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庇變簣@應認識到家庭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性,并與家長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對策,才能與家長就幼兒某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達成共識,從而共同促進幼兒健康地成長,讓教育適應孩子的需要。[1] 因此,幼兒園不僅要指導家長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更要與家長合作,采取合適的家園共育的途徑,共同努力讓幼兒在幼兒園快樂地成長。然而,如何開展家園共育,如何讓家園共育具有教育的實效性是家園共育活動開展中頻繁遇到的問題。家長作為家園共育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讓他們真正發(fā)揮在家園共育中的作用,如何引領他們快樂地走進家園共育成為了許多幼兒園目前最為關心的問題。對此,筆者到上海市寶山區(qū)小鴿子幼兒園進行見習活動后發(fā)現(xiàn),幼兒教師關于家園共育的工作并非形式,并領略到了他們利用環(huán)境和研討課引領家長走進家園共育的意義。
一、利用環(huán)境,引領家長感受家園共育的樂趣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于幼兒有著重要的價值,是促進幼兒成長的“潛在課程”。同時,環(huán)境也是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窗口,承載著家園共育的理念,是家庭和幼兒園傳遞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可以利用幼兒園的環(huán)境,通過形象直觀的方式引領家長感受家園共育的樂趣。
走進小鴿子幼兒園就能感覺到其溫馨的家園共育的環(huán)境氣氛。一進門就清楚地看到小鴿子幼兒園張貼了歡迎家長到來的標語。各個班級外面都創(chuàng)設了與親子教育相關具有專業(yè)特色的欄目,每個班級欄目的名稱也有所差異,如“親子樂園”“家園之窗”“家園聯(lián)系橋”“家園互聯(lián)網”“家園欄”等。這些欄目名稱都包含豐富的家園共育的信息,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告知型的信息,如“一日計劃”“本周主題”“活動安排”“健康保健”“與您分享”等。第二類是家園相互配合的信息,如有需要家長配合幼兒園相關活動或主題的“家園配合”等。第三類是家庭指導,如“育兒寶典”“家教急救”“親子閱讀”“生活活動”“親子游戲推薦”等。
幼兒園還有一個關注閱讀的特色環(huán)境。在幼兒園的大廳里,教師為“親子閱讀”準備了“圖書漂流”活動。“圖書漂流”專欄上規(guī)定每周一為圖書漂流日,周一上午家長可到大廳憑借閱證借閱一本圖書。每周五為圖書歸還日,每周五上午請家長把圖書歸還班主任。專欄上還張貼了充滿關愛的提示:“每本圖書都是教師精心為您和孩子挑選的,請您愛護圖書,我們極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圖書環(huán)境,希望您也加入我們的隊伍。”該活動還專門為小、中、大班家長準備了方便閱讀的沙發(fā)和書架,書架上分門別類地為家長和孩子準備了親子圖書,并推薦了優(yōu)秀的親子讀物,比如為小班家長推薦了《 月亮的味道 》、為中班家長推薦了《 猜猜我有多愛你 》、為大班家長推薦了《 蚯蚓日記 》,并分別附錄了推薦的理由和閱讀啟示,為家長提供了親子閱讀的專業(yè)指導。
在班級走廊外和教室里還陳列了各種家長和幼兒參與親子活動制作的手工品以及家庭照片。比如在走廊上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各種親子燈籠,用蔬菜和水果制作的各種小動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各種交通工具模型。此外,走廊墻上的一組充滿了教育旨趣的命名為“家庭合奏曲”“親子創(chuàng)意坊”“自做鴿子送老人”“我錯了”等親子制作的圖片特別令人感動,讓家長懂得利用生活中的細節(jié)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重要性。
在游戲室還陳列了家長和孩子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直接給到家長可以利用的家庭物品資源。比如,在游戲室有個“加工廠”角。該角為家長陳列了布桶、吸管、袋子、紙盒、餐具等加工材料。此外,還在游戲室為家長呈現(xiàn)了利用各種資源制作的“共建一條路”的熱鬧場景。
二、利用研討會,提升家長對家園共育的理解
