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樹林
【摘要】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學生個性缺失的狀況,側重從“教學思維、教學課堂組織、教學方法”三個層面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及和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生
一、學校是體育教學的良好環(huán)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學校是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當前,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每個學生基本素質,成為社會有用之才,“以人為本”的教育。個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其形成主要受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影響。而學校教育作為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的主基地,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開拓創(chuàng)新,進取和競爭的意識,使其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心理素質。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組織形式多樣,活動中的情節(jié)多變,學生的角色也常變換,因而需要提供多種發(fā)展個性的機會和場合。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學校體育作為發(fā)展學生的健康個性為最佳手段,進而明確地把發(fā)展學生個性作為學校體育的一項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學校體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營造具有創(chuàng)新特色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活潑地發(fā)展。
二、意識到目前體育教學中的問題
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斷完善中的,體育教學也一樣。由于每個人的遺傳因素、后天生活環(huán)境、接受教育、個人努力程度等的不同,因而存在著較大的個性差異,主要表現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智力因素差異,智力是人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具有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點,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大基本因素。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有的人學東西學得快;有的人則忘得快;一般來說,智力差異一部分來自先天遺傳,一部分來自后天生活環(huán)境。先天遺傳的智力水平人們之間相差不大,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主要是由后天環(huán)境、教育和個人努力程度所造成的。人的智力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智力特點不同,人的智力特點各不相同。有的人觀察敏銳,善于發(fā)現問題;有的人記憶超強,過目不忘;有的人善于分析,思維能力較強;有的人想象力豐富。人們不同的智力特點是人們從事不同職業(yè)的理論依據,也是我們選擇教育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智力的性別表現不同,男女在身體結構、體質、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同樣,在智力方面也各具特點。從心理學家的研究中可知,男女的智力上的差異表現在數量上是微不足道的,只是表現在智力發(fā)展速度和智力特點上的不同。
三、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差異
學生之間是客觀存在著一些差異的,非智力因素是相對智力因素而言的,是指那些除了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的情緒、動機、興趣、意志等。其中,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關鍵的內容,人們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情商差異,情商即情緒商數,是衡量人們“情緒智力”高低的指標,它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構成情商的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關系、挫折承受能力五個方面。把握人們在情商方面的差異,既是教育工作者開展工作的前提條件,又是其順利開展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教育對象的情商,增強他們對知識講授的接受能力。2.興趣差異,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3.理想差異,理想是以現實生活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依據的,與一定的奮斗目標相聯系。理想不僅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動力,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還是人心理活動的綱領,是一個人個性傾向的最高表現形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每個人在理想內容和層次結構上又有較大的不同。因此,認清和把握學生個體理想的差異性與層次性,是教育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四、確立全面發(fā)展的教學質量觀
體育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在掌握體育健康知識、技術技能的基礎上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而且要特別注意對本門課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滲透。一定要使教師認識到,體育教學是基礎教育時期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其教學目標的確定,既與基礎教育的其它階段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以適應將來的大學教育或走向社會工作的需要;在體育保健知識方面學有所長,為今后的終身體育打下必要的基礎。
五、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體育教師要善于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改革。這些模式有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取向于教學內容,有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fā)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追求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例如,要讓學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應懂得人體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體形態(tài)結構,從而掌握更科學運動方法。教師要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把所學的知識變成感知。
六、注重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yǎng)
對學生體育感情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自己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fā),在一定范圍內自己選擇運動項目。這樣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求,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體育興趣、特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區(qū)別對待成為可能。通過體育學習,使學生掌握享受體育活動的方法,為終生堅持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總之,面對體育教育的改革,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緊迫感,把這種挑戰(zhàn)視為發(fā)展自己的大好機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用發(fā)展的觀點來變革工作方式、思維方式,以此來實現體育教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