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琴
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對于學校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升教學質量,成為新時期學校教育發(fā)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向單位時間要效率,打造高效的課堂成為很多學校新時期學校教學發(fā)展的目標。高效課堂是指通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科學地預設教學流程,并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較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高效課堂教學理論的提出,與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密切相關。從新課程改革至今,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入。新課程改革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基,高效課堂是新課程發(fā)展的需要。關于高效課堂,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我認為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在一節(jié)課45分鐘內,將學生不理解的知識變成可以理解的知識并內化為能力,最終使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yōu)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全力實施素質教育,課時大幅度減少,但是內容并沒有減少。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高效課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體育學科是高中課程的一門基礎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很多學校和教師都認識到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體育學科不僅涉及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科學的體育鍛煉內容,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此體育學科成為高中基本課程的必修學科。那么,作為體育教師,我們如何結合學科特點提升教學質量,進而打造高效的體育課堂呢?
一、高效課堂要達到教學任務與教學過程的統(tǒng)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主導,不僅提供正確的答案和結論,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表現(xiàn)的實際機會,使學生能體驗學習的過程,從而在過程中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而不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終極目標。以前不少教師片面強調講透、聽懂,結果使教學過程簡單化,簡化了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大腦變成了填充知識的容器,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我國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錢學森曾疑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的人才?”因此,在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發(fā)展一種重視過程的學習氛圍,在研究、探索中得出結論。
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的職責將是激勵思考,將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教師要適時點撥誘導、設疑搭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盡可能地使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達到教學任務與教學過程的統(tǒng)一。
二、高效課堂要關注每一個學生
近來,西安市某小學的綠領巾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在社會上發(fā)了廣泛的爭議。這一切緣于這所實驗小學采取的一項實驗措施,給表現(xiàn)差的一年級學生佩戴綠領巾,表現(xiàn)好的學生佩戴紅領巾。這種按考試成績把學生分為優(yōu)等生、差等生,在偏見、偏愛中進行的畸形教育早應該被社會拋棄。
高效課堂教學要以每一個學生為本,尊重、理解、信任和關心每一個學生,同時面向全體學生,不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都獲得成功,發(fā)掘每一個的潛能。教師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使所有的學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自由參與、自由表達,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現(xiàn)在班級容量較大,教師在每節(jié)課中關注所有學生不易實現(xiàn),可以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感到自信和成功。
三、高效課堂的高效來自于學生的興趣和參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tǒng)統(tǒng)都會落空?!睙o聊和被動是高效課堂的天敵,其結果注定是沉悶、低效的課堂,造成知識與能力的脫鉤,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死記硬背、突擊應付的惡性循環(huán)。對于體育課來說,如果將教學停留在難點突破上,尤其高一教學中,學生剛進入高中,對每節(jié)課充滿著興趣,如果教師只注重學生不易理解的難點,學生必然會消沉,更甚者失去學習的興趣。真正的高效需要使學生的大腦處于主動的運轉之中,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效提問是課堂對話的開端,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的激發(fā)。問題的有效性表現(xiàn)在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對象的層次性,以達到讓不同的學生都擁有思考的興趣,思維的空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人格魅力、知識的魅力,尤其是教學形式的吸引力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高效學習。
四、高效課堂要敢于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和發(fā)展的靈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勇于創(chuàng)新,如杜郎口模式被一線教育稱為“高效課堂模式”。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師10分鐘用于分配學習任務和予以點撥引導,學生35分鐘“自學+合作、探究”。這種模式造就了充滿生命活力,和諧高效的課堂,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厭學、課堂效益低下等常見問題。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鉆研,這樣才能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人才。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