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進平
摘 要: 文學名著對讀者有深刻的認識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審美作用。語文課程標準設置初中生必讀名著的目的是讓初中生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加深對語文課的理解,提高文學修養(yǎng)。本文就閱讀條件、閱讀指導、閱讀習慣、閱讀評價等主客觀分析了導致當前初中生名著閱讀狀況不容樂觀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名著閱讀 初中閱讀 閱讀策略
一、名著閱讀的意義
當代散文大家劉白羽先生說:“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覺得我面前展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莽的宇宙?!倍韲骷液諣栣凇督o兒子的信》中說:“莎士比亞和歌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學?!雹儆纱丝梢?,文學名著可以帶給讀者廣闊的視野、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和審美的情趣。
李鎮(zhèn)西老師一直堅持給學生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他認為長期堅持為學生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有多方面的意義——有助于凈化學生的靈魂,陶冶他們的情操;有助于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時代和社會;有助于對學生進行美育,讓他們自覺抵御不良讀物的影響;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②孫紹振教授回憶自己中學時代學語文的經(jīng)歷,說了一段發(fā)人深省的話:“我讀中學時,是語文科代表,上課從來不聽,可是語文成績永遠是第一。因為課外的時間很多,可以亂看亂寫……如癡如醉地閱讀和寫作完全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雹圻@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僅靠課堂上幾篇課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完全不可能的。
二、名著閱讀現(xiàn)狀
名著閱讀如此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狀況并不樂觀,多數(shù)學生只是敷衍了事。初中三年,能把課標推薦的文學名著全部看完的學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如下:
1.多種傳播媒體的強烈沖擊讓學生忽視了閱讀的功效。在收音機、電視機、網(wǎng)絡等視聽媒體得以廣泛普及前,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徑是閱讀書籍和報紙雜志。學生課余的重要文化生活內(nèi)容就是讀書看報。今天,因特網(wǎng)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學生花費在讀書看報上的課余時間更是大大減少,這一現(xiàn)狀給名著閱讀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日本臼井嘉一教授強調(diào):“在信息社會的背景下,千萬不要忽略了讀書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書籍和閱讀因特網(wǎng)是不同的,我們需要充分認識讀書的效用和意義。因為‘不讀書籍,便沒有教養(yǎng)?!雹堍?/p>
2.沉重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自由。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缃瘢敝氐膶W業(yè)負擔、巨大的升學壓力,讓學生困于題海,難以擠出閱讀時間。讀小說成為“讀閑書”,是要被家長沒收的。再者,閱讀名著只是為了應試,故而學生只讀簡縮本、導讀之類的名著資料,以練代讀是常有的事,這遠離了我們希望學生閱讀名著的初衷。
3.課標的籠統(tǒng)建議讓學生迷失了閱讀的方向。首先,《語文課程標準》只是籠統(tǒng)、簡單地羅列出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篇目,并未針對各學齡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分階段地具體安排。這樣推薦作品就沒有了明確的階梯性和階段性要求。其次,中國現(xiàn)當代長篇文學名著推薦不多,僅明確推薦了兩部,而初中生的長篇文學名著閱讀當以中國文學為首選對象。再次,“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從中外各類優(yōu)秀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向?qū)W生補充推薦”⑥的籠統(tǒng)提法,勢必令教師不好把握,難以操作。沒有具體的篇目,只是白說。
4.艱苦的條件讓學生痛失了閱讀的機會。許多學校和學生,特別是農(nóng)村學校和農(nóng)村學生,由于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根本沒有購買名著的能力。貧困、閉塞不僅使他們買書難,還使他們借書難。缺少了書籍,學生的名著閱讀從何談起?另外,教師對名著閱讀無指導或指導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三、名著閱讀的評價
中高考名著類試題的引入,對于改善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墒侵灰晕⒄J真分析近幾年中考中的名著類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中考試題內(nèi)容滯后的現(xiàn)狀。
1.內(nèi)容淺易。大部分名著類試題只在文學常識考查的老路上兜圈子。如此低水平的考查勢必會帶來淺嘗輒止的不良閱讀導向。課標中“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⑦的閱讀要求成為水中月、鏡中花,可遇而不可求。
2.范圍狹小。從2005年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至今,名著類試題考查走過了一個由寬泛分散到狹窄聚焦的發(fā)展過程。前期的中考名著類試題,范圍寬泛分散,內(nèi)容淺顯,形式單一。近幾年的中考名著類試題,考查范圍相對集中在課標推薦的作品上,數(shù)量一般在6部左右,題材多以小說為主,形式相對靈活,但是考查范圍太小,體裁過于集中,會給學生這樣一種暗示——挑幾本重要的看看,應付考試。這樣,“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的課標精神就無從落實。
