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超
摘要:本文對流行音樂的藝術社會功能進行了分析,旨在我們要重視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將流行音樂引向更加積極、良性的發(fā)展軌跡,從而將流行音樂的不可替代的藝術社會功能積極地發(fā)揮出來。
關鍵詞:流行音樂 藝術社會功能
流行音樂隨著20世紀、21世紀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迅猛發(fā)展起來。流行音樂以它朗朗上口的旋律,通俗易懂、口語化的歌詞、清晰易懂的含義,迅速成為了社會大眾音樂的主流。流行音樂和其它藝術種類一樣具有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等藝術文化功能。本文就從這三方面分析流行音樂的藝術社會功能。
一、認識功能
藝術的認識功能是指藝術往往通過典型的藝術形象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生活及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欣賞者可以從不同的藝術作品中認識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具體生動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個時代中的各種人物形象,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和性格特點,從而擴大自己的生活視野,更好的認識現(xiàn)實、認識歷史、認識真理。在流行音樂中人們可以通過欣賞流行音樂或演唱流行音樂體會到歌中的情感,認知世界。也可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觀點、創(chuàng)作意圖、世界觀等。流行音樂的藝術認識功能比其它音樂的認識功能更加被人理解。因為一般的音樂藝術都是通過抽象、模擬、暗示、象征的手法間接的顯示現(xiàn)實生活。如欣賞交響音樂,必須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才能認識音樂的內容,美聲聲樂作品的欣賞也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甚至還要有一定的外語水平才能理解歌詞的意思,認識音樂。所以高雅音樂的認識功能需要有一定的音樂專業(yè)素質和文化水準的欣賞者才能體會。而通俗音樂朗朗上口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詞,使它的認識功能很易被大眾接受。有人把嚴肅、古典音樂稱為“有準備的音樂”,把通俗、流行音樂稱為“無準備的音樂”,就是這個原因。
流行音樂和現(xiàn)實結合的很緊密。它表現(xiàn)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很能引起大眾的共鳴。如歌曲《一封家書》采用的作品創(chuàng)作形式就是平常大眾寫信的形式,這首歌一創(chuàng)作出來就被大眾接受傳唱。歌曲《小芳》用接近說唱的形式,說出了那個時代的人們內心的情感。雖說流行樂里的搖滾樂在理解上也存在著不確定性和多義性,但大部分通俗音樂還是歌詞清晰、意義明確。流行音樂有龐大的受眾體,這使得流行音樂的認識功能比其它音樂形式顯得更加強大。
流行音樂認識功能強大還體現(xiàn)在掌握流行音樂的形式上比其它音樂更容易。在流行音樂圈里,有許多自學成才的音樂人或流行歌手。而這種現(xiàn)象在其它的嚴肅、古典音樂中很少見。
二、教育功能
藝術的教育功能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思想上受到啟迪,認識上得到提高,實踐上找到榜樣,在潛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感情、追求、理想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從而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認識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流行音樂是藝術的一種形式,人們在用流行音樂娛樂時,也受到教育。流行音樂直觀,而且受眾面廣,它的教育功能是直接而強大的。一首好的流行音樂作品對大眾的影響是巨大的。像歌曲《?;丶铱纯础?,曾經(jīng)一度家喻戶曉,它教育人們要孝敬老人,常回家陪陪父母,喚起了人們對親情的關照。歌曲《懂你》把歌聲和目光都投向了母親,用樸實無華的旋律和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真摯的愛。歌曲《五星紅旗》用激昂的聲音、澎湃的情感、感人的歌詞唱出了對祖國的熱愛,喚起了人們的愛國情感?!蹲屖澜绯錆M愛》唱出了人們熱愛、渴望和平,反對戰(zhàn)爭,喚起了世界人民應團結一致、共同戰(zhàn)勝災難的情感。
盡管流行音樂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但流行音樂的主流都是積極地。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流行音樂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它的積極作用、正面影響會越來越大。流行音樂用它通俗易懂的語言、朗朗上口的旋律、及趣味性拉近了和大眾的距離,同時也使它的教育功能潛移默化的滲透到人們當中。
三、審美功能
藝術的審美功能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鑒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認識歷史、認識人生。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在幫助人們認識社會人生時,能夠發(fā)揮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由于藝術的人之作用是以藝術的審美價值為基礎,在反應對象的本質特征時,有表現(xiàn)出藝術家對人生社會的評價和理解,在真實描繪生活細節(jié)時,揭示出生活的本質規(guī)律,在反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反映人的思想、情緒、情感等主觀世界,使得藝術具有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不同的特殊審美認知功能。藝術將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通過偶然結識必然,通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通過客觀顯示主觀,通過個別顯示一般,使藝術審美認知功能具有深刻的內涵。
流行音樂由于創(chuàng)作量大,受到商業(yè)化、市場化、娛樂化的沖擊,存在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其審美功能被削弱。許多低俗、千篇一律的流行音樂作品就說明這個問題。但隨著流行音樂市場的不斷完善成熟,更多的專業(yè)音樂人加入到流行音樂的行列,既具藝術性有深受大眾喜愛的流行音樂作品層出不窮。這幾年許多流行音樂人在嘗試將我們古典音樂元素、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元素和流行音樂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具有古典風味、民族風味的流行音樂作品。如近年來方文山為周杰倫譜寫的系列具有中國風的作品《青花瓷》《蘭亭序》《東風破》等,無論從歌名還是歌詞都借鑒了中國的古詩詞,而且在旋律的譜寫上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調式,所以這些作品無論在歌詞上還是在音樂上都具有古風古韻的感覺,人們在欣賞、演唱這些歌曲時,也領略到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魅力。歌曲《明月幾時有》就是將蘇軾的詞和現(xiàn)代音樂結合,和詩詞相配的旋律使人們在聽唱音樂的同時更好的領略到了詩詞的內涵。歌曲《青春舞曲》《天堂》《青藏高原》分別運用了新疆、內蒙、西藏各民族特有音樂元素,使人們在聽唱這些歌曲時既領略到了這些民族音樂的特色,又感受到了這些地方濃郁的地方特色,使人們在音樂的帶領下仿佛置身于音樂所演唱的地域環(huán)境中。將流行音樂和古典、嚴肅音樂相結合,將流行音樂民族化這些努力必將大大的提升流行音樂的審美品質,增強流行音樂的審美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
[2]趙舜華.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美學分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