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紅
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社會和人的發(fā)展對現(xiàn)代基礎教育提出的新的課題,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應是既能從容面對新科技的挑戰(zhàn),也能經得起人生風雨磨礪的新世紀人才。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在中小學開展心育,是對全體學生人格健全的重視和對生命質量的愛護。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因競爭的偶然失敗而一蹶不振,導致整體學習的失敗,從而成為了所謂的學困生。
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學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點思考與實踐。
一、對學困生形成的三種主要原因的探討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學失誤所致。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困生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1.目的不明確,缺乏動機和興趣而無心向學
這部分學生因長期受家庭因素或社會不良因素等影響,造成學習目的不明確,在學習上無目標,因而對學習缺乏動機和興趣,缺乏求知欲,無心向學,成為了“不學”型學困生。
2.方法不正確,導致學習困難而失去學習信心
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方法不正確,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未能得到及時解決,造成學習基礎缺陷,而學習基礎的缺陷又造成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形成學習上更大的困難。久而久之,他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產生了自卑感,從而成為了“怕學”型學困生。
3.壓力過大,感到讀書辛苦而厭惡學習
這部分學生本來思想素質和學習基礎都較好,因長期以來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和繁重的作業(yè)任務,而感到讀書辛苦,且枯燥無味,產生了厭學情緒,從而漸漸淪為“厭學”型學困生。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在《情感智商》一書中提出:“IQ至多只能解釋成功因素的20%,其余80%則歸于其他因素?!庇绊憣W困生的相關因素,主要是學習心理上的問題。其中有認知因素,更多的是非認知因素的問題。如耐挫力、成就動機、求知欲、學習責任感、自信心、學習毅力等。而教育的功能在于培養(yǎng)這些學困生具備這些優(yōu)良的學習心理因素。
二、對學困生學習心理優(yōu)勢的分析
學困生與優(yōu)秀學生相比,存在明顯的三種心理優(yōu)勢:
1.學習內驅力更大
對學生來說,進步越大,成就感越強,由此內化的學習驅動力就越大。學困生由于更能取得明顯的進步,自然就會產生比優(yōu)秀生更大的內驅力。
2.向師性更明顯
學困生一旦有了進步,得到老師及時中肯而包含深情的評價,哪怕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親切的手勢,他們都會感到無限的溫暖,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到老師是在關心自己,于是產生對老師特殊的好感。師生情感的交互感染,產生了和諧的共鳴,學困生也就因“向師”而“向科”。
3.耐挫力更強
學困生由于經常感受失敗,已經習慣了失敗所帶來的打擊,因而能淡化一些挫折體驗,產生一定的耐挫力。
正因為學困生具有這么多的心理優(yōu)勢,所以,學困生不僅大有希望,甚至有更大的教育潛能,有可能成為更優(yōu)秀的學生。
三、轉化學困生最有效的良藥——體驗成功
情感教育不但是“培養(yǎng)情感的教育”,同時也應該是“用情感進行教育”。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他的研究表明:同樣一個人,在通過體驗成功后所發(fā)揮的作用相當于成功前的3-4倍。所以,矯治、轉化學困生的首要良藥是使學困生品嘗成功的滋味,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拋棄自卑,增強自信心,把學校、家庭、社會對他們學習上的要求變成內在的學習需要,促使他們自我轉化。
1.讓學困生在班集體中有事可做
在小學生看來,能為班集體做事是很光榮的。根據(jù)學困生的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把班級中的一些工作有意地安排給他們去做,并注意及時地指導、幫扶,使學困生能在班集體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激發(fā)起成就動機,滿足他們的歸屬需要,在學習與交往中相互關心、相互信任,從而增強自信與力量。