在幼兒園中,教師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是家園共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幼兒園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響著家園共育的質量和效果。[2] 據(jù)相關調查表明,幼兒園與家長交流、溝通、合作上采用形式最多的是“家長會”。[3] 而家長會上教師處于權威的主角地位,家長則作為聽眾,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并難以理解家園共育的真正內涵。這讓幼兒園在組織家長參與家園共育時很難調動家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與家長互動的時候,要解決如何了解家長的所思所想,豐富與家長的“共同語言”[4],如何讓幼兒園找到合適的與家長交流的方式,讓家長理解家園共育是提升家園共育質量的現(xiàn)實路徑。
在小鴿子幼兒園我們看到,他們利用研討會作為提升家長對家園共育具體實施的理解的現(xiàn)實路徑。這一場以走進“小社會”為題的家園共育游戲課程實施的專題研討,其主要成員是小鴿子幼兒園中班的5個班的教師和中班5個班的10名家長代表。家長與教師在研討會中都是處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坐在家庭式的小圓桌旁圍繞以下三個問題為研討內容。
一是教師以活動室的功用問題引起家長對活動室的思考,家長和教師就活動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家長提到:“活動室可以發(fā)展孩子的模仿和創(chuàng)造能力?!薄白層變簩ξ磥淼穆殬I(yè)有個認知。比如,孩子以前沒有理解職業(yè)的含義,現(xiàn)在能理解醫(yī)生是給人看病的,警察是抓壞人的?!?/p>
二是教師和家長圍繞“活動室有哪些游戲內容,如何確立幼兒自創(chuàng)的游戲主題”進行了討論。一位班主任提到,以前都是教師預設,后來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對某事物感興趣,從而萌發(fā)了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游戲主題。另一位教師談到自己如何利用女兒對超市的興趣,對女兒進行數(shù)學的分類、排序等方面的教育。這都引起了家長的共鳴,他們滔滔不絕地談到在生活中利用生活的點滴經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問題。最后,大家達成共識:游戲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要改變以前預設游戲主題的做法,一定要讓游戲的主題來源于孩子的生活。
三是教師和家長圍繞“有哪些游戲材料”而展開的。家長提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醫(yī)院的廢舊物品都可作為游戲材料。聽完家長的發(fā)言,教師進一步為家長講解了關于游戲材料的問題。教師認為,大家應該盡力為孩子提供低結構、自制的材料,并呈現(xiàn)了幼兒園如何利用這些材料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的環(huán)境,讓家長進一步理解了環(huán)境的教育價值。最后,教師為家長提供了“如何在家庭中為幼兒提供有效支持”的建議。第一,因地制宜地規(guī)劃游戲區(qū)域;第二,提供適宜的材料;第三,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這次特殊的把家長請進課程的研討會,讓教師與家長的思維不斷發(fā)生碰撞,在平等友好的交流中不斷“建構”新的觀點。這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相互學習與啟發(fā)的過程。教師經過自己的思考有選擇地接納家長的意見,及時就游戲主題的問題與家長溝通。家長也通過研討進一步理解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明白了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盡管研討會的形式還有待完善,但就目前家園共育在我國還處于不斷探索、還不夠成熟的階段來說,小鴿子幼兒園能有效地利用環(huán)境和家園研討會的形式引領家長快樂地參與到家園共育的活動中來,嘗試家園共育的各種模式是值得同行借鑒與學習的。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上海,200062)
參考文獻:
[1]馬鳳錄.構建幼兒的成長“樂園”——家園共育[J].吉林教育,2012(5).
[2]紅衛(wèi).幼教工作中加強家園共育的幾種做法[J].青海教育,2012(Z1).
[3]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李生蘭.社會互動理論對幼兒教師與家長相互作用的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