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晴
【摘要】公文,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文體,是公務活動中形成并固定使用的各種文書材料,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寫作、為公務活動服務的重要工具。簡言之,公文是機關、部隊、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用來向上呈報、向下布置工作或?qū)ν饴?lián)系事務的公務性文件。為此,必須準確把握公文語言的規(guī)范化特征,加強語言修養(yǎng),準確遣詞用句,正確運用修辭手段,注意語言錘煉,加強公文寫作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并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運用習慣。
【關鍵詞】公文;公文用語;公文規(guī)范化
一、正文寫作中常見的用語不規(guī)范問題
1.1行文欠莊重嚴肅
公文屬于應用類文體,主要用于反映客觀情況和處理事情,主要靠邏輯的說服力,較少以形象的感染力,具有莊重嚴肅的特征。而在日常工作中,也常出現(xiàn)上級機關在對下級行文中,語氣不莊重,不能顯示國家機關權(quán)威的公文。例如某上級機關在對下行文中這樣寫道:“上述規(guī)定請大家大力支持,自覺遵守。”既然給屬下行文,下級就必須執(zhí)行,而“請”、“大力支持”則有很恭敬又很無力地請求大家之意,毫無莊重色彩,上級機關的發(fā)文權(quán)威蕩然無存。
1.2晦澀難懂,含糊不清
在公文寫作中,語言運用上常會出現(xiàn)表述不嚴謹,用語晦澀難懂,使受文單位不知所云、無所適從的情況。如某省民政廳《關于印發(fā)革命工作人員犧牲病故證明書的通知》中寫道:“革命工作人員犧牲病故證明書,由省廳統(tǒng)一掌握,經(jīng)行署批準的因公犧牲革命工作人員來廳領證。”這一表述有失嚴謹,含糊不清,讓人不知所云。既然是“犧牲人員”,又何能“來廳領證”呢?應當改為“由死者家屬或有關單位派人來廳領證”為宜。這種語言現(xiàn)象在公文中出現(xiàn),無疑會影響公文的權(quán)威性,削弱公文辦理公務的作用。
1.3拖沓冗長,重復啰嗦
錘字煉句,以少馭多,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這是寫文章最起碼的要求,公文更應如此.以下是一份公文中的語句,其顯得重復啰嗦:“局職工乒乓球隊從南京勝利凱旋歸來?!薄皠P旋”即“勝利歸來”之意,再加上一個“勝利”就顯重復拖沓而多余,應予刪去。原文中談及“勝利的意義”更是用墨如潑,畫蛇添足,本來三五句即可說清,卻偏要寫上一大篇,真是廢話連篇,冗長累贅。
二、對當前規(guī)范公文寫作用語的建議及對策
2.1使用標準的書面語言
書面語言是指書面交際使用的語言,它區(qū)別與口語。文字記錄語,逐漸形成比口語精確、嚴密的書面語,又稱“筆語”、“文字語”??谡Z是人們口頭交際使用的語言,與書面語相對稱。公文語言既要通俗易懂,又不能像一般記敘文,特別是通俗文學、方言文學那樣大量采用口語和方言,必須強調(diào)使用規(guī)范化的書面語言,這樣才能使之既平易,又不失莊重、嚴肅的色彩。但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發(fā)展,社會流行語大量產(chǎn)生并廣泛地應用于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因此,公文寫作也不可避免地面臨如何使用社會流行語的問題。我認為,對那些約定俗成且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口語或社會流行語可以直接使用,如“嚴打”、“希望工程”等;對那些有較強專業(yè)性或不為一般人所理解的術(shù)語要加以說明,如“互聯(lián)網(wǎng)”等;對那些不健康或表意含糊的詞語則堅決不用。
2.2力求語言準確、簡明、通暢、規(guī)范,以及慎用模糊語
語言如何是公文有否較高質(zhì)量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同樣的公文素材,語言運用功底淺,效果就大不一樣。凡屬較高質(zhì)量的公文,除了思想明確、中心突出、結(jié)果嚴謹、層次分明外,語言必須準確精練,簡明通暢,并且合乎邏輯,杜絕空話、套話、“八股味”。公文的觀點要正確、公文的材料要準確、公文的語言要明確。在公文寫作語言中,不僅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規(guī)范化,還要有著鮮明性的公正立場,要做到傾向和態(tài)度鮮明,觀點要鮮明,內(nèi)容要新穎富有創(chuàng)造性。應該要跟緊形式、貼近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新形勢下出現(xiàn)的新問題,密切關注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
