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東
語文是最主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應致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筆者在語文教學中摸索探討總結出了“一主兩翼”的語文教學模式。
所謂:“一主兩翼”就是以課堂“研讀”為主,課前“自讀”和課后“擴讀”為兩翼,以前者為前衛(wèi),以后者為推動。
“自讀”就是課前預習(小預習),落實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做到“四讀三結合”,即讀預習提示、讀課文、讀注釋、讀練習題,三結合是課文與提示結合,課文與練習結合,課文與注釋結合,在預習過程中,初步了解相關知識,掌握基本知識點,發(fā)現(xiàn)新的疑點,教師必須在每日的課堂上,檢查考核評比預習效果,評選預習先進小組或個人。
“擴讀”就是引導學生制訂自己的閱瀆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要求初中三年的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每日300字),每學年閱讀一部名著。并做好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
“研讀”就是在課堂上,通過師生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主人意識,體現(xiàn)“學生帶著教材走向老師”的教學精神, 做好三個環(huán)節(jié)工作:(1)圍繞目標,問難質疑,開發(fā)智能;(2)及時小結,分析異同,揭示規(guī)律;(3)讀思結合,讀寫結合,加強讀寫能力的遷移。下面具體談談課堂的讀寫設計:
首先每日的課堂教學要立足一個“讀”字。閱讀的一般流程是:認知讀——感知讀——感情讀——探究讀——積累讀。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對朗讀提出要求:讀準——讀出語氣——讀出形象——讀出韻味兒,并引導學生討論要重點讀好哪些語段,得出了有關“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段落結論,然后采用靈活多樣的自讀、輪讀、賽讀、分角色讀、合作背讀等形式,學生興趣大增。
第二、開展“大家都來說句話”活動。
讀課文后,開展一種有效的個性化的課堂交流一一說句話活動,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想起來,品起來,能使學生有充分的活動與豐富的積累,有創(chuàng)造的條件與成功的希望。語文課堂的一句話活動,主要有以下3種:
(1)概括式的說——講求“精”。這種方式主要用于對課文內容的概括。例如我們學習施耐庵《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時,學生讀完課文后,可設計“一句話概括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活動”。經(jīng)過發(fā)言,得出簡練的結論:魯達為解救金家父女怒打惡霸鄭屠而自己亡命出走的故事。
(2)發(fā)散式的說——講求“廣”。
如我們學習《夏天也是好天氣》一文時,學生大聲讀完課文后,教師提出要求:“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哪里?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內容說一句話?!辈⒁浴跋奶煲彩呛锰鞖猓迷谔柌豢匣丶胰ァ笔纠?。學生按照句式發(fā)言,這樣,可激活了學生思維,爭先恐后的發(fā)言,隨之,教師點評,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如“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可以吃西瓜?!跋奶煲彩呛锰鞖?,好在……”一下子,讓學生走進了自己的生活,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
(3)賞析式的說——講求“美”。
在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教學的目標中,明確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為落實這一目標,可設計“一句話課文精妙列舉”這一問題。如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文時,在學生疏通文意之后,可讓學生用一句話點評本文內容、語言、寫法等方面的妙處,有的說:妙在兩種寫景,寫得恰到好處,能突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的說:妙在用一連串的動詞“銜”、“吞”、“橫”寫出了洞庭湖包容天地、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同學們思維活躍,見解獨到,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三、尋求語文課堂的另一種對話——寫。
對話是優(yōu)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克林伯格就曾經(jīng)說過“教學本來就是形形色色的對話。”目前語文教師采用的最常見的對話模式是教師質疑、學生討論、師生交流。這種口頭對話有了相對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感受到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墒前嗉壢藬?shù)過多,個個都要說話不可能,再加上初二、初三學生每遇到師生一起交流時,常常出現(xiàn)冷場的現(xiàn)象,做好口頭相互交流的同時,還應落實另一種對話—寫。 例如,在教魯迅先生的《孔乙已》一課,第一課時學生完成朗讀課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后,還剩1 O分鐘,我向學生提出如下要求:小說結局對孔乙已的死沒有明確的寫出來,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為孔乙已的死設計合乎情理的情節(jié)。課后,認真閱讀了學生作業(yè),讓我十分驚喜,感受頗受。
自己認為“寫”有以下好處:(1)通過學生寫的內容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據(jù)此適時修改教案,做到“因班施教”。 (2)可以“聽”到全班學生的“發(fā)言”,擴大了學生“發(fā)言”的方面,真正做到了關注全體學生。(3)減少一些不自覺的學生有可乘之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在學習過程中將課前的自讀、課后的擴讀和課堂的研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會得到很快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通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