕松一點,使學生樂于學,學得進,這就是成功的導入。
參考文獻:
[1]劉強.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2]施良方.學習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劉強.思想品德學科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博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