學困生王剛,升入三年級時是全年級有名的學困生,特別是數(shù)學,沒有及格過,同學們瞧不起他,都不愿跟他同桌。但王剛長得人高馬大,而且勞動特別積極。我請他擔任勞動委員后,班里高、危、難、臟的活,別人干不了,他卻每次都干得非常漂亮,而且總能想到比較實用的方法,令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他自己也在班集體中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漸漸有了自信。王剛上課開始專心起來,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了……到了四年級第二學期,他的數(shù)學成績躍居班級中等,一次摸底測試成績竟高達93分,他終于昂起了頭。
2.實行班干部輪換制,讓學困生也能當上班干部
為了使學困生有更多的鍛煉機會,我采用輪值制聘用班干部,讓每個同學機會均等,讓每個同學發(fā)揮才能,讓每個同學參與班級管理,讓每個同學在自主管理中自我教育。
學困生馬萍,最怕做作業(yè),開學沒多久的一個星期一,她為了躲避老師和組長對作業(yè)的檢查,競早上背著書包躲進了某居民樓中的一個廢棄的小房間里,晚上太陽落山了才背著書包回家,連續(xù)兩天沒有去學校。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老師和同學查不到她的作業(yè),再也不敢追問了,只好在旁督促她做完再回家。偶爾的一天,她及時做完了功課,并在校自覺完成了當天的家庭作業(yè)。我立即在課堂上表揚了她,并當眾許諾:如果能連續(xù)一個星期及時完成作業(yè),下次的組長就優(yōu)先輪到她。暗中還派了一名優(yōu)秀生去提醒、幫助她。也許她從來沒有做過班干部,沒有嘗試過做班干部的滋味。她真的堅持連續(xù)一星期及時完成了作業(yè),我也兌現(xiàn)諾言,讓她當上了小組長。以后,她雖然也有遲交作業(yè)的時候,卻再也沒有不做,甚至逃避的現(xiàn)象了。因為她及時完成作業(yè),老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她知識的缺陷,及時進行輔導,她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快,小組長工作也甚為出色。她終于品嘗到了成功的滋味,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逐漸地,她樹立了自己只要肯做,沒有什么能難倒自己的自信心。她的進步也帶動了班上另一些學困生的進步。
3.讓學困生有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
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有長處,學困生可能在其他方面有長處。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學困生的特長,并給他們展示出來的機會。如安排一些故事會、猜謎語競賽、新聞發(fā)布會、勞技比賽等。讓全體同學都積極參與,參與的機會多了,學困生就一定能找到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這樣,就為學困生顯示自己獨特的本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供了機會。只要學困生的特殊才華被老師和同學發(fā)現(xiàn),并受到肯定和贊賞,學困生就會消除自卑心理,重新振作起來。
4.讓學困生體驗良好的學習情感
良好的學習情感對學困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成功的條件,學生才會喜歡這門學科,才有可能學好這門學科。因此,在制定和實施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注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把學困生的學習目標的制定和實施放在課堂教學的重要位置上,多設計些簡單問題和習題,引導他們積極思維,多以恰當?shù)膯栴}提問他們,并給以鼓勵性的肯定。實踐證明:在課堂上學困生如能經常性地獲得成功的喜悅,形成良好的學習情感,他就能發(fā)揮出學習上的最大潛能,從而離開學困生之列。
5.讓學困生也有“最漂亮”的作業(yè)
批語不是批作文的專利,它可以在批任何作業(yè)時應用。近年來,我在學生的數(shù)學作業(yè)本上幾乎每次都寫上鼓勵性的批語,當然,學困生的“漂亮”與優(yōu)秀生的“漂亮”是有區(qū)別的。但在學困生看來,他也能獲得和優(yōu)秀生同樣的等第,這可是非同小可的成功。于是,他在作業(yè)上就想與優(yōu)秀生一比高低,也就會有“最漂亮”的作業(yè),課堂聽講也會有很大的改觀。教師簡單的一句批語,能在學生的心里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接下來的作業(yè),他將完成得更加漂亮。而學困生一旦意識到自己被某位老師賞識,希望之火便會立即點燃,對這位老師充滿信賴,因信其師而信其道,這一學科也就不存在永恒不變的學困生了。
綜上所述,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困生獲得學習的愉快和成功,以此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更加濃厚的興趣和更加積極的動機,使他們產生更大的心理動力,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在學習過程的愉快和學習成功的喜悅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溧陽市昆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