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忠明
閱讀教學就是通過對別人作品的閱讀、欣賞對書面語言理解、品評從而達到熟練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言教學的基礎。學生語文信息的獲取,語言材料的積累,思想認識的提高以及聽話、說話、寫話的訓練都必須通過與閱讀教學的相結合來實現。由此可見,閱讀教學是中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樣使閱讀教學更具有有效性呢?
首先,利用教材教會學生閱讀,初步接受語言信息。閱讀教學實際就是一種語言教學活動,課文上的文字符號只是外語語言,而教學過程是將此外部語言轉化成自己內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文字所表達的豐富內容,更重要的是教學生閱讀的規(guī)律,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討論:
(一)文章體裁
每讀完一篇文章,都應讀出文章的體裁,要是自己讀出而不是書中標明的,一般來說,記敘文主要告訴讀者人物在“做什么”以及作者的追求;而議論文則討論“為什么”的問題,并告訴讀者道德方面的真善美;說明文主要告訴讀者“是什么”就可以了,至于其他文章,什么小說、散文、課件文等大致以上述三類為主,按不同樣式及要求讀出文章的體裁后,便可去理解歸納文章的中心主題了,這一步是理解文章內容的必經之路。
(二)中心主題
中心主題是文章的靈魂,即使它沒有明確的中心主題,也應有一明確的話題和觀點。而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流露在字里行間的。一般說來,記敘文中心主題交隱蔽,一般現在情節(jié)發(fā)展及人物形象上,有時主人公的命運直接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思想感情);而議論文和說明文的中心主題則比較直觀,一般可從文中語句中去發(fā)現,只要明確話題,然后找出關鍵性語句便可見文章主題,這是學生思想得到教育,認識有所提高的重要一步。
(三)思路分析
思路是全文的線索,讀出了全文的中心主題后,就該考慮作者為表達這一主題該怎樣選擇材料,又該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并且考慮怎樣合理安排材料。這樣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也就是讀出了文章的層次。經過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理解,懂得了這些層次間的關系及與主題的親疏關系,并知道了為了能更好地表達主題應選擇哪類材料及先安排哪些材料等等的知識點,這樣,文章的內容明確了,思路清晰了,當然課文教學效果也就達到了。
(四)語文風格
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常被忽略,其實這點很重要。語文閱讀教學主要以語文為目的,因而文章語言風格一定要注意。首先,文體要求語言。一般說來,記敘文語言要求形象生動,而議論文和說明文則要求語言要清楚準確,因此,加強語言訓練就尤為重要,多分析教材中語言現象對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是有益的。同樣一個“大約”在記敘文則表明開始回憶,體現記敘語言的特點;而在說明文則有譏諷的味道,體現議論文語言犀利的特色,其次,作家性格風格體現在語言中。在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作者的個性,觀點及審美情趣,認真分析理解作匹配語言,可深知作者的素養(yǎng)品德,間接教育你提高素質。
其次,在實際生活中,利用生活素材,書本知識吸營養(yǎng),充分消化吸收接受到漢語信息,進行寫作指導。閱讀寫作能力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只有讀會了才會寫,而讀是感受他人之作,同時,也是在回憶自己的過去,不過,你當時沒去捕捉,沒去在意。因而,提筆書寫過去時,就“咬”筆桿了。因此,在閱讀課本記敘文類作品時,適時地聯系自己相同的經歷去一同走進作家生活之中,一同去體味當時的生活,一同去感受,這時你與作家完全融為一體,感情上產生了共鳴,這時你的感受會更深切,作者的抒寫方式也就不由地成為你抒寫感情的模式,只要你不失時機地仿寫一篇以抒情表意,長期下去,你便會自主抒寫了。在閱讀說明文類作品時,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事物特征和按事情的規(guī)律來說明的,想想你熟悉的什么物、什么事也可按比法抓特征,按此順序,此方法說明,不妨試著來說說,即使是“換藥不換湯”,那也沒關系,說說不就會了嗎?在閱讀事件中來的,從這些事情的哪些方面提出來的,你要對什么事發(fā)表議論,該從哪些方面提煉觀點呢,最后想想作者是哪幾方面將這個觀點說清楚的,搬出了哪些眾所周知的材料,運用了什么樣的運用來嚴密無懈地讓你不得不信服此觀點,從而你要拿出自己的想法,又該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呢?想好了,不妨找?guī)讉€人說一說,看看有無這樣的效果,虛心接受他人的熱心意見,慢慢地你也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演說家的。由此可見,邊讀邊思考邊品評,即是消化課本知識的好方法,又是寫作訓練的好去向。
最后,利用各種生活機遇,社會實踐機遇去運用所學運用文字信息,進行創(chuàng)作訓練,閱讀課本知識,使我們學會了表情達意的各種方式,思考問題的各種途徑,觀察分析問題的各個方面,而說話訓練使我們鍛煉了思維的靈敏性,邏輯的嚴密性和言辭的豐富性,而寫作訓練呢?它鍛煉的是我們運用運用文字的全部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會有所為、有所有所怨、有所思、有所議,你不妨隨時記下它,這樣既擺脫了心中的苦悶,也可讓自己日后享用,何樂而不為呢?即使起初你知識“瞎吹”“偷抄”那有什么關系呢?而正是些“吹”“抄”的,才是生活的積累,感情的純真,也才是你寫作的源泉。因此,我們要把握住各種機遇,用自己的筆描畫出你生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解答你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