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偉
高中物理教學的關鍵在于貼近學生生活開展教學,讓物理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生活是物理知識的來源。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覺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處理簡單的生活問題。讓物理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將生活滲透于物理教學中,走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物理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物理教學的返璞歸真。
一、生活化物理問題的課堂導入
在物理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用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大氣壓”時這樣引入:高原地區(qū)的邊防官兵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飲水來自雪山,做飯用的是高壓鍋。學生會問:官兵問什么要用高壓鍋做飯?本節(jié)課圍繞為什么而展開,逐步解決問題。又如在學習“摩擦力”時,學生已經了解把一個物體放在光滑的表面上,給予這個物體一個初始速度,這個物體就會以這個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回顧然后引入:為什么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人無法做到這一點?這個提問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于是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得出答案,原來是摩擦力的存在。一個知識點由上一個知識點推論出來,但結論并不一定完善。于是又提出問題:為什么有些物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卻動不了,而有些物體同樣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動呢?學生已經知道了重力加速度g,和物體的質量m相乘,這就是物體的重量。這時,就引導學生思考并計算:若一個航天器以2g的加速度上升,那么宇航員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再讓學生想象:飛機以大于g的加速度下降時,乘客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二、教學內容中滲透生活化知識
新課改強調物理教學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其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探究自然界的奧秘,體驗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艱辛與喜悅。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熱情,把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與生產實踐的意識,大膽地探究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例如:《相互作用》中有“用力的合成與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釋生活問題”;《曲線運動》中有“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離心現(xiàn)象”等內容。這些問題都強調了物理課程的學習要“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在教學中滲透生活化的元素課程基本理念。從新課改視閾下考察上述方式,由此可知:它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提高。物理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形式活潑,圖文并茂。僅必修一中涉及生產與生活的圖片就有75幅,如:速度計、斜拉橋、汽車ABS系統(tǒng)等,物理教學要回歸生活,就要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與技能在生活中的應用,關注物理科學技術的現(xiàn)狀及將來的發(fā)展趨勢。
三、用生活化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蘊含的物理問題。例如:學習生活中安全用電的知識,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當我們使用洗衣機洗衣服時,把手放入洗衣機中就會出現(xiàn)麻痹的感覺;當我們用電飯鍋煮飯的時候,用鐵勺觸碰電飯鍋,手偶爾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感覺。這樣的生活化情境,正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學生對這些現(xiàn)象比較熟悉,因而很快就會對這些問題產生好奇心。有些學生會想到電器經過長時間的受潮導致出現(xiàn)漏電現(xiàn)象,手之所以有麻痹感,是因為電器的接地線沒有做好,人一旦用手觸碰到電器,身體就充當了電器的接地線。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引導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最后,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提出一些防止漏電威脅人身安全的方法,并教導他們把這些有用的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避免發(fā)生觸電事故。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對力學相關知識的積累,又可讓學生養(yǎng)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四、開展生活化的物理實驗教學
首先,開展生活化的高中物理教學,同樣離不開貼近學生生活的物理實驗。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做物理實驗,不僅具有簡便、易行、直觀等優(yōu)點,還有利于學生激發(fā)學生動手參與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其次,還應該把實驗分析與解決生活問題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教學“能量的轉換和傳輸”時,學生都知道家用電是從發(fā)電廠傳輸過來的,但它是如何傳送到家中的,就不清楚了。于是我就模擬了這個實驗:用6伏的信號燈電池表示發(fā)電廠,用連接線把三個燈座連接起來,用木棍制成十字形作為電線桿,在每個“電線桿”的橫桿上切割小槽,把連接電線置入槽中,讓它不能左右移動。接著把電線搭在電線桿上。用廢紙箱做成幾個小房子,在房中放入一盞燈,把電線連在每個燈上。當把開關合上時電流就到達每盞燈。此時能量就發(fā)生了轉換,小房子中的燈就亮了。這樣把物理實驗與解決生活問題巧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開展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實驗的內容,還能讓學生體驗到物理實驗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五、讓物理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
物理教學就是要把課本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讓這些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做一些生活小實驗,并學會寫出實驗報告。如用用飲料瓶自制小火箭,自制反沖實驗裝置,用飲料瓶再現(xiàn)完全失重的情景,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手實踐的好習慣,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其次,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這樣真正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從生活中來最終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教師要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在生活中尋找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的實例。例如:在教學《遠距離輸電》時,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調查水力發(fā)電站的建設情況,關心三峽發(fā)電站產生的電能是如何輸送到用電區(qū)域的,并參觀當?shù)氐墓╇姴块T的變電設備。又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和航天》時,組織學生從多媒體課件中觀看發(fā)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fā)射和運行視頻,讓學生體會發(fā)射與運行中的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并分析火箭運行中的具體問題。通過實踐,讓物理教學變得豐富多彩。這樣的活動易于被學生接受,能大大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這門學科的熱情。
總之,把生活化教學引入高中物理教學中,就是要在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方面進行徹底改革,真正使學生將所學自己知識應有于生活中。同時,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方法,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優(yōu)化物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