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赟
摘 要: 當前,課堂拓展式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對“拓展”的曲解誤讀,歸納起來有幾種情況:偏離語文特性的拓展、偏離教材重心的拓展、偏離學生實際的拓展、偏重考試利益的拓展。因此,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目標對拓展的設計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必須在教學目標的調控下開展教學,不能盲目追求數(shù)量而放棄質量。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拓展式閱讀 存在誤區(qū)
近年來,語文教師對拓展教學非常重視,似乎逢課必拓展,不拓展似乎就不時髦、沒個性。但是教師對拓展沒有系統(tǒng)有效的方法,對文本的解讀產(chǎn)生不良影響。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偏離語文特性的拓展
新課準中提出:“努力建設開發(fā)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苯處熢谡Z文教學中大膽地進行拓展,甚至走向極端,失去語文味。程少堂教授提出:“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一種共生互學的關系中,主要是通過情感激發(fā)和語言品味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語文教學首先要針對語文的特點,上出語文味,關注學生在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等方面的能力。有些老師天馬行空,課件精美絕倫,合作討論熱鬧非凡。但是靜下來想想,學生對文本的鉆研卻如蜻蜓點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根本得不到提高。
應用多媒體教學往往呈現(xiàn)出許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圖片等影像資料,學生看得高興,教師樂得清閑,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但對文本的閱讀卻如走馬觀花。還有表演課,如《皇帝的新裝》等,在歡聲笑語中完成了教學,但對文本主題、人物個性、語言等,學生是否掌握了呢?我們不得而知。
語文課首先姓語,拓展教學基于語文也應回歸語文,背離這一點,拓展就變得毫無意義,充其量只是表面的“作秀”,根本說不上是真正的拓展教學。
于漪認為:“文本的內涵還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遠離文本去過度發(fā)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备」饴佑?、舍本求末的拓展導致課堂低效、無效。在拓展時,我們應善待文本,從對文本的更好理解、把握、感悟出發(fā),否則,一切都沒有意義。
二、偏離教材重心的拓展
課文的拓展點首先要找準。教師要根據(jù)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設計、合理拓展,把握切入的時機和切入口,從而達到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不恰當?shù)耐卣狗炊鸬椒醋饔茫跓o需拓展處節(jié)外生枝,有的拓展牽強附會,造成對文本的傷害,分散學生鉆研文本重要內容的注意力。
如教學《蘇州園林》一課,教師用近20分鐘比較蘇州園林、北京園林的不同,呈現(xiàn)了很多圖片。面對亮麗的圖片,學生興致勃勃,討論激烈,課堂呈現(xiàn)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似乎拓展進行得很成功??墒钦n文的主要內容并沒有突出,重難點沒有解決,學生除了對園林特點、園林的圖畫美有清晰的了解之外,對于說明文如何抓住特征進行說明,掌握說明方法,體會語言的多樣性等內容都沒有涉及,這樣的拓展減少了生本接觸對話的時間,非但起不到反哺文本、夯實課堂的功效,反而造成喧賓奪主的現(xiàn)象。
一堂有意義的課,是建立在文本的重難點上的,任何教學活動都不能沖淡這個主題。課堂上不論采取哪種形式,進行何種拓展,都必須立足于此,這樣才有意義。
三、偏離學生實際的拓展
初中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相對較為薄弱,學生的人文視野較狹窄。有些教師忽視學生的情況,過于拔高,致使拓展教學效果適得其反。拓展并非為了賣弄自己,而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激發(fā)閱讀興趣,優(yōu)化知識結構,訓練思維品質,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拓展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基礎等因素。
在《鄉(xiāng)愁》一課中,我設置了一個拓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鄉(xiāng)愁。學生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因沒有經(jīng)歷根本談不上鄉(xiāng)愁。就算是外地學生,由于社會閱歷不足,面對離鄉(xiāng)背井的求學也沒有深刻的感受。不管我如何啟發(fā),都沒有學生舉手回答,出現(xiàn)大冷場,教師尷尬,學生無奈。
拓展教學要以學生的需求為真正的出發(fā)點,內容要觸動學生的心靈,符合學生的實際,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動性。學生的知識淺薄,閱歷簡單,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拓展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偏重考試利益的拓展
當下精講多練非常盛行,精講無可厚非,多練完全是為了考試。一切從考試出發(fā),教師拼命鉆研試卷,將試卷上的題型作為拓展的重要內容,并對文本進行肢解的機械的訓練。也許,多練能鞏固知識,但舍棄對文本的閱讀探究,舍棄學生廣泛閱讀與積累,把閱讀課上成了訓練學生答題技術的課,完全剝奪了學生閱讀的樂趣。
我曾聽過《記承天寺夜游》一課,導入新課后,花了30分鐘分析字詞(課前已經(jīng)充分預習過,做過學案),做各種訓練題,設計了相應的拓展訓練,可謂煞費苦心,對意思的掌握信手拈來,但對課文的品析只用了10分鐘。作為一篇古文,除了釋義、整體把握文意之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如寫作背景、朗讀、語言等,這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可是教師為何這樣做呢?從為考試服務的角度就可見一斑,現(xiàn)在我市的試題,對古文的字詞句是逢試處必考,且分數(shù)的比例不小,而對古文語言、內容主題的考查比較簡單。所以,教師非常注重字詞句的教學,不是否定對古文字詞句的關注,只是不能為考試而教,要恰當合理地安排。
在教學中,教師有意無意地安排同類型的題目訓練,目的明確,就是提高答題能力??墒沁@樣的拓展,肢解了課文的理解,牽強附會,破壞了教學的整體性,使充滿語文情味的課堂變得枯燥乏味,違背了語文學習規(guī)律。
課堂拓展閱讀為語文閱讀教學打開了一片廣闊而美麗的新天地,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了重視。然而,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必須根據(jù)教學目標對拓展閱讀設計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每一處拓展閱讀的設計、實施都必須在教學目標的調控下進行,不能盲目追求數(shù)量而放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