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什么是成長?
成長就是向著美好的方向發(fā)展變化。
成長就是每天都在激發(fā)生命的潛能。
成長就是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我們自己的教育人生。
為什么要成長?
王曉春說:優(yōu)秀班主任多的是勞模色彩,而不是專業(yè)尊嚴。
的確,我們?nèi)钡木褪菍I(yè)尊嚴。有人把班主任當成了保姆,對學生噓寒問暖,管起了學生的衣食住行;有人把班主任當成了消防員,哪里著火就沖向哪里;有人把班主任當成了警察,哪個學生違紀立刻嚴加懲治……這也許會讓一些班主任成為別人眼中的“優(yōu)秀”。但是,如果成績和“優(yōu)秀”是用管、卡、壓的方法換來的,就只能使學生怨聲載道,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這樣,班主任自身素質就無法獲得實質性的提高,職業(yè)的自豪感更是無從談起。
沒有人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我們不希望當退休的時候,回憶自己的教育生涯,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真正教了幾十年的書,而僅僅是教了一年的書,然后重復了幾十次。那是多么悲哀的事?。?/p>
為了讓生命不成為一潭死水,為了自己的幸福,我們渴望專業(yè)成長。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中明確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
為師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新時代對班主任的要求,都在激勵著我們成長。那么,成長需要什么條件?
成長需要肥沃土壤
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成績是一個無法逃避的話題。讓每個學生都有進步,讓更多的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是我們班級管理的重要目標,也是評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標。因此,建設一個成績優(yōu)異的班集體應該成為我們毫不動搖的基本目標。
一個老師,無論讀了多少本書,出了多少部專著,如果自己的學生成績一塌糊涂,恐怕就不能算是成功者。與學生共成長,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我們自己,這是我當班主任的理念。
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沉下心來研讀一些一線班主任的著作,不斷地向身邊的同事、學生學習,建立起完善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好班干部。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正能量,打造有凝聚力的班集體。要努力抓實常規(guī)管理,維持班級良好的學習生活秩序,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句話,學生有優(yōu)異的成績,班主任才能擁有成長的肥沃土壤。
成長要經(jīng)常照照鏡子
人的一生有三個詞很關鍵:時間、指南針、鏡子。人的一生要做成什么事,善于擠時間是很重要的,沒時間什么事也做不成。比時間更重要的是指南針。指南針是什么?指南針就是你努力的方向。比指南針更重要的是鏡子。我們每個人都要經(jīng)常照照鏡子,認識自己,看清自己,弄明白自己是什么樣的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我們每個人不妨經(jīng)常問自己一個誰都逃不過去的問題:我還可以活多久?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世界上逗留的時間如此短暫,我們干事業(yè)的時間其實是有限的,我們的確應該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勇敢地生活。我們應該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多為學生做些事,在成就他們的同時成就我們自己。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修正自己,找準方向,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這樣,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最為重要的是照鏡子。我們要時時看清自己,明白我們是誰,我們能做什么事,我們現(xiàn)在在做什么,應該怎樣做得更好。
成長要永葆愛的純度
李鎮(zhèn)西老師說,愛心和童心,是他教育事業(yè)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九年來,我保持著對學生純粹的愛。
一個叫彩霞的女學生,家境不是很好。有一天她弄丟了100元錢,很著急。我?guī)退龁柫藥讉€班的學生也沒有找到。最后,我問她丟的錢是新的還是舊的,她說是很新的,沒什么別的特點。第二天,我從自己的錢包里拿出了一張新的100元錢,說是一個學生拾到后讓我交給她的。彩霞很感動,一定要去謝謝“那個學生”。我說不用了,拾到錢的學生說這點小事沒什么,連是哪個班的、叫什么名字都沒跟我說。這件事我印象很深。現(xiàn)在看來100元錢可能不算什么,但當時我剛到濟源一中工作,還沒有編制,每個月都要從財務處借工資,一個月只能借600元錢,而且直到現(xiàn)在我都不太善于理財,當時的600元錢根本就不夠我一個人一個月花的。我為什么會拿出錢來給學生呢?一是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學生難過,二是我希望她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拾金不昧的好人的。
