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燦忠
小學生習作是一項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我們不能讓七八歲的孩子在習作的起步階段就對寫作產(chǎn)生畏懼心理。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落實寫作基本要求,筆者談談小學作文教學起步的“四先四后”的體會。
一、先說后寫
說是寫的基礎,先說后寫是小學生作文教學應該遵循的程序和原則。在教學生寫第一篇作文時,就要讓學生從說開始,說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有順序地說出來。如讓學生說《我的文具盒》,先指導學生說出自己文具盒是什么做的?文具盒的顏色、形狀、圖案等,讓學生看著自己的文具盒一一說出來,說不清楚的地方同學們進行引導補充。接著問:“文具盒有些什么文具?它每天和你一起干什么?”學生會說:“文具盒和我一起上學放學,上課時它和我一起靜靜地聽老師講課,下課了,它像一個老管家為我保管文具?!弊詈笪覇枺骸拔木吆泻湍汴P系怎樣?應該怎樣對它?”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來:“文具盒和我是好朋友,是我的管家,我要……”接著,讓學生把剛才說的話連成一段話,然后讓學生立即回憶寫下來,同桌互相評改,找出不恰當?shù)脑~語,最后師生共同評議。這就是“我口說我看,我筆寫我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起步習作。
二、先仿后寫
模仿是借鑒的一種形式,但不是簡單地照搬,這是初學寫作的一種重要方法。它的特點是針對性強,可使學生寫作時目的明確、方向清晰,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梢钥焖俚嘏囵B(yǎng)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有助于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信。比如小學課本中就有很多好文章,可以在學習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
我曾經(jīng)帶來一只可愛的小狗,讓學生寫小狗的樣子,雖然每一個學生都表現(xiàn)出對小狗的極大熱情,也認真看,甚至撫摸小狗,但寫出的一段話,都不盡如人意,有的寫得顛三倒四,寫完眼睛寫尾巴,又再寫眼睛。有的毫不真實,不知寫的是狗還是貓。后來,在教了老舍的《貓》一課,指導學生有序觀察,整體——部分,部分——由上到下,有很多學生仿寫就很成功,把課文寫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又如學習《記金華雙龍洞》,可提示學生按照行進“地點變換順序”寫一次春游活動,學生寫起來思路就能比較清晰。
雖然模仿是提高寫作能力的第一步,但只是小學生作文起步的扶手,絕不能一味地強調(diào)模仿,作文開始起步時,可以進行模仿,但入門后,必須脫離仿寫,走創(chuàng)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個性作文,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三、先體驗后寫作
陶行知說:“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彼麖娬{(diào)要在有計劃、有目的、有作為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引導學生到自然和生活實踐中去探求知識,獲得本領,發(fā)展情感、意志和個性。作文教學就是指導學生把自己在親身經(jīng)歷和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的真實感受,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要反對學生閉門造車、東拼西湊,革除作文言之無物、說空話、說假話、有口無心的弊病。因此,我們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喜聞樂見的活動,幫助他們積累生活體驗,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問題,表現(xiàn)自我,從而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產(chǎn)生一吐為快的創(chuàng)作欲望。
1.聯(lián)系班隊會課,引導學生對社會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學會探究生活,從而形成對身邊事物比較完整的認識。如教師使學生“假如我是盲人”體驗到了殘疾人的苦衷,從而激發(fā)其愛心。教師通過“闖紅燈”“紫山溪為何受傷”“要不要趕走窗邊的鳥”等問題討論中使學生受到教育,深化了對生活問題的認識,從而也為寫作提供了素材。
2.組織體驗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美,激發(fā)寫作靈感。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各種活動,如巧手比賽、教你露一手、小小導購員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鍛煉口語交際、表達能力。還可以組強各種游戲活動,如跳繩比賽、踢毽子比賽等既使學生鍛煉了身體,又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還可以組織植樹、春游、掃墓、參觀博物館等活動,既使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又增長見識,拉近學生與自然、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從而使學生喜歡上寫作。
3.接觸社會,進行情感體驗。如以“愛家鄉(xiāng)”為題材的作文,教師可帶領學生進工廠下田地。寫以人間親情為題材的作文,可帶領學生走訪老人、烈士家屬。另外,教師還可組織一些角色體驗活動,假如我是警察、我是老師、我是記者、我是清潔工、我是解放軍等。
四、先有閱讀積累后有寫作源泉
作文的功夫在于閱讀,閱讀的功夫在于課外。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告訴我們一條寫作的好方法,就是多閱讀。但這個閱讀并不是走馬觀花地純粹地讀,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說的是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這里強調(diào)了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對文本進行熟讀精思,并進行素材的積累,使其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一系列的讀書活動,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1.辦好班級圖書角。教師可將好的報紙、雜志、書籍等放到班級書櫥內(nèi),讓學生自由閱讀。每個學生每天找一篇喜歡的文章放到書櫥內(nèi),并在旁邊注明喜歡的原因,班上的學生可自由拿來讀。
2.組織讀書匯報會。教師可每周利用班會或語文綜合課,組織1-2次讀書匯報會,讓學生或朗誦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談讀書心得。
3.開設“好書推薦”課。為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教師可每周或兩周組織一次“好書推薦”課,由學生自己主持,介紹自己喜歡的書,讀后的心得,講講書里故事情節(jié)等,然后大家評議,這樣能讓學生讀書的興趣持之以恒。
4.建立班級“借書圈”。教師可讓每位學生都有若干藏書,并在班上學生之間互相借閱,教師定期了解學生交流情況,有條件的還可以出版《班級作文集》,把學生的好習作匯集起來,不僅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成果,體會到習作成功的喜悅,激發(fā)習作動力,還能增加學生閱讀面。
綜上,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多說多寫,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在仿寫中樹立自信。教師應多讓學生體驗生活,讓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讀多,讀好書,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使學生在寫作時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地步。通過長期不懈的練習、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