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濱梅
【摘要】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經(jīng)歷了這么長歲月的洗禮,它所代表的文學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現(xiàn)在的孩子對古詩詞的學習缺乏興趣與認識,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古詩詞欣賞能力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我對提高孩子的古詩詞欣賞的能力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和方法。
【關鍵詞】古詩詞;欣賞能力;意境
古詩詞大都經(jīng)歷了長達千百年的沉淀。它們都記載著偉大詩人和文學家最精華的思想內涵和理念,都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的經(jīng)典。經(jīng)歷了這么長歲月的洗禮,它所代表的文學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我們小學語文從一年級的孩子開始,語文課本里就有了三到四篇的古詩,到了小學的高段,除了古詩,更有一些淺顯的詞與古文的學習,這時老師們總是覺得教孩子們古詩詞沒味,到了這種時候課堂上也總是活躍不起來,究其原因還是孩子們距離古詩詞太遠,沒有產(chǎn)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加上古詩詞的語法與現(xiàn)代的又所不同,讓學生學起來倍感壓力與乏味。那如何來改變這一現(xiàn)象呢?我認為還得從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欣賞能力著手,只有學生具備了這樣一種能力,他才能對古詩詞的感興趣,才有了學習它的那種激情。針對小學生古詩文教學的特殊性,結合個人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經(jīng)驗,建議從以下途徑提高小學生的古詩欣賞能力:
一、知作者,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古詩詞的作者距離
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我們可以從作者入手,介紹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所具備的特征,而作者又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心情下寫了這首詩。這些背景的了解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完成,然后再到課堂上進行交流,學生對于寫作背景還有不明白的,老師可以進行補充和講解,力圖讓學生最大程度的對作者當時所處的境遇和環(huán)境有全面的了解,為后面的詩詞學習做好鋪墊。介紹這些背景資料既有利于學生充分了解古詩的深刻內涵,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如我在教學杜甫《春望》一詩時,學生介紹杜甫是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然后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即作于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的第二年(757),以長安陷落為背景。當時杜甫趕赴靈武見唐肅宗,路上被安史叛軍俘虜,押送到淪陷后的長安。通過這樣一個人物與背景的了解,學生在未學詩之前就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感傷”的感情基調。對后面詩文的學習與情感的體驗做了準備。又如杜甫的《望岳》一詩,這是杜甫青年時期漫游齊趙時所作,詩寫泰山景色的雄奇秀麗,以及登上日觀峰的新奇感受。全詩表達了詩人那種壯志豪情的胸懷,學生了解到的杜甫是一個感傷詩人,憂國憂民,但此時的杜甫正值青春年少,國家的局勢也沒有那么動蕩與兇險。與之前的那首詩有著不同的情感與境遇。這么一來,學生對詩的情感的把握才對更準確。
二、讀詩文,整體把握詩作的韻律與大意
在打好了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我們趁熱打鐵,讓學生將這種心情帶到詩文中,大聲地朗讀,反復的朗讀,在讀中去消化,在讀中去體會,這樣,詩文的大致內容學生便能在讀的過程中得以漸漸清晰起來。結合杜甫的《春望》來講,以上面所打下的感情基調,當學生讀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睍r,又如何不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此時詩人所在的國家已經(jīng)破敗,到處都有無人打理的雜草,一種悲戚又荒涼之感油然而生啊,而對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币痪涓歉杏|頗深,連著數(shù)月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阻斷了與家人的聯(lián)系,在這樣的境地里,要得到家人的消息該有多難???像古時孩子讀書一樣,在反復地讀,搖頭晃腦地讀了很多遍以后,學生在頭腦中,在心中就自然的對這個詩作有了大致的理解。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三、品詩句,感受語言和想象意境
對詩作有了大體的了解,我們就可以更深入的去品讀一些重點的詩句或字詞了。通過對這些詩句與字詞的細細咀嚼,學生從中感受詩人的細膩的情感,從而更好的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者的情感里去,正所謂感同身受。只有這樣,學生才真正的理解了詩,讀懂了詩。如在教學“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時,學生只有放眼廣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飄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所烘托下的一葉孤舟、一竿魚釣和一孤苦老頭,才能走進一個在宦海中雖幾遭打擊幾度浮沉仍癡守節(jié)操、孤寂憤怨的靈魂深處,實現(xiàn)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古詩教學不能“見槐是槐,見柳是柳”,只有驅遣想象,才能讀出詩詞背景,讀出作者感受,讀出畫意真情。
然而,詩歌的欣賞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小學生古詩詞欣賞能力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除了在課堂上運用以上方法之外,我們還要注意“滔滔江河水,始于涓涓細流”,即要注意平時的積累與訓練,在我們的課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拓展,富學生的古詩詞積累。日復一日,學生在古詩詞賞析這方面一定有所收獲和提高。也可以在學校或者班級中定期舉行古詩詞的朗誦比賽,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古詩特有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和狀物抒情美,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等。
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詩的境界,在于它可以在無數(shù)的心靈中繼續(xù)復現(xiàn),雖復現(xiàn)卻不落于陳腐,因為它能夠在每個欣賞者的當時當境的特殊性格和情趣中汲取新鮮生命。”提高小學生的古詩詞的欣賞能力,將豐富孩子們的情感世界,凈化他們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靈魂。也讓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在孩子們身上煥發(fā)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