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
摘 要 目的:觀察白介素-2聯(lián)合順鉑灌注與單用順鉑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惡性胸腔積液患者73例,白介素-2聯(lián)合順鉑組(A組)38例,單用順鉑(B組)35例。用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作胸腔置管和閉式引流胸液水,A組胸腔給藥:白細胞介素-2 100~200萬U/m2+生理鹽水50ml,順鉑40mg/m2+生理鹽水50ml;B組胸腔給藥:順鉑順鉑40mg/m2+生理鹽水50ml,結果A組總有效率和生活質量改善率均優(yōu)于B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相近。結論:胸腔閉式引流后灌注白細胞介素-2聯(lián)用順鉑治療胸腔積液的療效優(yōu)于單用順鉑,且不良反應輕微。
關鍵詞 白介素-2 順鉑 惡性胸腔積液
惡性胸腔積液是癌癥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惡性胸水常提示預后不良,大量胸水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功能以致影響其生存質量。經化學治療效果好的腫瘤類型,通過全身治療即有可能控制胸腔積液,但多數(shù)病例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因此,長期以來,胸腔內局部給藥為治療胸腔積液的常見手段。本研究比較順鉑(DDP)聯(lián)合白細胞介素-2與單用順鉑灌注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現(xiàn)將結果通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2011年收治惡性胸腔積液患者73例,男40例,女33例;年齡35~74歲,平均50歲;所有患者KPS評分760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均無化療禁忌證,胸腔積液中等至大量。其中肺癌31例、乳腺癌26例、食管癌11例、胃癌5例,治療前胸腔內未注射過其他抗腫瘤藥物或生物制劑。有15例治療前6~10個月接受過4~6個周期全身靜脈化療。
惡性胸水診斷依據:①原發(fā)腫瘤均經病理證實;②胸腔積液中找到癌細胞;③胸水量測定以B超結果為準,大量胸水41例;膈肌影消失,胸水超過第4前肋(鎖骨中線);中量胸水32例;膈肌影消失,胸水位于第4前肋下。
分組:將73例患者分為兩組,白介素-2聯(lián)合順鉑組(A組)38例,其中肺癌16例,乳腺癌14例,食管癌5例,胃癌3例;順鉑單藥組(B組)35例,其中肺癌15例,乳腺癌12例,食道癌6例,胃癌2例。
治療方法:74例患者均經B超檢查定位,用仿Seldinger穿刺置管技術于胸腔留置導管閉式引流,緩慢持續(xù)引流1~3天,基本將胸水引流干凈,胸水量約1~2L。A組:白介素-2 100~200萬U/m2+生理鹽水20ml,順鉑40mg/m2+生理鹽水50ml;B組:順鉑40mg/m2+生理鹽水50ml。兩組均胸腔內注射地塞米松10mg預防胸膜粘連和發(fā)熱反應。用藥前30分鐘兩組均預防性使用格拉司瓊3mg靜滴預防嘔吐反應,并采取適當補液,利尿等對癥處理。注射藥物后2小時內每15分鐘變換1次體位,如平臥,左右側臥,俯臥,頭低位或站立以便藥物在胸腔內分布均勻,48小時后開放引流胸腔積液。每周1次,連續(xù)3周。如治療期間胸腔積液增加難以耐受,則只予以抽取胸腔積液,不行胸腔灌注化療藥物。
療效判斷標準:按WHO統(tǒng)一標準。①完全緩解(CR):積液完全消失,癥狀完全緩解并持續(xù)4周;②部分緩解(PR):積液顯著減少≥50%,癥狀明顯改善并持續(xù)4周;③無效(NC):積液減少未能達到上述標準或積液減少后短期內又增加。以CR+PR計算有效率(RR)。不良反應按WHO抗癌藥物毒性分級標準分0~4級。緩解期按胸腔積液復發(fā)時間計算,生存期以腔內注射首日至患者死亡或未次隨訪日止。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近期療效:兩組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其中A組總有效率65.8%明顯高于B組42.9%(P<0.05)。見表1。
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按kps評分比較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變化,聯(lián)合用藥組改善率71.0%,明顯高于單藥組48.6%(P<0.05)。見表2。
