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霞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意識中,幼兒的藝術教育,無外乎美術、音樂、舞蹈的傳授。在美術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注重學生模仿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總是先畫一個小東西,然后讓學生模仿著畫。評價標準就是學生畫的像不像和教師畫的有沒有差別,畫的不一樣的地方就糾正學生,從來不考慮學生畫的是否有創(chuàng)意,是否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被早早地扼殺,嚴重制約了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并且使學生感受美、享受美的能力得不到開發(fā)。在音樂、舞蹈等的教學中也是如此,這樣的教育太過片面,太過狹隘,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藝術教育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一直在探索這個問題。
什么才是藝術教育呢?筆者認為,在幼兒園的教學中以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開展的教學都稱為藝術教育。我們藝術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讓學生具備些許的藝術能力,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提高他們對藝術的興趣。藝術教育要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具體的美的藝術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熱情。如何有效地對幼兒實施藝術教育,是我們一直探索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只有把藝術教育融入到游戲中,使各種藝術形式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藝術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對藝術教育與游戲的融合做一些介紹。
一、游戲與幼兒美術教學優(yōu)化整合
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它以色彩、線條、結構等塑造藝術形象。美術以它的直觀性、可視性和形象性,對幼兒有強烈的感染力。幼兒園的美術教育包括繪畫、手工、紙工、泥工和美術欣賞等。如果把幼兒美術教學納入游戲范疇,對幼兒進行全方位、多學科的游戲式教學,使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更具有豐富性、隨意性、游戲性,而不再注重繪畫的傳授、手工技巧的學習和作品效果的評價,不考慮畫得好不好、做得像不像,只注重美術游戲使孩子通過各種繪畫活動、手工制作,來充分宣泄情感、發(fā)展想象力,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我們的美術教學才能真正使幼兒美術活動成為讓孩子自由翱翔的廣闊空域。
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教師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并帶有游戲性的教材。比如,對日常社會中經(jīng)常接觸的、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物體,像小動物、花花草草、熟悉的人或事等。只要能提起繪畫或制作興趣的事物都可以成為教學教材。
對所選擇的教材,教師還要用心動一番心思,使所選教材具有游戲性。比如單調(diào)的涂色練習和臨摹活動,時間一長,孩子們都會產(chǎn)生疲憊感,興趣會慢慢減少,或者說對其持續(xù)性都不長。如果此時能夠以此為素材,設計一個場景,編一個故事,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感官,學生就會更有興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游戲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或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藝術氣息的熏陶。幼兒學習是否主動主要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游戲為幼兒創(chuàng)設出他們喜愛的學習氛圍,自然而然地他們就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參與到活動中。豐富有趣的活動教學會讓幼兒覺得繪畫原來就是“玩”游戲。在各種有趣的美術游戲中,學生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著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對美術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音樂游戲在課程中的整合應用
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往往是教師教孩子們唱歌,是否音準、節(jié)拍準、音色美。對孩子進行創(chuàng)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往往視而不見。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焙⒆邮墙虒W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們主張應該把孩子們從端坐靜唱中解放出來,讓他們不僅使用聽覺,而且通過積極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上視覺、觸覺的活動去感受、去把握、去創(chuàng)造一些從音樂中聯(lián)想的形象。
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動。根據(jù)這種天性,教師可以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編排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設動作,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在歌唱活動中配上相應的動作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歌曲的重要手段之一。這樣的教學是能夠做到的,而且實際效果往往比教師枯燥的教學要生動得多。
綜上所述,在幼兒的藝術教育活動中,需要我們教師全面地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出適合學生活動的教學游戲,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特長、優(yōu)點,給予學生鼓勵,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學習欲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效果才能顯現(xiàn)出來。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