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西
【摘 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有其自身的特點,包括在設計與操作層面都應該具有鮮明的“心理特征”。而目前不少心理教師的心理課堂大多都帶有明顯的學科痕跡:在設計上太過注重結構;教師過于總結概括;教師的語言親和力及開放性不夠等等。如何上出心理活動課的特色與亮點,本文將結合本人在近幾年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動的組織與評價工作實踐,從課堂設計與心理教師的課堂語言兩方面提出幾點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心理課的設計;心理教師的課堂語言
一、心理健康活動課在設計方面的現(xiàn)狀與思考
(一)目前的現(xiàn)狀
(1)大多數(shù)心理課堂仍然就是在教室里開展,而且學生的座位還是傳統(tǒng)的插秧式,教師站在講臺上授課;
(2)教師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步驟進行;
(3)教師安排的活動沒有團體輔導的特色,只是為了增加課堂的氣氛或者說活動目標很不明確;
(4)主題都較大,而且一節(jié)課的容量更是非常大,心理教師都希望在這一節(jié)課把有關于這個主題內(nèi)容的所有新鮮的、覺得對學生有用的重要的東西都拋給學生。
(二)我們的思考
(1)心理輔導活動課還是適宜于在團體心理輔導室上課,桌椅可以移動,有時可以撤出桌椅,有時可以組成6-8人活動小組;
(2)心理輔導活動課的一般步驟可以簡化為這樣三個大步驟:熱身活動、主題研討、結束前點睛。
熱身活動可以與主題內(nèi)容有關,也可無關,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破冰、調(diào)節(jié)氣氛和調(diào)整學生狀態(tài)的目的;
主題研討就是設置一些活動進行主題交流研討;
結束前點睛一般是課堂的一種升華,例如“大家能不能談一談本節(jié)課您的感受與啟發(fā)”、“對下一次心理輔導活動課有什么期待和建議”。
(三)注重活動性
班級心理輔導要以學生的活動構成輔導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好活動形式是輔導成功的關鍵。
(1)活動與發(fā)展是團體輔導的生命和動力所在,活動是實現(xiàn)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發(fā)展是主體活動的最終目的。
(2)只有活動才能構建以受導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輔導過程。
(3)只有活動才能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性,降低心理防御水平。
(4) 活動有利于學生體驗角色情感,也有利于學生選擇行為模仿標準。
二、在課堂操作層面上心理教師的課堂語言的現(xiàn)狀與思考
(一)目前的現(xiàn)狀
(1)教師過于注重總結與概括;
教師擺脫不了傳統(tǒng)課堂教師的思維,害怕學生的交流走得太遠,害怕學生得不到正確的答案,總是不停的總結與概括,把自己的想法觀念和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
(2)教師在課堂上的親和力與感染力不夠;
(3)教師在學生交流分享后的肯定反饋太欠缺。
(二)我們的思考
1.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領悟
領悟是學生克服心理不適應、促進自身發(fā)展的關鍵,它往往伴有深刻的認識飛躍。即使學生的自我升華還比較幼稚,教師也不可越俎代庖。
所以,心理課堂上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們在思想和火花的碰撞中、在經(jīng)驗與智慧的分享中得到成長;
而且,教師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可能即便是很科學全面的,但學生從他們自身的理解與提升才是體驗式課堂,才是心理課堂,讓學生充分交流分享是心理課堂區(qū)別于別的學科課堂的一大特色與亮點。
當然,學生在對某一問題產(chǎn)生困惑求助于教師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與體會自我暴露做一些分享,但這些分享只是課堂上全體人員之一的交流,而不能作為標準答案。
2.心理教師要注重修煉自己的課堂語言
(1)真誠的語言。例如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后要真誠,“對不起,我剛才沒有注意到”,“對不起,這不是你們的原因而是我的原因”等等;
真誠的語言還表現(xiàn)在愿意分享自己的真實看法而不是所謂的標準答案,愿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同學們分享;
(2)開放式的提問。心理教師要善于運用開放式的提問,“對這個問題你們怎么看”,“你愿意談談你的想法嗎”,等等,而非封閉式的提問;
(3)不吝嗇給予學生肯定的反饋?!爸x謝你精彩的分享”,“你的看法我想對大家很有啟發(fā)”等等,即便是沒有暫時沒有回答出來的學生,也可以給予類似“我們知道你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先請坐,我們期待著你下一次精彩的分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