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霞
學困生是指那些在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知識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guī)的結構性缺陷,心理得不到健康發(fā)展,能力、方法不能達到新課標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筆者任教的學校是一所普通中學,每班均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英語學困生,平時常用談心、利用課余時間補習、布置強制性的作業(yè)等方法來幫助他們,效果也不甚理想,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英語早期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社會與家庭的認識。社會是學生成長的最大空間和最典型的環(huán)境,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對學生的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如電視、電影、電子游戲等娛樂設施誘惑著廣大中學生,使他們不能全心身地把精力投到學習上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最好的老師。有些學生的父母關系不和,子女教養(yǎng)不夠,缺少溫暖和樂趣,導致其對前途喪失信心。有些父母長年在外務工,子女交給祖輩帶養(yǎng),他們成了“小皇帝”,過分溺愛,袒護和放縱,致使孩子養(yǎng)成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的壞習慣。這給學校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對小學英語課的認識。在小學還沒有完全開設英語課,有的即使開設也是形同虛設,為了升學,教師舍不得把時間浪費在“副科”上。另一方面,小學缺乏專職的英語教師,上英語課也是為了應付。這樣導致學生在小學時就對英語有疏遠感。有的甚至認為“我又不出國,學不學英語無所謂”。因此,對于農(nóng)村七年級學生來說,幾乎無英語基礎可言。
3.教師對學困生的認識。中考是衡量教學的重要標準,學校教育被簡單化為教學、升學。教師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少數(shù)學習優(yōu)等生上,放松甚至放棄對學困生的教育。農(nóng)村學校一般每班有五六十人,教學中不利于師生的交流,以及信息的反饋,教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導致有的學生被“遺忘”。特別是學困生,有時候教師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遷怒、急躁,訓斥,甚至說出侮辱人格和傷害自尊心的語言;時時向家長及班主任告狀,時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抱怨。教師缺乏與學生溝通、理解,師生形成對立,學生從厭師發(fā)展到厭學。
4.教材認識。新目標英語起點高,難度大,主要是針對已經(jīng)學了三至四年小學英語的學生來編寫的,詞匯量較舊教材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平均每節(jié)課需要新授10個左右的生詞,許多教師覺得無法處理,學生更是把背單詞當作一大絆腳石。同時在教材中,往往有一些超前的語言現(xiàn)象,包括一些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句式和語法點。如一般過去時在舊教材中是八年級出現(xiàn)的,可今七年級就要學到。對于我們農(nóng)村學生在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英語基礎的情況下學習,此書對他們的難度可想而知。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英語學困生出現(xiàn)得更早,人數(shù)也就更大。同時,新教材加大了教師備課和授課的難度。教師備課時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由于農(nóng)村中學教師手頭資料很少,教師處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一時很難適應。
5.學生認識。英語學困生有以下共性:第一,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懂為什么要學,學習中怕吃苦、怕累或貪玩,學習不努力。第二,學習方法不得當,也是形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有些學生雖然自己很想學,但學習方法不對,致使情緒波動大,思想包袱加重,成績上不去。這樣經(jīng)過多次失敗,對學習慢慢失去了興趣,由厭學到放棄學習。第三,有的學生喜歡學習英語,但接受能力差,反應也較慢,今天所學的內(nèi)容還沒消化、鞏固,明天又要學習新的知識,久而久之產(chǎn)生了惡性循環(huán)。第四,由于升入初中后,所學科目增多,而英語又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背誦,為了學好其他學科,就放棄了英語,造成了偏科。第五,性格內(nèi)向、孤僻。他們不愿開口,模仿能力也差,這就使得他們不愿參與各種英語練習活動。課堂上這些學生不敢舉手發(fā)言,當被叫到時,有的低頭不語,有的聲音很輕,像在自言自語。進行Pairwork時,他們總是不投入,缺乏自我表現(xiàn)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久而久之,學習上掉隊了,使他們的心理變得越來越自卑,加劇了成績的滑坡。
二、初中英語早期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1.師生融洽和諧,增強自信心?!坝H其師,信其道?!睅熒P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老師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決定學生學與不學、喜歡與討厭某一學科,這是一種感情遷移現(xiàn)象。因此溝通師生情感、達成師生間的雙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師要在課堂上以親切、友好、大方的教態(tài)及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教師在平時要經(jīng)常主動接近他們,找機會與他們交談,和他們交朋友,給他們情感,以博得尊敬與信任。一次,一位學困生的衣領夾在里面沒有翻好,我順手把他的衣領翻好,并拍拍他的頭,表示親切。從那以后,我發(fā)現(xiàn)他讀書的聲音也響亮了,成績也有了進步。魯迅也曾說過:“小時不把他當人看,大了他也成不了人。”再差的學生也有自尊心,榮譽感,他們也非常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信任。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困生找回自尊,增強自信心。
2.學法指導,好習慣培養(yǎng)。就英語早期學困生而言,記單詞是他們的最大難題。教師應加強語音教學,進而加強對單詞記憶策略的指導。在七年級,我們每天抽二十分鐘訓練他們的單詞記憶策略。如拼讀策略。學困生習慣用機械重復的方法記單詞,這種方法耗時大,效果差,往往是暫時記憶。對于新課程單詞量猛增的情況下,單用這種方法遠遠不夠。絕大多數(shù)的英語單詞是符合讀音規(guī)則的,在教新單詞時,我先讓全班學生拼出單詞的讀音,然后叫學困生來拼,對于讀音簡單的單詞,就直接讓他們來拼。這樣既有助于單詞的記憶,又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根據(jù)讀音去記單詞,可以提高記憶效率。培養(yǎng)學困生記單詞的能力,可以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為他們的后繼學習打下基礎。
3.教法多樣,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多少,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學困生往往不能真正了解自己行為的真實動機,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地加以誘導,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總之,家長和教師要讓孩子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引導孩子總結英語學習的經(jīng)驗、教訓和方法,使他們少走彎路,早日摘掉學困生的“帽子”。英語學困生雖然有一些共同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為此,我們需要做大量耐心細致的個性化的轉化工作。我們不能期望轉化學困生的工作一勞永逸。對學困生的情況要“反復抓、抓反復”,只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在學困生的行為出現(xiàn)反復時,轉化學困生的信念和決心才不會動搖,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才不至于半途而廢。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