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梅
一、問題的提出
“上高一后,我的化學成績不行了,很想放棄不讀了,干脆以后念文科好了……”,經(jīng)過高中第一次月考后,許多高一同學發(fā)出這樣的哀嘆,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也不及格。產生了不少困惑,喪失學習的信心,厭倦化學學習,許多家長也在緊張,到底孩子怎么了,怎么一到高中,孩子就似乎“水土不服”,很難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了。高一化學到底該怎樣學?這是我作為老師感覺到的高一學生面臨的最大困惑。我認為造成高一新生化學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學習困難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化學教育實際上是化學的啟蒙教育,學習的是淺顯的化學常識與化學基本觀念。初中化學新課程提出的五個學習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表明初中化學教育是化學啟蒙教育。
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規(guī)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尤其高一年化學在中學化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高一化學是學好中學化學的基礎和前提。高一教材中的“物質的量”及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基礎化學計算;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物質結構的基礎知識等內容既是中學化學中的重點知識,又是難點知識。這些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這些內容歷來被認為是造成學生分化、學習困難的重點知識。
2.教師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短,造成教師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高分低能;初中教材與高中教材在知識結構和能力層次上脫節(jié),明確哪些知識內容在初中已基本解決,哪些知識在初中出現(xiàn)而實際上并未完全解決或被忽略了,哪些知識點與高中化學有著緊密相關的或應在高中階段拓寬和加深的等等,教師沒有很好的做到心中有數(shù)。因而未能很好處理初三與高一銜接,出現(xiàn)高估學生能力水平,開快車,抓進度,把教材過度深化延伸,對化學知識講得面面俱到,課堂反而欠活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部分學生由于畏難情緒而產生厭學情緒。
3.學生的原因
初中階段,老師是對淺顯知識的灌輸式教育,學習主要依靠教師的指導帶領下進行,個人學習的方法和獨立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所占比例很小,絕大多數(shù)學生所掌握的主要學習形式就是建立在對教師的依賴上。高中教學更側重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研究的思想。高中階段要在初中階段定性分析基礎上定量分析,學生往往只知道“是什么”,沒有弄清“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學很難一下子適應因而出現(xiàn)成績滑坡。
三、高一化學的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未雨綢繆
預習,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但不少同學往往不重視預習,只認為學習就是上課聽講,下課作業(yè),作業(yè)做完,萬事大吉。由于沒有預習,聽課沒有針對性,抓不住重點,聽課效率就很低。那么,如何做好化學新課的預習呢?
(1)閱讀: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用4個關鍵字描述,“讀、劃、寫、記”。“讀”,讀懂概念,公式,理解其含義;“劃”,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寫”,寫下疑點,寫自己對概念的認識理解;“記”,要把重要的概念、定義、性質、用途、制法多讀幾遍,記在腦子里。如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既抽象,理論性又較強,閱讀時要認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作為聽課的學習重點,這樣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聽課。
(2)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知識是相通的,每章中的各節(jié)知識都是有一定的聯(lián)系的,我們在預習某一節(jié)的內容時,看一看或回憶一下前面所學的內容,然后粗略地翻一翻后面所要講的內容,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由已有知識推測未知知識,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試做課后習題:習題試解法是指在預習完教材之后,接著做一做課后的練習題,目的是通過練習及時檢驗自己對概念的認識是否正確。及時做相應的糾正,加深對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同時可以理出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上課時再有針對性的聽老師如何突破重難點,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2.聽好化學課——發(fā)揮主體作用
課堂聽講,在中學時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系統(tǒng)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指導學生或演示實驗,組織討論,探索新知識,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并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作出規(guī)范。因此在課堂上學生一定專心聽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誘導下,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同時還要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除此之外,我認為聽好一節(jié)課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親其師,信其道。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保挥性敢饴犨@個老師的講解,才能相信他所講的道理、知識。否則如果對老師一味的挑剔,不但極大地影響著同學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影響著學生對該老師所講授知識的接受與吸收,直接造成成績不理想,最終害了學生自己。因此要學會主動適應老師,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自己。因此,我認為學生對老師的客觀評價和信任是聽好課的重要前提。
(2)與老師目光交流,積極回答問題。化學成績較優(yōu)秀的學生上課時,一般都是看老師聽思路,可見目光跟著老師轉是最佳的做法。事實上,師生間積極的目光交流不僅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使老師也很容易從學生的表情里讀出哪些地方學生已懂可略講,哪些地方還需放慢速度重點講。同時積極發(fā)言,回答老師的提問,老師的提問往往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或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在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精力集中,邊聽講邊分析正誤,隨時準備補充和糾正。
(3)做好課堂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根據(jù)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因此即使再聰明仔細的學生,一堂課下來,也只能回憶課堂內容的大概結構,大部分細節(jié)內容特別是資料性較強的很快會被遺忘。因此記筆記尤為重要。
3.化學的復習——厚書讀薄
“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知識結構把它聯(lián)系起來,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蓖ㄟ^復習學生可以自主構建知識網(wǎng)絡,使學生對主干知識脈絡清楚,做到有序儲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真正掌握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成為學生自己所有的知識。在這方面,我的做法是:首先引導學生對單元主干知識作縱向聯(lián)系,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根據(jù)知識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勾勒出“單元知識結構圖”,這樣,通過單元復習,就可以將厚書讀薄。
4.錯題檔案——避免舊錯再犯
在做題的同時要注意對錯題的整理,就是建立錯題檔案。俗話說: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人是最愚蠢的。這里說的“錯題檔案”,是指把平時作業(yè)和考試中的錯誤收集起來。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建立錯題檔案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錯誤的認識,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助于學生的復習。
總之,化學學習的過程是由一系列階段組成的,學生在學習時應掌握好各階段和各層次間的協(xié)調,只有這樣才能學好化學,用好書本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化學學習好,為我所用。
相信我們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我們一定能學好高中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