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濤
【摘 要】我們怎么才能做到既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放手讓學生去經(jīng)歷,并在此基礎上順學引導,適時生成,而又不被學生所引導,讓學生在淺層次的思維中浪費掉許多時間,達不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呢?學習相關理論,積淀自身的修為;預設教學方案,弄懂背后的道理;落實平常研究,常態(tài)教法,無疑是很好的捷徑。
【關鍵詞】課堂生成;有效引導;教師
在市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中,李老師為大家做了一節(jié)課——《位置》。在試講的過程中,一直沿用的是一種較為保守但卻非常精致的教學模式。雖有鼓勵學生嘗試,展示學生作品等環(huán)節(jié),但卻流露著濃濃的教師拽著的痕跡。為了改變觀念,學校安排李老師聽了好幾節(jié)大師級的獻課活動。從李老師的言談中,我們感到鼓勵學生思考,傾聽學生發(fā)言,抓住學生的點滴,適時生成的想法在她的心中萌動。
那么,我們怎么才能做到既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放手讓學生去經(jīng)歷,并在此基礎上順學引導,適時生成,而又不被學生所引導,讓學生在淺層次的思維中浪費掉許多時間,達不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呢?
一、學習相關理論,積淀自身的修為
吳老師說:該講的就講。學生主體了,但不否定教師的主導。在不少知識面前是不需要去探索的。老師們大可不必羞羞答答地,想說又不敢說。要知道歷來,有意義地接受式學習,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如果都由著學生了,那還要老師做什么,老師的作用又如何體現(xiàn)。因此,我們要敢教,在適當?shù)貢r候選擇適當?shù)胤椒▉斫獭?/p>
在李老師的教學中,當學生爭論(x,x)時,教師就可以直接指出:在這里相同的字母應該代表相同的數(shù)字。這里也不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地方,我們大可不必在此浪費時間,以便讓學生在后面方格圖的抽象和使用中去盡情體會,盡情思考豈不更好。
或許這些大框框的東西不說大家都明白,難道我們的李老師不明白嗎?不,她是在講和不講之間拿捏得度上不能把握。是的,一個教師要做到大膽放手,還能輕松地順學引導,那必須得對這一內(nèi)容有著橫向、縱向深度的把握,還要有著高超地教學機智,方可抓住孩子們點滴的,可能出現(xiàn)的精彩去往自己理想的方向牽引。前者可以借助教研組的智慧,而后者,教研組雖可提供種種的預案,也得依賴教師自身的感悟和駕馭。而如何感悟呢,那得在內(nèi)心深處對相應的教學理論有著厚厚的積淀,對新課程改革有著深刻地認識,才能在學生眾多的方法和紛繁的討論中抓住課堂的根本,舍棄不必要的探索和爭論,做到適時點撥,厚積薄發(fā)。這樣一來,學習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預設教學方案,弄懂背后的道理
李老師做課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記得在做課的前一晚上,我為她分析了學生“用簡單、快捷的方法記錄同學位置”時可能出現(xiàn)的幾種情況,以及想到的引導方法。當時,我感覺自己說得多清楚啊,她也仿佛聽明白了??蓮膶嶋H情況來看,并沒有和我想的一致的。為什么呢?“要是我為她模擬示范一下就好了?!边@個想法在我腦中縈繞著。后來我又想,要是她多試講幾次,熟悉各種應對的情況,課堂一定會精彩得多。是的,這些做法都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她應對這節(jié)課的能力。而關鍵是,作為上課教師背后的智囊團,我們僅僅是給上課教師講清楚怎樣做,以及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嗎?試想學生情況千千萬,我們又如何能一一列舉。細想一下,為什么這樣設計,這種預案的背后究竟有著什么樣的理論支撐和教學規(guī)律。只有真正弄懂這一點,教師才能從容應對課堂教學的多變。
為什么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記錄同學位置的方法,那便是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經(jīng)歷從生活中提煉數(shù)學的思維過程,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也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在全班的學習中有著自己的經(jīng)驗和思考去參與交流。在這里,多樣化的方法都有各自的價值,并不需要去比較它們的優(yōu)缺點。這些方法為我們進一步的學習提供了交流的平臺,提供了學習的基礎。正如前面所說,抓住大家共同的地方,數(shù)字“3和2”,指出“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可為了人人都能看得懂,我們得統(tǒng)一?。 北阍诖嘶A上輕松地得出數(shù)對了。
可見,我們在讀懂了教材,讀懂了學生的基礎上設計出的教學預案,要讓一個年輕的老師輕松做課,還遠遠不夠。還得讓年輕的老師懂得這個預案背后的教學道理。
三、落實平常研究,常態(tài)這種教法
要想教師們能輕松地駕馭“放手學生,順學引導,適時生成”的教學方法,就必須從平常的教學中做起?;蛟S一開始,你會認為這遠沒有直接講解來的快捷。但當學生大膽地去思考,積極地去合作,勇敢地去表達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越來越聰明了,越來越愛數(shù)學了,越來越喜歡你了。是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便如潮水一般推著你的教學不斷向前。這時,我們就已沉醉在幸福的課堂生命之中了。因此,從平常做起,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積累。讓大膽放手,順學引導成為我們教學的常態(tài)。
參考文獻:
[1]趙強.開發(fā)課程資源,激活政治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8)
[2]章忠蓮.騰出一只手來——談如何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自己“減壓”[J].新課程(上).2011(6)
[3]張繼寬.恰如春水東流去——淺談課堂提問的藝術[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2)
[4]何文涵.叩開學生學習的閘門[J].中學教學參考.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