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會儒
【摘 要】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的人文科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和提高綜合能力的基礎。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中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開創(chuàng)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格局。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思考
一直以來,我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還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它始終強調(diào)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而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也不利于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因此,筆者認為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的凸顯出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要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得老師能夠平易近人,激勵學生大膽的去問,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能夠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進行解答的能力;二要注重學生的相互討論和相互辯論。學生通過辯論和討論就可以知道其他同學的觀點和看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使學生更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三要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同時要求他們說出原因和根據(jù),即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二、轉變課堂角色,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在初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就可以使其產(chǎn)生同這個角色相適應的行為模式,這樣就可以起到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同時在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中,通過不斷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往往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上,通過讓該學生扮演語文課代表的角色,使得該生對語文課代表產(chǎn)生了興趣,學習語文就更加用功了。在此同時,老師再給予相關的指導和鼓勵,就可以使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變得更濃??梢試L試讓學生講課、批改作業(yè)等,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使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三、利用強化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強化原理”是一個心理學的詞匯,就是說對于人只要收受到了強化的行為,那么其以后出現(xiàn)該行為的幾率會很大。也就說,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強化,可以使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從而感到成就感,也可以知道自己的知覺是否正確,如果長期進行這種強化,就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
比如在我的課堂上,有一個學生對課文《故鄉(xiāng)》的體裁進行了提問,其他同學都笑了而我對該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其知道自己的知覺是對的,同時,我還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敢想敢問,大膽的提問。結果我的這種強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課堂上學生都大膽的進行提問,使得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好,同時也逐漸的培養(yǎng)了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期末的考核中,我們班的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四、開拓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所謂開拓教學思維就是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狞c撥,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研究性閱讀,使學生能夠獨立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就改變了過去偏重記憶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變?yōu)橹鲃樱玫耐怀隽藢W生的主體地位。其基本的作法如下:
(1)老師要認真的設計新課的導語,從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較好的導語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能力,使課堂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2)老師應該注意提問的方式以及難易程度,盡量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在課堂上要隨時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成功,同時隨時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提問設置并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思考、大膽的討論,拓展學生的思維。
(3)提高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良好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效果的成就感,促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有動力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老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這樣做既讓學生提高的積極性,同時又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激發(fā),使學生更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進而可以提出問題。
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論就認為,任何教學內(nèi)容都可以用一個問題呈現(xiàn)出來,學習的發(fā)生起源于情境變化的刺激。因此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環(huán)境,促使學生思維的拓展,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鋪路,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的來說,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變學生被動為學生主動,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這些目標的達到必須要將老師、學生和課堂這三者結合起來,促使他們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diào)。因此,教師只有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協(xié)調(diào)教師學生和課堂情境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就是要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下解放出來,使他們能夠主動的接受知識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這也是現(xiàn)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必須要轉變思維,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國霞.自主·互動·開放·發(fā)展——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芻議.教學月刊.2006
[2]于莉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析.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2
[3]劉海臣.學習新理念探究新思路創(chuàng)建新模式.黑河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