端午節(jié),按照東北的習俗人們要吃煮雞蛋,并用雞蛋相互撞一撞、滾一滾,以示吉祥之意。來到濟源,每年端午節(jié),我都會買很多雞蛋,凌晨便從睡夢中爬起來,用電磁爐一鍋一鍋地煮好。清早我會第一個來到教室,把精心挑選的沒有煮破的雞蛋悄悄地一個一個放到學生的桌斗里,給學生意外的驚喜。手捧著尚有余溫的雞蛋,有不少學生眼中閃出激動的淚花。一瞬間,幸福的暖流便在教室中蕩漾開來,我和我的學生陶醉于這種美妙的感覺中。我為什么這樣做呢?可能是我喜歡這種內(nèi)心很溫暖的感覺吧。
在與那些后進生打交道的日子,我罵過他們,也打過他們,我曾經(jīng)把一個學生推倒在地上。可是,這些學生卻不曾記恨我,而是和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感受到了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幫助他們,我是真的愛他們,無論他們學習好還是不好。他們知道我教育他們,并不是為了不讓他們給班級添亂,也不是為了他們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我教育他們,就是為了教育他們,就是為了他們好。
也正因為我對他們的愛是純粹的,我才收獲到了來自學生的純純的愛。忘不了學生為我過的每一個生日;忘不了學生為我疊的星星、折的千紙鶴;忘不了我新婚時學生送上的真情祝福,他們用燃燒的蠟燭擺成“火熱的心”;忘不了離別時那一次次緊緊的擁抱和決堤般的淚水……
永葆愛的純度,就會少一點偏心,多一點公正;少一點功利,多一點“人”的教育;少一點訓斥,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虛假,多一點真心;少一點焦慮,多一點淡定。永葆愛的純度就要把溫暖的目光投到所有學生身上,給予他們平等的教育。
愛應該是純粹的,不摻雜質的。
一旦在愛的前面加上太多的附加條件,加上太多的功利因素,愛就變了味道,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愛不應以功利為目的,甚至不應以渴望得到愛的回報為目的。
我們應該明白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我們的尊嚴不能只靠冷冰冰的制度和紀律來維持,我們的尊嚴要有愛的溫度。
成長要永葆教育理想
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yǎng)“考試機器”。每個學生的一生只有一次,我們在教育他們?nèi)绾慰荚嚨酶叻值耐瑫r,一定不能忘了“人”的教育。
我曾經(jīng)對學生進行過一次“夢想調查”。我讓學生認真地寫下自己40歲時渴望擁有的生活,結果讓我非常痛心。男同學寫的大多是腰纏萬貫,香車美女。女同學很多寫的是吃吃薯條、看看韓劇,沒事和姐妹們一起逛逛街、買買衣服、美美容!
我不禁愕然。
轉念一想,這樣的夢想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如果人人都是這樣的夢想,我們中華民族的明天會怎樣呢?
我又讓他們寫下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多半是長大后要當科學家,要當總理,要開著飛機上天,要遨游全世界……
是什么扼殺了孩子們美麗的夢想呢?通過調查研究,我得出了一個令我驚訝的結論:扼殺孩子們夢想的竟是他們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家長和老師。大多數(shù)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時是按照以下模式來推演的:好好學→考大學→找工作→掙大錢→買房買車→成家→好好活。家長和老師太過現(xiàn)實和功利的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夢想。
要想讓學生有遠大的夢想,老師應該先有美好的教育理想。
試問:
一個有夢想的學生如何看無夢想的老師?
一個有夢想的學生如何看不準做夢的課堂?
一個有夢想的學生如何看沒有夢想的校園?
一個沒有上進心、沒有終身學習意識的班主任,如何能夠教育出擁有終身學習理念的學生?
無論社會競爭多么激烈,分數(shù)多么重要,作為一名班主任都應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是:
培養(yǎng)有遠大理想并能夠執(zhí)著追求的人;培養(yǎng)博學多才的人;培養(yǎng)心態(tài)陽光、永不抱怨,始終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的人;培養(yǎng)充滿正能量、心存感恩的人;培養(yǎng)品德高尚、心胸寬廣的人;培養(yǎng)有著豐富情感、懂得愛自己也懂得愛別人的人;培養(yǎng)讓別人幸福自己也很幸福的人。一句話,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中國公民!
為了實現(xiàn)教育理想,我們必須讓自己成長。
班主任工作很忙,但是,無論多忙,我們都要擠出時間來閱讀。
無論多忙,我們都要擠出時間來反思、感悟教育。
無論多忙,我們都要擠出時間來記錄發(fā)生在我們班級和自己身上的成長故事。
無論多忙,我們都要讓自己在教育實踐中堅持閱讀、思考、寫作,讓自己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智慧。
成長,是一個班主任教育生命的永恒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