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洪陣
談及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效率的提高,老師們總會從如何備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選擇切入點。其實,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業(yè)績,除了鉆研教材、教法,教師更應該從學生角度反思,應該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這樣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達成教育目標應從尊重學生開始。作為教師,我們的內心里都是在關愛學生,也愿意尊重學生,拿學生當人看,可事實上,我們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許并沒有很好地踐行這一點。“尊重學生”的問題真是值得我們每個做教師的好好思考,我們要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缺點、長短處,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并適當?shù)匾龑?,努力讓他們朝一個好的方向發(fā)展。在眾多的學生當中,有著一些特殊的學生,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處于正常規(guī)律之外,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智力超常或低常,他們也被稱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而這樣的學生更需要獲得施教者和周圍人的重視與愛護。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接觸的特殊學生往往是那些表現(xiàn)不好、成績又不理想的學生,他們也被稱為是問題學生,而這樣的學生,老師也往往是最感頭疼的。說實話,我們教師隊伍中存在著一種很不好的現(xiàn)象,尤其是早些年,那就是有的老師往往比較關注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于平時調皮搗蛋,成績又不好的學生,真是氣不打一處來,而這種情況近年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不能說絕對沒有了。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他可取之處,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每個學生都有向上的潛能”,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努力發(fā)掘學生這種潛能,多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好正確的引導。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更何況是學生這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資源,既是資源,就該好好開發(fā)利用。?“如果一個學生活在激勵之中,他會學會自信”。你讓他有了自信,有了自尊,他也會感激你,禮貌地對待你。人與人的交往是以真誠為基礎的,師生間亦是如此。再差的學生也不可能是一無是處的,關鍵是老師要有耐心和愛心,更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學生如果受到應有的重視和尊重,學習中也會樹立起自信,積極主動地謀求上進,從而也能使教師的工作進入良性的發(fā)展軌道上來。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教之道,貴在啟發(fā)潛能。教育心理學研究業(yè)已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要讓學生在學習上“主動”起來,就必須以正面鼓勵為主,充分相信每位學生的潛能,鼓舞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從尊重學生開始,在激勵中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終目標。”想像是創(chuàng)新思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跋胂窳κ切撵`的一種能力”?正是有了想像,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guī)思維的約束,沖破現(xiàn)有知識經(jīng)驗的局限,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想像構成了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語文教材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再創(chuàng)造,那么出現(xiàn)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中指出:“真正藝術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種東西”。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像,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教學文本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閱歷、文化底蘊、思考背景,語言修養(yǎng)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簡直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像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yǎng)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者?!苯逃闹厝尉驮谟谧尭嗟膶W生去超越前人?!伴L江后浪推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所以,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知識面狹窄。老師們絕大部分時間沉浸在篩選試題,批閱試卷,排列位次,對比差距中??此茻釤狒[鬧轟轟烈烈的背后其實是教師和學生的疲于應付才枯思竭。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我們把課都教成了技術課、套路課,把孩子都教的言不由衷,文理不通以致厭惡語文痛恨語文,豈不是我們語文教育和語文教育者的悲哀,不能不說有我們教師的責任。語文是一個充滿趣味、豐富多彩的百花園,是人一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要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快樂地提高能力。語文課本上體現(xiàn)出的人性化特點,既具有時代感又具有超前意識,新鮮、靈活的內容隨處可見,那是一個任學生任意翱翔的世界。我們決不能妥協(xié)于應試教育,應該義不容辭的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高舉回歸語文的大旗,大刀闊斧的進行教育改革,丟棄傳統(tǒng)教學中那些陳腐的觀念。以學生為本,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引向生活,讓學生“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去。讓語文課散發(fā)出特有的人文光彩,展示出語文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
在教學實踐中,要以情激情,溝通情感,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動探究、領會課文,使課文的情感因素與學生的生活感受相溝通,撞擊出思維的火花。中學語文課多是文學篇章,而文學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中學生也處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會,當作品中的某種生活和學生的某種生活相似或相通時,教師恰當一點撥,就會產(chǎn)生情感對流,形成暢所欲言的態(tài)勢。抓住人物形象引發(fā)學生內外聯(lián)想,激發(fā)情感文學是再現(xiàn)的藝術。教學中教師利用藝術真實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生活真實,再回頭品味藝術真實,從而增強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學生的興趣也隨之調動起來。抓住課文中的典型環(huán)境誘發(fā)學生去深切體會文學作品中有不少藝術環(huán)境是作者精心描繪和有意安排的。這些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有的是作者身臨其境活動過的,凝聚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遇到這種情境,教師應把學生引入意境中去,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
總之,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為切入點,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收獲自尊,在親切、真實的激勵和關懷中培植興趣,在想象中學會創(chuàng)新,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提升,才真正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的雙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