3.形式單一。大多數(shù)名著類試題的形式還停留在填空、簡答的單一形式上。這種考查形式比較難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及表達欲望,比較難以讓他們充分表達閱讀的真實感受。其實,諸如比較閱讀、多項選擇、辨析改錯及擬寫對聯(lián)、頒獎詞、辯論詞、開場白、薦書理由、閱讀心語等都是不錯的考查形式。再者,名著類試題還可以與探究性學習、語言綜合運用、詩歌賞析、閱讀理解等題型結合起來考查。形式多了,考查的面就廣了,答題能力的要求就高了,押題的機會也就少了,學生就會靜下心來閱讀原著。
4.機械重復。只要細心分析近幾年各地的中考名著類試題,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中考名著類試題總是在那幾個類似的題目上換來換去,換湯不換藥,不過是舊瓶裝新酒。這樣機械重復的考查,很容易猜中、押中試題。有空查查網(wǎng)友們收集、匯編的名著復習材料,定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2013年全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著類試題早已被他們猜中了。如果莘莘學子平時不讀原著,只想靠考前背些材料,做些練習應付考試,那么,課外名著閱讀的前景可想而知。
總之,中考試卷應增加名著閱讀考查的力度和難度,建議增加考查的分量,可將名著片段閱讀賞析歸入閱讀考查的范圍。用增加考查分量的方式提高名著類試題在整份試卷中的地位,從而讓廣大師生深刻地認識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再者,命題應注意向閱讀的縱深處發(fā)掘,更多地從挖掘作品內(nèi)涵,考查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情感體驗方面入手,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讓他們充分表達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真實感受,而不應只停留在對名著常識和故事梗概的識記和了解層面上。這樣的命題才能達到強調(diào)閱讀方法指導、強調(diào)閱讀能力培養(yǎng)、強調(diào)個性情感體驗和強調(diào)思想情操熏陶的目的。
四、對策
1.達成家校間的默契與共識。每次迎來初一新學生,我們都會給家長寫一封信,告訴他們閱讀名著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其間還穿插蘇霍姆林斯基、葉圣陶、莎士比亞等中外名人關于名著閱讀的議論,并附上《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錄及今后三年的名著閱讀計劃。
2.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大圖書館”。健全圖書館制度,全面開放圖書館和閱覽室,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這里借到適合自己的圖書。每個班級建立一個書櫥,由學生每人自帶五本書,在這里互相交換閱讀。每半學期,班與班之間更換交流。這樣,學校就成了一個大圖書館,每個學生都成了圖書館的主人。
3.建立讀書報告制度。每天課前抽出五分鐘時間,安排一個學生上臺講述自己閱讀中的收獲,其他學生評議。此舉一舉兩得,既可以校正學生名著閱讀中的理解錯誤,借學生的口擴大其他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膽量。
4.設立課外閱讀課。每周一次,課型有方法指導、名著推薦、閱讀欣賞、讀寫互動、閱讀匯報等。課后充分發(fā)揮閱讀課的輻射作用,讓每個學生切實做到包中有雜志,床頭有名著,培養(yǎng)他們“見縫插針讀雜志,加班加點看長篇”的良好閱讀習慣。
5.打造快樂閱讀季。每次的寒暑作業(yè)應以閱讀為核心,精心制訂閱讀計劃,從雜志類型到長篇篇目,從圈點批注到閱讀心得,從閱讀筆記到讀書征文,從篇幅規(guī)模到質(zhì)量要求,細細羅列,讓學生可以簡單直觀地對照落實,從而把每一個假期打造成屬于學生的快樂閱讀季。
6.營造讀書交流的快樂氛圍。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相互分享閱讀的心得和喜悅,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主題活動,為學生構建了交流心得、分享快樂、展示才華的平臺。如名著推薦會、故事大王賽、朗誦會、名著知識競賽、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等。
7.養(yǎng)成記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培養(yǎng)學生記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我們特地編印了名著閱讀讀書筆記本。讀書筆記本由“日積月累”、“我的評點”、“我思我得”、“每周一記”、“我的地盤”等部分組成。另外,我們還舉行一學期一度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
8.發(fā)揮多元評價的激勵功效。名著閱讀評價,我們堅持注重評價多樣化、過程評價、評價激勵三原則。讓學生做整個評價過程的主人,傾向于對閱讀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評價,絕不以閱讀成果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我們還開展了“最佳問題獎”、“最具探索獎”、“最有創(chuàng)意獎”、“最佳合作獎”等一系列評選活動,用閱讀評價激發(fā)閱讀興趣,調(diào)動閱讀積極性。
課外名著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續(xù)、補充和提高,語文教師有義務有責任為學生的課外名著閱讀出謀劃策、拓寬渠道、保駕護航,以便學生在書海中更自由地徜徉、更盡情地獲取知識。
注釋:
①赫爾岑論文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35.
②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漓江出版社,2006.5:342-344.
③孫紹振.中國基礎教育的危機.語文世界,2001,5.
④鐘啟泉.我國的中小學生需要怎樣的語文素養(yǎng)——與日本教育學者臼井嘉一教授的對話.課程·教材·教法,2002.4.
⑤賴瑞云,林富明,邱吉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新華出版社,2002.11:45.
⑥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41.
⑦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