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階段3~6年級,根據(jù)小學生的生心特點以及發(fā)展需求,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小學階段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聽、說、唱、做、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進步的最大推動力,學生有了學習英語的極大熱情,英語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受教育者的興趣點進行教學,即堅持趣味教學,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如何讓學生保持高昂的興趣,信心百倍地學習這門語言呢?
一、愛心感染,培養(yǎng)興趣
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注意溝通,教師要時時處處關(guān)愛學生,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讓學生處于無意識的受感染狀態(tài)。教師將自己對學生的愛心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言語、體態(tài)、手勢、表情等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付出的愛,學生才會萌發(fā)興趣情感,更樂于接受英語課程的學習。
二、直觀形象,體驗樂趣
在教育學中,有一種原則是“認知先行”。所謂認知先行就是教師通過具體的、形象的、直觀的事物和行為來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正確表達。小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水平還不太高,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感性多于理性。常識告訴我們,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總是先從感知開始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多多使用實物、手偶、模型、玩具、動作,也可用投影、錄像、簡筆畫等直觀手段,以便使學生更直觀、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輕松體驗學習樂趣。如學習puzzle, puppet, kite, toy train等玩具類單詞時,邊出示實物邊教單詞,讓學生在單詞與實物之間建立直接聯(lián)系。
具體在教glov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先用英語描述:“When I am filled, I can point the way; When I am empty, Nothing moves me; I have two skins, one outside and one inside.” (我里面有東西時,我能指路;我里面沒有東西時,沒人帶我走;我有兩層皮,一層在外,一層在內(nèi)。)學生在理解教師所描述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猜測謎底。揭曉謎底時教師出示實物并編一個CHANT:
Warm,Warm,Gloves,
I have a pair of warm Gloves,
G-L-O-V-E,Glove,
I have a pair of warm Gloves.
學生在看著實物吟誦CHANT的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使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有效地鞏固了單詞的讀音、拼寫。
三、巧設(shè)情境,調(diào)動情趣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創(chuàng)設(shè)真實情境,也可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創(chuàng)設(shè)模擬情境。情境教學可引導注意、提供示范、呈現(xiàn)刺激,提高學習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情境教學激發(fā)人特有的聽覺、視覺效果,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參加活動時,調(diào)動了視覺、聽覺、動腦思考,課后能保持聯(lián)想,加強記憶,還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興趣不僅可以引起持久而集中的注意,保持清晰的感知,啟發(fā)周密的思考,產(chǎn)生愉快的情感體驗,而良好的興趣對人獲得知識、開擴眼界、豐富心理生活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興趣還有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如果教學中教師能適當?shù)芈?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一些情境,教學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比如學生在學ruler和rubber這兩個詞時,可設(shè)計動畫,學ruler一詞時,將其中的字母l漸變成一把長尺;學rubber一詞時,將字母“b”隨動畫中學生用橡皮擦了兩次而出現(xiàn)兩次。這樣學生既認識了這兩個單詞,又能很好的區(qū)分這兩個形似易混詞。
四、游戲教學,激發(fā)童趣
趣味教學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到輕松,采用游戲教學手段能很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的。比如復習鞏固表示各個科目的英文單詞的時候,可以用“手忙腳亂”游戲進行教學。
游戲設(shè)計如下:在地上畫一個3×3或更大的格子,每個格子至少能站下一名同學,格內(nèi)寫下各個科目的中文,相同科目可以同時出現(xiàn)。做一個帶指針的轉(zhuǎn)盤,盤面分為四格,每格內(nèi)寫一個科目。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出一名學生參賽。老師轉(zhuǎn)動轉(zhuǎn)盤,轉(zhuǎn)到哪個科目,就用英文向參賽學生發(fā)布指令,讓他們把指定的手或腳放在某個科目上。例如: Put your right foot on “Science”. 重復此步驟,直到有人弄錯科目或摔倒,再選另兩個同學進行比賽。最后錯誤最少和摔倒次數(shù)最少的組獲勝。游戲過程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會很集中,這既能充分鍛煉聽力,又能輕松地掌握了科目詞匯。
五、歌謠唱誦,趣在其中
歌謠可以喚起人們的內(nèi)心感情,在教學中能夠起到其他方式所起不了的重要作用。歌謠以其短小精悍、節(jié)奏明快、輕松有趣、朗朗上口的特點,頗受兒童喜愛。歌謠有助于學生的聽、說、讀的訓練,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選擇英語歌謠要注意所選歌謠的意義、內(nèi)容、形式能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較大的作用,最好選擇那些歌詞難度適中、旋律不復雜的、對某階段教學有針對性的歌謠。在學唱英文歌謠的同時,復習了舊知,還能學習新知。如在教身體部位名稱的單詞時,可利用“Raise Your Arms”這首歌來強化學生對新詞的理解,師生可邊做操邊唱。
師生要適時地做些動作,將touch my toes等動作插入歌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所有身體部位名詞和動作詞匯結(jié)合起來融入歌詞中,邊唱邊做。
歌謠教學并不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歌曲,在學到某類單詞或短語時,可以采用“舊曲換新詞”的方式,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編歌詞,這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如牛津教材4B中,學生學會唱“A farmer, a worker, a driver and a waiter, they sing, they sing, happily, happily together.”這首歌后,到了5B時學習有關(guān)昆蟲類單詞bee, butterfly, firefly, dragonfly等后,可用它們分別替換前面的職業(yè)類單詞,變成“A bee, a butterfly, a firefly and a dragonfly, they dance, they dance, happily, happily together.”學生不但能記住昆蟲的名稱,而且百唱不厭,記憶深刻。
六、自編測試,突出趣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yīng)該緊緊圍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來組織教學。在考查學生時也要注意增強測試的趣味性,讓學生不要總覺得測試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要讓他們體驗到測試的趣味性和成就感,讓“考試”也成為一項賞心悅目的事。
總之,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自控力和耐性較差。小學英語教學可采取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有一點要牢記的是要保持并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進行趣味學習,有獲得成功的自豪感和滿足感。讓樂趣滲透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會英語中的單詞、詞組和句型,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作者簡介:
王家宏,(1976.12~ ),男,江蘇高郵人,漢族,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文學學士、教育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詞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