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類日常交流的過程中,離不開社會稱謂語,選擇恰當(dāng)?shù)姆Q謂語成為人們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傳統(tǒng)文化與思維方式有異,漢英社會稱謂詞也有巨大差別,選擇正確的社會稱謂詞也是決定跨文化交際成敗的重要因素。本文對漢英非親屬社會稱謂詞的異同進行了簡單的對比,并分析了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關(guān)鍵詞:社會稱謂詞;漢英對比;文化差異
作者簡介:鄭會曦(1988-),女,甘肅蘭州人,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2011級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對比語言學(xué)。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1
一、漢語和英語中社會稱謂語系統(tǒng)的對比
在現(xiàn)代人類社會中,社會稱謂形形色色。漢語和英語在在社會稱謂語方面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處,也有一些不同之處。但總的來說,異遠遠大于同。
在交際稱謂中,漢語常見的稱謂詞有:先生、太太、女士、小姐、師傅、同志?!皫煾怠焙汀巴尽痹跐h語中可以算得上是頭號稱謂語,過去是“同志”,現(xiàn)在是“師傅”。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以及受英語的影響,“姓氏+先生或女士”這兩種稱謂語已經(jīng)越來越多的成為交際稱謂語中的主要稱謂語,尤其在一些正式社交場合,或者作為一種書面語出現(xiàn)在公文和信函中。而在英語中,Sir和Mr.( Mrs, Miss)在全社會使用頻率是最高的。無論英語和漢語,對于非親屬的親密同輩都可以以姓名相稱,或是使用昵稱以示親近。
在關(guān)系稱謂中。漢語常見的稱謂詞有:老師、同學(xué)、老板、老鄉(xiāng)、醫(yī)生等,使用的時候常常在稱謂詞之前加上姓氏,如:張老師,王同學(xué),劉醫(yī)生,鄭老板等,這些稱謂詞大部分情況下可以清楚的表現(xiàn)談話人之間的關(guān)系但有的時候也不可以真實反映說話者的關(guān)系,比如去鄉(xiāng)村旅行時遇到的農(nóng)民都可稱為“老鄉(xiāng)”,其實說話者之間僅僅就是陌生人。
相比較于漢語,英語中的關(guān)系稱謂詞較少,常見的有:Boss,F(xiàn)ather,Doctor等,雇員和雇主之間會用到“Boss”,教徒與神父之間可用“Father”,醫(yī)生和患者之間常用“Doctor”。在英語中,表示關(guān)系的稱謂詞不如漢語的多,使用也并不頻繁。
在頭銜稱謂中,漢語中比較常見的頭銜有總理、部長、處長、科長、少校、上尉等,英語中有President、Ambassador、 Major、Captain等。其實這些頭銜稱謂還可以按照不同的類型再細分為官銜或者軍銜等小類,由于篇幅關(guān)系不作深入細分。漢語中把頭銜作為稱謂詞的情況很多,很多情況都可以直接使用頭銜作為稱呼,例如:廠長,處長,科長,主任等等。而英語中并沒有這種用法。在漢語中,還可以在頭銜前加上姓氏來稱呼,例如:王處長,李主任等。而在英語中,通常多用Mr.、 Mrs.、 Miss +surname的方法來稱呼,無論是下級對上級,學(xué)生對老師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或者用Mr.+頭銜的稱呼方法,例如:Mr. President; Mr. Senator; Mr. Major等。像漢語中那樣頭銜+姓氏的稱呼方式在英語中基本不存在。
在漢語中表示職銜的稱謂詞是非常多的,例如:劉大夫,陳教授,張工(工程師)。而在英語中,職銜的局限性是很強的,一般不作稱謂詞使用,只有少數(shù)職務(wù)和職業(yè)可用作稱呼,如:Doctor。
在恭敬稱謂中,漢語的稱謂詞通常是用和“老”字結(jié)合的方式,有以下幾種情況:①老作前綴,老+姓氏或者同志、師傅 :老李,老王,老師傅等。②老作后綴,姓氏+老:陳老,劉老等。而在英語中,一般用Sir和Lady作為主要稱謂詞來稱呼年長或者地位較高之人,一般都單獨使用。漢語中,老作前綴或后綴表示恭敬的這種方法,在英語中并沒有。
二、漢語和英語稱謂詞差異背后的社會文化原因
首先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視等級制度的國家。自古代開始就把長幼尊卑的觀念看的非常重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建立在數(shù)千年宗法制度的基礎(chǔ)之上,倫理道德觀念極其濃厚。這一點在稱謂詞中的頭銜稱謂中就有深刻的體現(xiàn)。在英語中,很少能見到像Principal Morris(莫里斯校長)或者Teacher Green(格林老師)等直接以職位作稱呼的,而在漢語中醫(yī)生,律師,老師,教授,專家這種職銜稱謂詞在日常社會交際中是十分常見的,而且都是對于一些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yè),像服務(wù)生,門衛(wèi)這樣比較普通的職業(yè)很少有人將其職銜作為稱呼。
其次,中國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文化都產(chǎn)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中國人對家庭關(guān)系的重視,尤其是血緣親屬關(guān)系,所以擬親屬稱謂在漢語中才會被如此廣泛的使用。在中國人眼里最大的尊重?zé)o非就是將對方看做是自己的親屬長輩,所以“哥,姐”等才會在漢語中有那么強的生命力,用親屬稱謂詞稱呼對方寓意將對方納入自己的親屬圈,那是一種親密的體現(xiàn),朋友之間以兄弟姐妹相稱,更能消除疏離感,使談話雙方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
而在西方人的意識中,對傳統(tǒng)家庭觀念本來就比較弱,西方人更注重人的是獨立,他們時時刻刻都是將自己和他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去看待的。所以在英語的稱謂詞中,直呼姓名的稱呼方式在占了如此大的比重,無論是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都是可以直呼其名的。在漢語中,對長輩,對上級,對鄰里,甚至對陌生人都不可能稱呼對方的姓名,這會被看做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三、結(jié)語
漢語和英語的稱謂詞差異并不是停留在語言表面的差異,背后一定是有著天差地別的文化差異和思維方式的差異。漢語中的稱謂詞還是保持著自己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注重社會的等級關(guān)系,稱呼長輩和上級時稱謂詞是十分講究尊卑的;而由于西方社會一直追求自由平等,在稱謂詞上更不會去抬高他人,貶損自己。
總的來說,稱謂詞在社會交際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于跨文化交際,不了解兩種語言的稱謂詞是很容易鬧出笑話甚至使交流失敗的,所以我們進行中西社會稱謂詞的對比研究也是架起跨文化交流這座橋梁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田惠剛,中西人際稱謂系統(tǒng)[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8
2、羅長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3、丁樹生,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
4、尚婷,中英社交稱謂語對比研究[J],邵通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4,12.
5、鄭爾寧,近二十年來現(xiàn)代漢語稱謂語研究綜述[J],語文學(xué)刊,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