在公務活動中,有不少模糊現(xiàn)象,如道德水平、人的政治素質(zhì)、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的高低、時間的快慢、程度的深淺等等,我們不可能,也不必用精確的語言來表述。而只有用外延不確定、內(nèi)涵無指定、表義有彈性的模糊語言,才能把它表述得科學而準確。比如,在介紹形勢時常用“目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布置工作時常用“今后一個時期內(nèi)”、“下世紀中葉”等模糊語言來界定時段;用“各級黨組織”來概括成千上萬的黨組織,等等。恰當?shù)厥褂媚:Z言,有利于表述的高度概括,簡明扼要,周密嚴謹,機動靈活。當然,語言的模糊性同語言的含混不清不是一回事,可以精確、必須精確的.就應該用精確的語言來表述,比如開會的時間、地點、對象,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的重要指標,涉及原則性的表態(tài)等,就應該具體明確,直接了當。
2.3要避“虛”就“實”,切忌濫用文學語言
在公文寫作中,語言、事例一定要實在,切不可虛浮。公文語言的真實性關系到信息的有效傳達??墒乾F(xiàn)在有很多人在擬寫公文的過程中就沒有做到實在,使用的語言虛浮無實。如寫某石油公司的一位領導同志堅持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時,這樣寫到:“渤海灣的每座鉆井臺上都留記著他的腳印,他的胸中裝著整個波濤奔騰的渤海灣?!庇秩鐚懩骋晃蝗宋锏母呱衅犯駮r說:“他的風格之高高過于喜馬拉雅山,他的精神之美,美過富春江?!边€有一篇反映公路上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的簡報,在談到事故發(fā)生當時的情形時寫到,“大客車翻下公路邊的大溝內(nèi),如墜萬丈深淵......車內(nèi)乘客鬼哭狼嚎哭作一團?!边@些都是由于把文學用語引進公文中來,故使所表達的內(nèi)容顯得有些虛華欠實,讀后不免給人一種虛夸的感覺。
2.4不要“學生腔”
由于過多的渲染和不必要的抒情,致使公文失去了樸實、莊重。一般稱這樣的病態(tài)為“學生腔”。如某工廠全年總結(jié)的開頭時,這樣寫到:“滴答、滴答!時間如白駒過隙,一年的時間在轉(zhuǎn)瞬間消失了。這一年中,在黨的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導下......我廠面向遼闊奔騰的大渤海,背靠日夜火車如梭的京山鐵路大動脈,緊把著首都、天津的大門口......”這是典型的“學生腔”。充滿文學味道,用語又欠樸實。按擬稿者的本意,也許是想使公文語言華麗多姿、詞匯豐富一些,或者偏愛“文學韻味”,而這恰恰違背了公文寫作注重實用的原則。語言要實實在在,任何一點浮華之詞都應當力求避免的。
公文是整個社會生活的紐帶。所謂紐帶,就是指的溝通、聯(lián)結(jié)、維系作用。從縱的方面講,它溝通、聯(lián)結(jié)、維系著各級政府、機關、單位甚至個人的公務活動;從橫的方面講,它維系著平行單位之間的公務活動。如果把整個國家比作一部機器,那么公文就是這部機器上的螺絲釘。隨著政府職能的轉(zhuǎn)換和公務員行為的不斷規(guī)范,公文寫作規(guī)范化越來越為各機關、單位所重視?!耙?guī)范化”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墩而就,在“化”的過程中難免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筆者針對當前行政公文寫作中出現(xiàn)的常見錯誤,提出意見,以期推進行政公文寫作規(guī)范化。
【參考文獻】
[1]陳果安.實用寫作教程[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2]戴元祥.公文寫作與處理[M].時事出版社,1997.
[3]龍厚雄.公文中模糊語言研究[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4]劉春生.公務文書寫作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5]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M].人民出版社,1971.
[6]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最新公文寫作完全手冊[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5.
[7]馬偉勝.公文寫作、處理與病例評改[M].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