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粉玲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轉變?yōu)樽灾魈骄拷虒W,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怎樣體現(xiàn)“新”呢?
一、教學理念“新”
1.學生學習由“被動”轉變?yōu)椤爸鲃印?。以前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不管學生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聽得懂聽不懂,學生都必須坐在教室接受“灌輸”,教師千方百計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思維受到制約、想象受到束縛,既不利于學生身心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我按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觀點,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言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教師教學由“學問”轉變?yōu)椤疤骄俊?。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課堂思維訓練,注重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盡可能不用“標準答案”或“習慣用法”,這樣會扼殺學生個性,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自主發(fā)揮。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有不同的答案,探尋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新方法。有的新知識可以讓學生去分析、去討論、去總結,疑點、焦點讓學生去思考、去理解、去解答,有的知識則讓學生自己去自學。以往教學中,通常重結論,輕過程,一切由教師安排好,教師把知識點一個個講得很祥細、清楚,學生通常聽得很認真,缺少主動思考和討論。而探究式教學可以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自己動腦、動手、自主思考,自己總結,這樣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形成了很好的思維品質,學生將來工作生活會受益終身。
教師要充當“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但更多的是要由“教”者變成“導”者,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問題討論的點撥者、合作交流的組織者。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指導學生去分析、去思考、去總結、去解答,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更不是簡單地機械模仿。教師應隨時了解學生思考的情況,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有針對性地點撥和指導。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身體素質、智力潛能、基礎知識、接受能力、興趣特長、學科偏向、性格個性等都不同,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完全“一視同仁”,要針對學生個性特點“區(qū)別對待、分層喂養(yǎng)”,真正在課堂上當好“導演”,讓所有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二、教學方法“新”
1.充分利用學科特點,盡力加強直觀教學。教無定法但教要得法,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是提高學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條件。教學方法的“新”可以通過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從多角度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來實現(xiàn)。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利用化學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鹽鹵點豆腐的原理、三角洲土地肥沃的原因、煙花焰火產(chǎn)生的原理等。解釋社會上出現(xiàn)的熱點、焦點:毒大米、硫磺熏烤雪耳腐竹筍尖的害處、汽車尾氣的排放、環(huán)境污染、假黃金事件等。補充了20多個實驗:有的貼近生活(Ag飾物品與硝酸反應),給學生趣味;有的來自現(xiàn)實(工廠的煙囪排放刺激性氣體的處理),幫學生解惑;有時展現(xiàn)“魔術”(空瓶生煙:NH3與HCl反應),使學生驚喜;有時提出假設,讓學生想想怎樣設計實驗驗證。盡力加強直觀教學提高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2.使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利用多媒體上課,既能大大增大課堂信息量,又能用動畫模擬化學實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下載新聞圖片、創(chuàng)設逼真的工藝流程等,引起學生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趣味中學到知識、在討論中提升知識。例如:化學鍵一直是學生的頭疼的一個知識點,如果用模擬動畫表示電子的得失和電子對的形成過程,學生很容易看出化學鍵是怎樣形成的,從而對化學鍵有了深刻的理解。另外,用多媒體展示習題后,學生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結果,用投影儀展示出幾個學生的答案,討論比較得出比較好的答案,這樣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重視化學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新教材更強調(diào)了學生實驗,許多物質的性質都是學生邊做實驗邊觀察思考的過程中掌握的。以往教學中,為了節(jié)約時間,實驗是在教師講學生聽或老師做實驗學生觀察,很少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新課程中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比教師簡單的演示給他們觀察更清晰直觀,教師引導學生實驗使學生由被動的旁觀者變?yōu)橹鲃拥膶嵺`者,保證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樣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完研究物質的性質的基本程序后,讓學生去完成教材的動手實踐“探究鈉的性質”。我準備了鈉固體、蒸餾水、脫脂棉、小燒杯、蒸餾水、膠頭滴管、酚酞等用品,首先讓學生用小刀切一小粒鈉,直接看到了鈉的一些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硬度等。接著讓學生進行實驗,取一個小燒杯,加入蒸餾水,加入鈉固體,觀察現(xiàn)象,再向燒杯中加入酚酞,觀察現(xiàn)象,學生很直觀看到:鈉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小球,四處游動,發(fā)出嘶嘶聲,溶液變紅。
思考:上述現(xiàn)象分別體現(xiàn)了鈉的哪些性質?學生思考得出:密度比水小,熔點低,反應劇烈,有氣體和堿生成等,效果很明顯,學生學習效果很高,記憶深刻。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從未知到結論的跨越,這個過程是在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動腦、探究和發(fā)現(xiàn)掌握了“新”知識,這也就達到了實驗教學的目的。
當然,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首先應該是觀念的轉變,教給學生終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科學探究的習慣,才能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的“新”。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