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坤玲
摘要:新課程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過程。課堂討論作為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采用,并廣泛地運用到教學之中。本文就課堂討論的有效性以及一些相關問題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課堂討論;有效性;三維目標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里,課堂討論已成為一個有效的甚至是必經(jīng)的教學形式。因此,有效的課堂討論也相應地成為全體教師應思考的教學課題。
筆者在聽課過程中或者是在參加教研組活動時經(jīng)常會看到教師組織的課堂討論和有關課堂討論的話題。但在話題討論或者組織學生討論的時候明顯感受到教師缺乏必要的思考,給人感覺是為討論而討論,為活躍課堂而討論,為展示自己的課堂而討論,甚至是盲目討論等。完全忽視了討論要服務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本質內涵,服務于有效教學課堂的根本要求。針對在課堂討論中存在的這些現(xiàn)象,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必要思考:(1)什么樣的問題需要討論?什么年齡段的學生適合討論什么樣的問題?(2)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的程序和分組是如何進行的?(3)討論的內容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什么幫助?(4)討論過后能否解決所要討論的問題?(5)討論的時間和過程如何控制?(6)討論對于學生的成長有什么幫助。
課堂討論除了要圍繞著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之外,尤其要注重討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否則討論就失去了它自身的價值,變成了游離于課堂教學內容之外的東西。討論只是教學課堂的一個組成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針對課堂教學討論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教師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討論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即要討論的問題不是一般泛泛的教學內容,所討論的內容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能輻射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好的啟示,能夠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師應使討論有方向、有價值,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于那些非重點的內容就不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2.討論的問題要有挑戰(zhàn)性、開放性。對于學生能一下子就能認識和接受的知識,能很快達成共識的知識就沒有必要組織討論。討論的問題是學生不能一下子明了的,或者是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爭議的或者是有疑問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會在學生的討論中逐步清晰化、明了化,逐漸消除爭議或者疑惑,達到學習和掌握的教學目的。
3.組織討論之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齡段或者是學生的年級。討論是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并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前提下對疑慮問題或者是爭議問題進行的討論。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能領會同學所提出的觀點或者問題,主動思考并尋求解答,或者是在討論時能達成共識,達到學習的目的。這就說明課堂討論是要求學齡段的,不是任何年級都能討論的。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就盡量不要組織課堂討論,能夠把所要學習的內容通過規(guī)范的訓練,使得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就可以了。同時對于學習習慣不良好,自控能力較差的班級也不是適合學生討論,同樣,對于那些艱深晦澀的內容,需要教師講解和演示的內容,也不必要組織討論,否則會導致課堂討論流于形式化和表演化。
4.課堂討論要進行充分的設計和規(guī)劃。討論不是隨機的,也不是隨意的,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設計好討論的內容和步驟,恰當分組,通常為3-5人為一小組,前后桌就可以了。禁忌在討論時對學生的座次進行大范圍的變動,一是耽擱教學時間,另外在討論時不利于學生迅速恢復聽課狀態(tài)。討論時教師要指明討論的方向、討論的時間、討論結果的匯報程序等。教師在組織討論之前還要充分預測在討論中會出現(xiàn)的問題,有效地控制討論的程序。
5.課堂討論還要充分考慮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傾聽的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處事習慣。合作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合作,拓展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討論禁忌優(yōu)秀生的一言堂,不能以一個或者幾個人的觀點來代替其他人的觀點,盡管有時學生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或者表達是錯誤的,但是都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尊重。
6.組織課堂討論,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輔導學生。學生是課堂討論的主體,教師則是討論的引導者、合作者、分享者,教師要教給他們如何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也許學生在開始討論時不知道如何去做,教師就要按照一定規(guī)則安排好小組成員的角色,引導學生把握討論的時間,并輔導他們學會討論,處理好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關系等。如何討論也是一個能力,教師要等待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不斷地進步,通過適當?shù)拇螖?shù),學生就能很好地展開小組的討論了。課堂討論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和發(fā)展空間,在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能力、彰顯學生個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課堂討論不是課堂教學新引進的教學手段,也不是新的教學模式,但是有效的課堂討論卻值得全體教師去思考、澄清。教師要在實現(xiàn)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前提下,根據(jù)自己的學科特點、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成長的需要等進行設計和策劃,真正地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思想內涵,真正地實現(xiàn)課堂討論踏實有效。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