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艷
在倡導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作為班級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的班主任又被賦以了新的的使命和職責,即班主任在管理好班級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那么,具體而言,班主任應如何實施好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筆者淺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優(yōu)化環(huán)境,營造和諧心理氛圍
環(huán)境對個體的身心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以及知識才能的增長無不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作為班級管理者的班主任必須重視班內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一)優(yōu)化班內物質環(huán)境
單調的、一成不變的環(huán)境往往讓人感到壓抑和沉悶,而美的環(huán)境則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啟迪人的智慧、凈化人的心靈。因此,我總是引導學生本著“綠化、美化、凈化”的原則對班內環(huán)境進行規(guī)劃和建設。我和學生一起在班內種植花卉,布置教室的墻壁、設計板報等,從而使單調的班內環(huán)境變得豐富多彩,學生都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我們感到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樣輕松和快樂?!?/p>
(二)創(chuàng)建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班主任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還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能和他們進行很好的心靈對話。為此,我專門在班內設立了“悄悄話本”“心理信箱”“心靈溝通日”,并且還和學生共同開通了QQ平臺,建立了專屬于我們自己班內的網(wǎng)絡溝通渠道。在空間內我和學生一起分享節(jié)日的快樂,分擔比賽后的失落,討論他們成長中的煩惱。為了在世界觀、人生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正面引領,我經(jīng)常在空間內撰寫諸如《讓生命在時間長河中升值》《生活中不要蔑視平凡》《有一種狀態(tài)叫“感動”》《比賽后》等日志,通過在各方面和學生進行的深入探討,有效地幫他們釋放了心理的焦慮,重新煥起了他們追求理想的熱情。
二、精選策略,科學疏導心理問題
班主任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就必須想辦法從心靈上真正觸動學生。為此,我覺得班主任實施心理教育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不搞講座搞活動
以往班級內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以講座、上心理課等形式進行的,枯燥、無味,且因其缺乏參與性、體驗性,收效甚微。因此,在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時,我總是集中目標針對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系列具體的心理問題,實施適當?shù)男袨楦深A,讓學生在交流、互動式的活動中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剛入學時,由于班上學生中大多是獨生子女,具有敏感、自尊心強、不會與人交往等心理特點,有些學生即便遇到極大的心理困惑,也不輕易對他人敞開心扉。而有些學生內向自卑,總覺得自己好多東西不了解,怕別人笑話自己,怕別人不愿與自己交朋友等。針對班內這種現(xiàn)狀,我并沒有像以往一樣在班內組織類似“相信自己”“如何交友”等大型的講座來進行心理輔導,而是在班內開展了“請做我的朋友”的主題演講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談一談自己對朋友關系的認識等,當學生在整個活動中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也有和自己同樣的心理顧慮和想法時,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根本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嚴重,自卑心理自動得到緩解,轉而以積極的態(tài)度與班內的同學共同討論問題的癥結及自我調適的方法。通過這樣活動既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概念,也提高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
(二)不做“醫(yī)師”做“導師”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將直接關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敗與效果?!胺啦≈赜谥尾 ?。因此,我認為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班主任任老師不應做“醫(yī)師”,僅僅關注學生得了什么病,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通過外在的干涉去徹底改變學生。班主任應該學做“導師”,注重調動學生內在的力量,讓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成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訓練與自我提高的過程。比如,鑒于當前的就業(yè)壓力,畢業(yè)班的學生大多心情浮躁總抱怨前途渺茫無心學習,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給自己明確定位,我在班內先后開展了“認識自我”的系列活動。通過讓學生參與“我的自畫像——曾經(jīng)的我”“這就是我”“我心目中的自己——未來的我”等言討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想一想、寫一寫、說一說的過程中真實地感受自己、反思自己,進而欣然接受了自己,并重燃了繼續(xù)學習奮斗的熱情。
(三)不重“師評”重“自評、互評”
評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對班內學生進行評價時,我總是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重過程輕結果,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評、互評的作用。比如,為了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增強班內的團隊意識,我讓學生自己分組設計班標、選班歌和制定班規(guī)。在最后評選時,我并沒有簡單地評定各組的優(yōu)劣,而是先讓每個小組講解自己班標、班歌、班規(guī)設計和評選的過程及意義所在,再進一步讓每個小組都評議出自己組內的積極發(fā)言人等,最后才在大家的評議下確定了班標、班歌和班規(guī)。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展示自己的觀點,既活躍了氛圍,又鍛煉了每個學生的能力,還實現(xiàn)了增強班內團體意識的目標。
三、家校共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其他環(huán)境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此,我每年都會在班內組織由學生家長參與的“我班的故事”——年度感動人物評選活動。通過讓教師、學生、家長回憶、講述被某生的行為舉止感動的瞬間,投票選舉產(chǎn)生年度班級內的優(yōu)秀學生、感動人物等,從而使學生體悟到了與人相處的真正意義在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另外,我還經(jīng)常利用家訪、家長會和家校聯(lián)系網(wǎng)等到對學生的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并把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介紹給家長。如和家長一起學習周弘的《賞識教育》指導家長如何賞識孩子;和家長一起觀看青春期教育講座指導家長怎樣看待孩子的異性交往等。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總之,一個好的班主任必須把有效管理班級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和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