兩組不良反應的比較:所有患者在置管穿刺、抽液過程中均無胸膜反應、氣胸堵管現(xiàn)象,兩組在治療中沒有明顯肝腎功能損害和心臟損害,兩組均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骨髓抑制、一過性發(fā)熱、胸痛等不良反應,多為Ⅱ~Ⅲ度,經對癥處理后全部好轉。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幾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 論
惡性胸腔積液最常見原因以肺癌(約35%)、乳腺癌(約20%)、淋巴瘤和白血?。s20%)常見,其次包括卵巢癌、胃腸道腫瘤和胸膜間皮瘤等。惡性胸水的產生機制一般認為與腫瘤所致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原發(fā)腫塊位于縱隔或放療后纖維化所致淋巴管、血管回流受阻,壓力增加以及腫瘤細胞分泌或釋放蛋白因子等有關[1]。中-大量胸腔積液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常見癥狀呼吸困難、胸痛、咳嗽。胸腔穿刺排液或胸腔閉式引流科減輕壓迫癥狀,也是進行胸腹腔內化療的基礎,應盡可能排除胸腔內積液,使肺得到充分膨脹,并同時行胸腔內化療或注射生物治療藥物,使胸水得到有效控制。
胸腔置管即在常規(guī)胸穿后用仿Seldinger穿刺置管技術經導絲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以后可以方便地抽放胸水和胸腔內給藥。導管可以安全地置入胸腔內最低處,更加徹底地抽盡胸水。根據需要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避免了多次穿刺,從而能夠減少抽液過程中的并發(fā)癥?;颊吣褪苄院鸵缽男粤己肹2],為胸腔內化療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胸腔內注射順鉑,其峰濃度比血漿高43~98倍,不需肝臟代謝,是濃度依賴性藥物。DDP分子量大,不易透過胸膜屏障,在胸腔內吸收慢,持續(xù)高藥物濃度和維持較長時間,直接殺傷胸膜及胸液中的癌細胞;還可使臟壁層胸膜形成化學性炎癥,導致臟壁層胸膜粘連,漿膜腔閉鎖、固定,并減少或減輕了其靜脈化療的嚴重不良反應,如腎功能損害、嚴重惡心嘔吐等,并有利于控制惡性胸水的生長。
白細胞介素-2時活化的T細胞產生的活性介質。由133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15420。無論體內或體外,IL-2都能誘導淋巴細胞增殖反應,還能活化T細胞,使之變成LAK細胞。腫瘤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細胞,在體外經IL-2誘導后也能殺傷多種腫瘤細胞,這種殺傷屬非MHC限制性細胞毒活性,對同基因型及異基因型腫瘤細胞均可殺傷。IL-2局部給藥可促進腫瘤組織內免疫細胞功能,腫瘤特異性的殺傷性T淋巴細胞誘導增強,同時兼有促進局部化學性胸膜炎,使胸膜粘連,胸膜閉塞的作用[3]。胸腔內局部用藥后,藥物可經胸膜吸收入血液循環(huán),直接調節(jié)人體的免疫機制,對腫瘤產生"雙路徑"治療作用。與化療聯(lián)合應用能改變抗癌藥的化學敏感性,協(xié)同控制惡性胸水的滲出,并可保護患者的免疫功能。
本組研究應用白細胞介素-2聯(lián)合順鉑治療惡性胸腔積液取得了較高的有效率(65.8%)并在總有效率和生活質量改善方面,聯(lián)合組均優(yōu)于單用順鉑組,在不良反應方面,聯(lián)合應用白細胞介素-2后發(fā)熱、胸痛等不良反應并沒有增加,患者能夠耐受,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采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給予白細胞介素-2聯(lián)合順鉑胸腔內注入治療惡性胸腔積液具有較高的有效率,且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操作簡單、安全、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92-93.
2 高紅,劉秀麗,孫宏偉,等.中心靜脈導管在肺癌所致胸腔積液中的應用[J].腫瘤防治雜志,2005,12(16):1279.
3 Okam.M.Immunological analysi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intra abdominal and intra pleural injection of lentinan for malignant ascites and pleural effusion[J].Biotherapy,1992,5:107-110.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