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敏
“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有一個值得品味的故事——除了任務之作?!边@是我讀書得到的自認為最有意思的結論。所有的文章,無論詩詞曲賦,還是小說散文,甚至一句話的佳句。細細讀她,用心品她,你都能感覺到,作者在寫下時是用了心用了情的。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去領會、感悟作者的那份情,那份心,產(chǎn)生共鳴,并與之對話交流。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讀能悟情,讀能入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边@是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的話。用在閱讀教學中,可改為“讀者須入境,入境才覺親?!痹陂喿x教學法中,就是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對文中感情表達豐富的句段,讓學生反復誦讀,并在誦讀中仔細品味句子語調、節(jié)奏的變化,使學生入情入境,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共鳴,進而生發(fā)強烈的語感。語文之美,就是那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這樣的詞句,只有讀,反復讀,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全心全意把自己當做文中人,正在經(jīng)歷境中事,初步去感知文章的基調。如教學《鄉(xiāng)愁》一文時,我先指導學生誦讀,以自己認為能表達感情的語調讀。在此基礎上,采用同桌對讀、男女對讀、小組齊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那份無奈的憂傷,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
二、比較誦讀,讀中悟情
對文中含有表現(xiàn)力豐富的詞語的句子與改動后的句子通過誦讀進行比較,是培養(yǎng)情感的重要方法。同樣的內容,不同的字詞,便表達了不同的意思。教學中,可以通過增補、刪除、替代、變序等方式,使學生感受原文語言的精練、形象、細膩等特點,達到培養(yǎng)情感的目的。例如,教學阿累的《一面》一文中“我咬緊牙關,哼都不哼一聲”一句時,我采用去詞語的方法,讓學生把咬緊牙關去掉,讓學生誦讀比較句義的變化,通過對詞語的理解和對比誦讀,學生體會到了兩個句子所表達的不同含義,也感受到了作者對敵人的痛恨及自身的堅強。
三、放飛想象,投入情感
小學生的情感是伴隨著清晰的表象和正確的理解不斷深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定向引導,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感受形象,達到領悟感情的目的。例如,《燈光》一文,主要通過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chuàng)的新中國。這類課文的教學,體會戰(zhàn)士們的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與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是進一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礎,而這些困難對于今天衣食無憂的學生是難能親自體驗到的。因此,教學中,我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幾次“多好啊”,并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從想象中進入情境,以此激發(fā)情感,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
葉圣陶先生說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應當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钡拇_,語文的教學,是貼近生活的教學,它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只有用心感受生活,心有所悟,才能有靈性,才能把這份靈性散發(fā)出去,帶動學生,讓語文成為靈動的、充滿生命與活力的課程。有了這份靈動,語文教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閱讀教學才能真正成為與作者對話的教學,才會放射出美麗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