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傅婷婷
1.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弟子規(guī),圣人訓(xùn)。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xué)文。(《弟子規(guī)》)
(1) 《弟子規(guī)》的文字內(nèi)容化用了《論語》中的名句,試寫出該名句。
(2) 儒家怎樣看待道德實踐與知識技能學(xué)習(xí)之間的關(guān)系?請根據(jù)上面兩段文字作簡要分析。
2.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p>
(1) 從第一段文字中概括出一個成語。
(2) 第一段文字中的“賈”字,有人解釋為“商賈”,有人解釋為“價格”。你認為哪種解釋更為合理?請根據(jù)第二段文字及你所了解的孔子生平作簡要分析。
3.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孔子困于陳蔡,絕糧??鬃又茏佑袘C心,乃召子路而問曰:“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弊迂曉唬骸胺蜃又乐链笠?,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坎蝗萑缓笠娋?。” (《史記》)
(1) 第一、二段文字分別采用什么修辭手法來表達孔子對顏回去世的悲慟之情?
(2) 結(jié)合第三段文字,簡要分析孔子極度悲悼顏回之死的原因。
4.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弊釉唬骸把捎秘??御人以口給③,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 ①雍:冉雍,字仲弓。 ②佞:口才好。 ③口給:口才敏捷。
(1) 談?wù)勀銓Α坝艘钥诮o,屢憎于人”的理解。
(2) 孔子一方面將“言語”列為僅次于德行的重要修行內(nèi)容,另一方面又認為“焉用佞”,這兩種觀點是否矛盾?試作簡要分析。
5.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p>
(1) 朱熹認為,材料中畫線句應(yīng)是“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的錯寫。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請簡要說明理由。
(2) 概括并簡要評析材料所體現(xiàn)的孔子的治國理念。
6.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p>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p>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 談?wù)勀銓Α盁o伐善,無施勞”的理解。
(2) 有人認為從以上對話可以看出孔子師徒三人之志有著境界上的區(qū)別,請就此談?wù)勀愕目捶ā?/p>
7.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①,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夫仁者,正其誼②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p>
【注】 ①執(zhí)鞭之士:市場的看門人。 ②誼:同“義”。
(1) 請說出孔子“從吾所好”中“所好”的對象。
(2) 從以上文字看,孔子與董仲舒的義利觀有何不同?試作簡要評析。
8.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①。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A猶犬羊之鞟?!?/p>
【注】 ①史:虛浮。
(1) 根據(jù)上面的文字,你認為關(guān)于文質(zhì)之間關(guān)系的討論,孔子會贊成棘子成、子貢兩人誰的觀點?
(2) 第二段文字中的畫線句子,朱熹所作句讀為:“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蹦阗澇赡姆N點斷方式?為什么?
9.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性失然后貴仁,道失然后貴義。是故仁義立而道德遷矣,禮樂飾則純樸散矣。(《淮南子》)
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1) 《淮南子》選段體現(xiàn)的觀點,與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比較接近?
(2) 《淮南子》關(guān)于禮樂的論述與孔子的觀點有什么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10.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比诱叱觯?。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痹唬骸胺蜃雍芜佑梢??”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p>
(1) 古代人物稱呼有名、字之別,上文“點”即_________之名,“由”即_________之名。
(2) 從上面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哪些教學(xué)特點或教育思想?請結(jié)合材料分析。
11.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1) 請陳述孔子不滿季氏“八佾舞于庭”的理由。
(2) 請從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論君臣社會關(guān)系的基本觀點,并談?wù)勀愕目捶ā?/p>
12.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使,則儒道畢矣。雖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孔子曰:“……昔萬乘之國,有爭臣①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爭子,不行無禮;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荀子·子道》)
【注】 ①爭臣:能直言諍諫的大臣。爭,通“諍”。
(1) 有子和荀子認為為人子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有子和荀子的觀點有哪些差異?請作簡要分析。
13.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 根據(jù)上面的文字,請例舉一個可被儒家稱為“士”的歷史人物,并說明理由。
(2) 結(jié)合學(xué)習(xí)《論語》的感悟,談?wù)勀銓ι厦嫒挝淖种小笆俊彼局暗馈钡睦斫狻?/p>
14.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行忠信,此夫子教人先后淺深之序也。(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
此四者包括德和才,其中行、忠、信屬于德,占據(jù)其三;文屬于才,僅占其一??鬃涌偸前训路旁谥匾匚唬巡欧旁诖我匚?。(孫欽善《論語本解》)
(1) 根據(jù)以上三段文字,概括孔子教學(xué)內(nèi)容的特點。
(2) 結(jié)合你對孔子教學(xué)內(nèi)容及特點的認識,談?wù)勀銓笫馈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一觀點的看法。
15.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p>
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_________,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禮記》)
當(dāng)年,孔子帶學(xué)生到廟堂參觀,看到了一個特別容易傾斜翻倒的東西。守廟人告訴他這是放在君王座位右邊的器物,它什么也不裝時就傾倒,裝物適中時就端正,裝滿了就翻倒,君王把它當(dāng)作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總放在座位旁邊??鬃幼屗牡茏赢?dāng)場試驗,果然只有裝適量的水時才不翻倒。于是孔子和弟子都明白了為人只能折中,不能偏激過火,甚至不得已時和稀泥以求自保自安的處世之道。
(1) 在第二段文字的畫線處填寫一個恰當(dāng)表達孔子思想的詞語。
(2) 第三段文字對儒家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